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APP报道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10月“中国好人榜”,此次共有101名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他们是从广大网友举荐、各地文明办审核推荐的245名候选人中,经过网上展示、网友评议、专家评审产生的,是群众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
福建共有5人上榜↓
田旭勇 主动捐资捐物并发动热心人士助力家乡疫情防控工作
陈顺强 90后小伙勇斗歹徒身负重伤
黄建宏 大桥管理站站长多次纵身跃江救起落水者
郑霄雁 追着病毒跑的“侦察兵”
卢荣加 14年含辛茹苦抚养无人照顾的侄女 孝顺父母让全家充满温情
田旭勇
人物故事:
青年企业家十年如一日服务家乡各项事业,用责任书写担当,倾尽所能回馈社会。田旭勇,男,1981年8月生,中国民主同盟,诏安县人大代表,诏安县青年英才协会副秘书长、诏安县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荣誉监督员,他主动捐资捐物并发动热心人士助力家乡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人大代表关心关爱贫困群众,作为公司总经理为贫困员工创造就业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田旭勇事迹多次被《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诏安海西经济发展研究学报、《丹诏乡讯》、中央电视台,省,市,县电视台宣传报道。
跋山涉水,脱贫致富路上不漏一人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是田旭勇一直坚守的初心,2020年1月20日,诏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刚走出会场,田旭勇就立刻驱车前往距离县城20多公里外的太平镇与诏安县青年英才协会的成员会合。原来早在会议开始前,他就组织该协会的成员购买好棉被、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准备前往慰问秀篆镇、官陂镇、太平镇等山区的贫困户,将党和政府惠民利民的政策及时传递给广大群众,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人”。
走访完贫困户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告别青年英才协会的同伴后,田旭勇并没有直接返回县城,而是独自一人开车前往秀篆,他想趁这个机会去看看自己一直帮助着的贫困儿童。1月份的秀篆气温来到了零下3度,一件西装外套抵挡不住山里的寒风,加上长时间驾车的劳累和饥饿,田旭勇的胃病又犯了。他不得不停车稍作休息,用方向盘抵住胃部缓解疼痛。稍有好转,他立刻启动车子,继续赶路。绕了60几个弯后,终于到了目的地附近。一下车,汗湿的衣服加上扑面而来的寒风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这户人家住在深山,车子没法直接开到,田旭勇只能提着大包小包的慰问品走路前往。前一天刚下过雨,土地有些泥泞,由于一路上没有路灯,他只能凭着记忆深一脚浅一脚地缓慢前行。眼看着就要到了,田旭勇加快了脚步,却不慎踩滑,膝盖磕到了地面的石头上,手掌也被沙子磨破,但他顾不得身上的疼痛,确定携带的慰问品没有摔坏后,继续前行。
看望完贫困儿童一家后,田旭勇婉拒了对方留下吃饭的邀请,独自一人开车回到家中。推开房门,屋里的灯还亮着,等他回家的妻子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自从2016年牵头策划扶贫助学活动以来,历时3年多,田旭勇已经先后深入15个乡镇,走遍203个行政村,克服各种困难,爬山涉水走访困难学生家庭,共摸排困难学生29户,并发动爱心企业捐款25.6万元,圆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人民至上,义无反顾坚守“防疫”一线
2020年元宵夜,田旭勇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从家里抱了床被子就出门赶往几公里外的下宫路口。疫情期间,家乡梅岭镇各站点的值守人员都非常紧缺,下宫路又是进出岛的中枢干道,能否守好这座“大门”关乎着岛内所有居民的平安。心怀“人民至上”的信念,田旭勇把自己的厂子关了,自告奋勇来这里值守。而他这一守,就是33天。
