台海网11月25日讯 据湄洲日报报道 今年以来,莆田市司法局在全市17个邻里中心建设试点社区开展“党建+人民调解”工作,打造社区邻里中心“三三”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优化社区管控措施,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三个常态”
坚持常态化抓排查,建立健全“党建+人民调解”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定期例会排查分析等工作机制,协调17个邻里中心建设试点所在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引领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组织开展精准排查,全面梳理、评估已经或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
坚持常态化抓化解,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中,婚姻家庭、邻里等一般性矛盾纠纷,按照“抓早抓小”“处置在早”原则,依法及时就地展开调解;陈年积案、信访案件等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统筹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和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和调解建议,合力攻坚化解。
坚持常态化抓走访,根据问题性质和情况即时开展走访,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协调信访部门,加强与信访人的沟通,对合理诉求的充分利用法律、政策措施解决;对生活困难的用好相关政策帮扶;对诉求无理的释明法理、事理和情理,主动出访、上门入户,面对面把思想工作做深做透,全力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实现矛盾不上交、不激化、不演变。
■落实“三个构建”
构建“党建+人民调解”衔接体系,以街道调委会为枢纽,以社区调委会为单元,以各类行业性、专业性、社会性调解组织等为补充的“党建+人民调解”体系,整合资源、采取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等多元化解纠纷法治途径,完善调解组织机制、应用调解技巧、推行部门调解衔接;坚持“一线工作法”,采取驻(社区)挂钩包片、点对点、面对面联系指导等机制,推动社区“两委”成员及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社区)调解团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推动各类矛盾纠纷有效解决。
构建调解工作团队,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政法干警)、乡贤、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充分吸纳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进入调解团队,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和调解建议。同时,结合公共法律服务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为群众提供全过程、“一站式”的优质法律服务;结合矛盾纠纷“双百”工程,有条件地试点成立片区调解室、将片区调解室、原有个人调解室和金牌调解室打造成联系群众化解矛盾活动室,打造成党群干群沟通桥梁纽带,打造成收集社情民意重要渠道,打造成联系服务群众和化解基层矛盾的主要工作平台。
构建预判预警联动处置机制,运用莆田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慧合解),转办、分流、联动处置110报警服务平台接受的涉及医患纠纷、邻里纠纷、家庭成员纠纷、婚恋纠纷等四类纠纷事项;运用12348服务热线等平台,引导对调解不成或不适合人民调解的矛盾纠纷,通过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用好访情、舆情等信息收集渠道,推动社区各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汇聚共享,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关键数据,防止矛盾纠纷引发安全隐患。(湄洲日报记者 吴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