“我们的值守是24小时分组轮流进行的。由于夜里受气温和光线的影响,对进村人员、车辆的检查更加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刻也不敢松懈。”站点临时搭建的小帐篷里没有台灯和取暖器,只有一张简易小床。田旭勇和驻守干部就点起煤炉,轮流进来休息。碰上夜里下雨视线较差,他们就穿着雨衣站在帐篷口,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由于常常早出晚归没能按时吃饭吃药,导致胃病复发,时值寒冬,剧烈的疼痛却让他不停地冒汗,为了不让家人和“战友”们担心,每当犯胃病的时候,他总会找借口回到帐篷换下汗湿的衣服,稍事休息后立刻投入执勤。当好“半岛守护人”的同时,一到轮换班,他就不辞辛劳地组织身边的人到各个卡点、高速路口慰问一线的公安干警和医务人员。
得知镇、村一线干部因缺乏防护物资,无法设卡开展防疫工作,田旭勇利用执勤换班时间联系县青年英才协会,四处奔走,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凑齐了11000个口罩、300个护目镜、30套防护服及测温设备,无偿捐赠给县、镇、村防抗疫情一线人员。在他的号召动员下,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防疫志愿活动中,并积极捐款捐物。
精准帮扶,倾尽所能助推乡村振兴
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路口卡点逐步撤离,关了许久的海产品加工厂也重新开了起来。“我们召回了所有本地员工,在确保做好防疫措施情况下进一步扩大产能,保留原有的烤虾生产线并新增了一条烤牡蛎生产线,年产值预计能增加700万元。希望下半年通过努力,我们能带着村民们把之前落下的都给追回来。”田旭勇充满期待地说,田旭勇通过发挥公司富硒海产品龙头辐射及技术、资金、营销等帮扶作用,带动梅岭镇周边富硒海鲜品向全国各地进行营销和推广。
作为公司副总经理,田旭勇长期致力培训和招聘家庭贫困的员工上岗就业,让他(她)们不仅掌握一技之长,还有就业的机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牧渔食品有限公司不仅是要带动家乡富硒烤虾产业经济发展,更是要带动家乡父老的就业脱贫致富,特别是贫困家庭,更要倾力扶持”,他常常在公司管理层会议上多次强调企业的宗旨与理念,在他的大力支持倡导下,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困难家庭26人,帮扶困难人员7人,帮助26个家庭脱贫。
陈顺强
人物故事:
90后路人身中数刀仍与纵火男子奋勇搏斗,不畏危险,火中救人。
陈顺强,男,1990年9月出生,泉港区峰尾镇前亭村村民。陈顺强母亲病重,父亲在家全职照顾其妻,陈顺强初中毕业就选择和哥哥一起承担起养家的责任。2018年9月25日陈顺强偶遇险情,火中救人,即使身中数刀仍与纵火男子奋勇搏斗。他用行动阻止了一场悲剧,让我们看到了这位90后年轻人身上的热心和勇敢。
听闻呼救,热心肠立刻上前
2018年9月25日凌晨四时,天还没亮,整个街道静悄悄的。刚下渔船的陈顺强准备回家,路过祥云南路时,陈顺强听到了呼救声,他顺着声音跑到了一家24小时便利店门口。只见店内浓烟滚滚,火苗在杂乱的货架堆上蔓延着。本能驱使他冲进店里,呛人的烟雾中陈顺强看到纵火男子黄某明正在疯狂的推倒货架、乱砸物品,其中一名女员工(后经了解为该店店长)边喊救命边跑到店外躲避,另一名女员工则倒在地上呼救。
便利店内发生的这一幕是犯罪嫌疑人黄某明因与妻子闹矛盾,酒后欲寻死,于是趁着夜色跑到了妻子上班的便利店,将店内货架全数推到,放火引燃,其妻则是在阻止过程中被殴打倒地。
情况危急,勇敢阻止悲剧
店里火势渐大,将严重威胁到楼上住户!为了阻止悲剧的发生,陈顺强义无反顾的对黄某明放火伤人行为进行制止。不料,在制止过程中,黄某明突然从裤子后口袋拔出一把水果刀,店内的浓烟,陈顺强来不及看清犯罪嫌疑人的动作,被黄某明用刀一阵乱捅,连续刺中其腹部、背部等处。这致使陈顺强血流满身,但陈顺强并没有退缩,就在黄某明将刀从陈顺强伤口拔出,欲再次对他实施攻击时,陈顺强将刀抢了过来,可谓千钧一发之时公安、消防等部门赶到现场,陈顺强便与公安、消防官兵一同将歹徒制服,女店员(犯罪嫌疑人的妻子)因此获救,火势也得到了控制,没有造成更大的伤亡损失。
生命垂危的陈顺强被救护车送往泉港医院救治,入院时伤势严重,医生诊断为急性腹部刀刺伤、结肠穿孔、开放性背部刀刺伤、开放性大网膜破裂,手术后切口感染。
默默无闻,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顺强在医院仅住了15天,孝顺的他考虑到家中情况又不想继续麻烦朋友照顾他,在伤势未痊愈的情况下就出院了。
现在的他虽然无法再继续从事水手工作,但他并没有丝毫后悔。陈顺强说:“我深信每一个青年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像我一样挺身而出。每一个有作为的青年在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都会义无反顾,见义勇为,所以我也不例外。今后若是遇到相同的情景,我也仍会奋不顾身,尽自己所能与歹徒搏斗。”
这就是陈顺强,他身上有着质朴农村汉子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日常生活中的他也一直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为村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次“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时,陈顺强再次主动报名,在设卡点协助体温观察,对人员进行登记。走在群众的最前面,为筑起村民健康的一道防线。
黄建宏
人物故事:
黄建宏,男,1970年7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龙海锦江大桥管理站站长。自1999年到锦江大桥管理站工作以来,他20余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锦江大桥,及时排解大桥的安全隐患与事故,确保大桥的交通顺畅,方便两岸人员、车辆的往来;他多次纵身跃江救起落水者,挽回许多条鲜活的生命。群众称他是大桥的守护者,生命的“救护神”。
见义勇为,生命的“守护神”
2020年3月14日下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九龙江江面水流湍急、深不见底,江水冰冷。在站点值班的黄建宏正全神贯注地注视大桥监控系统的屏幕,突然看到有人翻越桥护栏跳水,来不及多想,他条件反射地抓起站里救生衣,迅速地朝事发地点奔去,展现在他面前的一幕:一名年轻女子已被江水冲离大桥很远,在水里挣扎着,生命极其危险。“救人要紧”,黄建宏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从十多米高的桥面上跳入九龙江,费力地游到女孩的身旁,从女孩身后探过手去,一手托着女孩头部,一手划水前进,只身与江水搏击。该女子得救了,而黄建宏却被海水冻得全身发抖、精疲力尽。据悉该女孩黄某某,23岁,龙海市紫泥镇一村村民,因家庭困难,当天与父亲发生口角,一时想不开而跑到锦江大桥跳江轻生。该女孩经黄建宏的营救并心理疏导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事后携带红包和物品专门到桥头管理站对黄建宏表示感谢,被他婉言回拒了。黄建宏说:“救人虽然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但遇到群众落水,我们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仅仅时隔4个多月的7月26日下午,黄建宏又从锦江大桥上救下了一名意欲轻生的男子。“当时我在监控视频里看到一男子有轻生的动作,就赶紧叫同事驾驶电动车,载着我冲过去。”在该名男子腿跨在大桥栏杆上,准备往下跳的惊险一刻,黄建宏快速跳下电动车,铆足劲朝男子跑去,从后面一把将其抱住并拉下来,一路攥着男子的胳膊至大桥管理站,成功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而这只是黄建宏诸多救人事迹中的一小部分场景。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十多年前的那次营救。当时一名30多岁的重庆籍小伙子因与公司财务纠纷产生厌世情绪,爬到了43.5米高的桥塔上准备跳江轻生,围观的群众都不敢上去劝解、营救。黄建宏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桥塔下,凭借着对大桥的熟悉,他慢慢攀上塔顶,同时对小伙子喊话,进行针对性的劝解,对其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最终使他放弃轻生的念头并安全回到桥面上,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取得成功。
对于救人这种事情,黄建宏显得很淡然,不愿提起,也不求感谢,只希望今后不再有人涉险。“救过多少人,记不清了”,他淡淡地说。自守护大桥以来,黄建宏先后挽救回许多条鲜活的生命。据了解,近些年来,黄建宏在锦江大桥至少救下因感情纠纷、债务纠纷,家庭矛盾、疾病痛苦等等产生厌世轻生跳水或走船不慎失足落水者有六七名。行事低调的他从不声张,每次救人,他在与警方完成交接后,便悄悄离开,从不愿在镜头前抛头露面。但社会不会忘记正能量,他的义举被围观群众用手机记录下来广为流传。今日头条、台海网、海峡导报、闽南日报及漳州、龙海相关新闻媒体也对其不顾自身安危、勇于救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以站为家,大桥的守护者
雄伟壮观的锦江大桥横跨在奔流不息的九龙江上,连接着龙海市市区石码镇和对岸的紫泥镇,是龙海市一条重要的南北快速通道,也是龙海市标志性景观。黄建宏从1999年大桥通车以来就一直承担着大桥管理工作,从一人的默默守护到现在有了大桥管理站,一守就是20多年。
大桥管理工作涉及面多范围广,突发事情多、应急事项多。从维护秩序、分流车辆、巡逻站岗到日常养护、安全监控、防止违规船只碰撞大桥,乃至及时处理桥面来往电动车、摩托车自燃事件,20多年来黄建宏风雨无阻,以站为家,以桥为伴,把满腔热忱和全部心血献给了锦江大桥守护事业,为大桥安全和百姓交通顺畅保驾护航。
“勇挑重当、有功不揽、见责不推”,这是黄建宏在同事心中的印象,而站里一张张保证书、事故处理票据验证了他为大桥安全和百姓交通顺畅保驾护航所付出的辛苦。
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车来车往,锦江大桥依然巍峨挺立。20多年来,逝去了青春容颜,不变的是如磐初心。黄建宏没有豪言壮语,不负青春韶华。他表示“守好桥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干的就是一件事,守护好大桥,让群众都能平安顺畅的从这里经过。”至今他依然坚守在大桥上,守桥护桥,群众如果有危险,他仍然会去营救。黄建宏在站里增放的两套救生衣和一个救生圈,为的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拿起救生工具“说走就走”。这“说走就走”的身影,承载的是不仅是生的希望,还见证了一个大桥守护者高尚的情操!
郑霄雁
人物故事:
他不惧感染风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用缜密流调筑牢抗疫网络。
郑霄雁,男,1981年1月生,福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副主任医师。他长期负责我市传染病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不惧感染风险,不分昼夜,始终冲在防控一线,深入隔离病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密切接触者,探明病毒的传播途径,深入疫源地排查、评估疫情风险,用缜密流调筑牢抗疫网络,为有效制定防疫措施、精准阻断传播链提供科学依据。
今年39岁的郑霄雁是传染病疫情防控战线的一名老兵,他长期负责我市不明原因肺炎、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传染病防控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防疫救援,参加过2016年“尼伯特”台风灾后防疫工作。经历过甲型H1N1流感、登革热、人感染H7N9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他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禽流感防控先进工作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无暇顾及家人
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郑霄雁连轴转,1月22日至23日,连续两日驻扎在连江处置全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1月24日,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仓山区处置疫情;1月30日,接到晋安区疫情报告,刚参加完国家疾控防控视频会议的他,主动要求前往现场处置……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密切接触者、深入疫源地排查、评估疫情风险、指导开展防控措施,忙完这些通常已是次日清晨。疫情高发时期,郑霄雁每天不是在做疫情调查,就是在去做疫情调查的路上,经常一个病例还没有调查完,就又接到新的病例报告。常常是在路上,他才腾空拨通家里的电话:“老婆,我今晚紧急外出处置疫情,情况比较复杂,可能又回不了家了,你和儿子不要等我了,早点睡。”
隔离病房里,他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全市所有确诊病例都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一进入隔离病房他们就马不停蹄地与患者近距离交谈起来。“这几天都去了哪里?和哪些人有过接触?最初发病症状什么样?”郑霄雁说,与每位病例沟通时流调人员都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除了全面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和疾病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摸清他们发病前14天的居住史和旅行史,以及发病后的活动轨迹,这样才能明确病毒的传播途径,排查出相关密切接触者。因为这些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染上确诊病例的所携带的新冠病毒,如果没能第一时间地把这些人找出来并隔离,他们就很有可能将病毒传染到更多人。
不惧感染风险,他与病例软磨硬泡
由于需要和确诊病人近距离接触,疫情调查员的感染风险不亚于临床医生,因此每在隔离病房里每多待一分钟,他们就多增加一分风险。“每天穿梭在病房中当然也会害怕,但是更让我们害怕的有的患者不愿意配合,在调查时故意瞒报、漏报信息。因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跟对方在病房里‘软磨硬泡’着,想办法让他说出真相,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去证实。”每一次疫情,他都需要耐心询问确诊病例每一天的外出情况、密接人员、指导开展密切接触者的集中医学观察。
“疫情不除,我们不退。”郑霄雁说。疫情在继续,郑霄雁在奔忙,他坚信疾控人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
卢荣加
人物故事:
侄女当亲闺女养;带着父母四处求医;双亲离世,他精心照顾奶奶。说起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副院长卢荣加,熟识他的同事和朋友都交口称赞。在工作上,他能力出众,兢兢业业,抗疫一线勇挑重担;而在生活中,他接连遭遇困境,却毅然挑起重担,为全家撑起“爱”的雨伞。
“大伯就是你的爸爸”!14年大爱抚育侄女
卢荣加1976年出生在龙岩市永定区抚市镇,家中兄弟姊妹三人,姐姐自幼残疾。2006年,弟弟从高处摔下身亡。随后,弟媳改嫁,尚在襁褓的小侄女被留在了卢家。
父母年迈,无力抚养,小侄女怎么办?卢荣加至今记得,他赶回老家的那天下着小雨,看到小侄女瘦小的身躯、惊恐怯懦的眼神,他的眼角湿润了:“和我们一起生活吧!”取得妻子的支持后,小侄女被接到了龙岩城区,和他们一家人同吃同住。
“以后你就管大伯叫爸爸。”生病了、换牙了、要上幼儿园了,他们总是陪在身边。小侄女感受到了暖暖的爱。卢荣加还想办法把侄女送进龙岩市最好的公立小学。工作很忙,但他会尽量去接她放学,小侄女总是很自豪地和同学说:“这是我爸爸、我爸爸!”她还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妈妈是医生》,卢荣加和妻子看到后潸然泪下。如今,14岁的侄女活泼开朗。
十多年含辛茹苦抚养侄女,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几乎花光了夫妻俩所有的收入,但他们不后悔。妻子曾美娥说,侄女就是我们家的一份子;有这样的丈夫,我很骄傲!
父母双亲患癌症,厚养薄葬尽显孝心
2011年,祸不单行,4月父亲确诊罹患肺癌,5月母亲又被确诊为盲肠癌。
承受着重重打击,卢荣加瞒着父母,带着他们辗转多地,四处求医。作为医生,工作本就繁忙辛苦,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体力透支,他好几次悄悄掉泪,但从未想过放弃。钱不够,就四处借,人不够,他就和妻子轮流守夜。为了不让邻居看到化疗后瘦骨嶙峋的父母亲,给老人留一点“脸面”,卢荣加把老家厅堂的门槛两边用木板垫平,这样,每次就可以把车开到厅堂,再扶父母上下车。
病魔无情,一年间先后带走了双亲。悲伤的卢荣加在父母的遗体火化后没有举办仪式,而是把骨灰寄放在殡仪馆。有亲戚表达不满,认为这样不敬重老人。卢荣加诚恳地说:“我的父母大半辈子操劳,是家里的功臣。但一方面家里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我要照顾80多岁的爷爷奶奶。我尽了做儿子的孝道,厚养薄葬,我问心无愧!”
“一个都不能少!”赤子之心撑起幸福家
此后,即使工作再繁忙,卢荣加也要挤出时间,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和姐姐。
2013年,卢荣加的爷爷安详离世。此后奶奶因重度骨质疏松双侧大腿骨折。经过夫妇俩的精心照料,奶奶终于恢复到可以拄拐行走。2019年12月,老人重症肺炎腹泻大小便失禁,生命垂危,经卢荣加“固执”地全力抢救,奶奶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
为了更好地照顾奶奶和姐姐,卢荣加为她们选了一家养老院。一有空闲,夫妻俩便带着孩子提着面包水果牛奶去看望。老人脾气如小孩,他总是轻声细语,耐心安抚。他常对孩子说:“奶奶能活到九十多岁不容易。人都会老的,对老人好点就是对未来的自己好。奶奶在一天就要照顾好一天,人在,家就在!”
今年春节,他原本答应老人回家陪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食言”了。1月17日,正值小年,卢荣加第一时间投入到紧急的疫情防控布置工作中,讨论制定救治工作预案、紧急布置和调整疫情时期发热门诊工作……直到除夕,才赶回老家吃了顿年夜饭。大年初一,他把奶奶送回养老院,把孩子托付给岳父母后,和爱人返回龙岩。每天多场的疑似病例专家讨论,上午、下午、晚间的巡察巡视……这是卢荣加在抗疫一线的工作常态。期间,与老人、孩子的视频通话,成了夫妻俩紧张工作期间幸福的亲情时刻。
卢荣加用一颗赤子之心,用本真、善良,用责任、担当,为全家撑起了幸福的一片天!
一个个身边好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向上向善的道德情操,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为他们点赞!(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