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与促发展
杨恒
古今中外,反腐败和促发展都不是对立的存在。然而,有一种观点却认为反腐败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管理部门中不乏“悲观论者”。有人分析,现在不能送礼、不讲私交,原来以礼物为名片、以饭局为纽带、以金钱为筹码,多少事都通过这种方式办成;现在管得严、盯得紧,没有特殊和例外,争取项目没手段。即便是政府规划投资的项目,钱送到手上,仍有“一把手”不敢花,钱宁愿在财政账户上放着,怕一花钱,就出问题。就算招商引资、公私合作,也畏首畏尾,觉得一招商就成了官商勾结,遇问题放一放、拖一拖,不怕慢,就怕错。甚至还有人以查处的腐败分子说事,谁谁谁当年拼着命的干,为公事喝坏了身体、吃坏了胃,什么项目不是用小钱换大钱得来的,结果还不是被查了,谁还会拼命去。
民间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有人以高档会所关张、豪华酒店停业为证,说什么高档会所酒店一少,餐饮服务行业中就有多少人失业。有人认为,以前经营高档烟酒礼品的店铺挣钱容易,现在都开不下去了。也有人从办事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以前到相关职能部门办事简单,有烟有酒有钱就顺顺利利,现在要材料、要证件、要资质,难上加难。商人中也有些“想法”:以前搞定一个地方或者部门主要领导就可以,现在没有人打招呼,凡事得亲自去“跑”,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政策、法律、市场,这不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吗?
这些听起来振振有辞的看法,思维方式都是极其错误的。两类观点都是把自己的行政行为或经济行为,建立在腐败衍生的“潜规则”之上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立论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的。敢拿小钱换大钱,真的能跑来项目吗?你能跑,别人也能跑,你有“杠杆”,别人的“支点”更近、“力臂”更长,看起来是“交情”,实际上也是“市场”,在这个权钱交易的市场上,让贫困地区、“清水衙门”最没有竞争力。“怀念”那个“市场”氛围的干部该醒醒了,应该养好胃、养好身体、开阔思路,眼睛盯着实际,找准地方特色产业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多一些科学谋划,真正学会把握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不用小钱,也会有大钱。
同样,怀念“那个市场”的商人们也该醒醒了。潜规则支配的市场是畸形的,没有公平可言。那些只对权力开放的“会所”里没有市场,只有交易,没有公平,只有垄断。那些以好处费为通行证的窗口,只是极少数人的窗口,不是服务群众的窗口。张三能让某个“大人物”点头,为自己开发的小区配套一条路,李四就也能让“大人物”点头,为自己的项目架起一座桥。这是一个相互竞价的过程,水涨船高,利润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只能抬高商品价格,高到消费者再也消费不起的时候,有价无市,离破产也就不远了。
事实上,反腐败恰巧能清除潜规则、斩断利益链,降低因腐败付出的高额交易成本,让公平回到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饮鸩止渴永远不是正常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更不是群众正常寻求党政部门服务的方式。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通过的省纪委《工作报告》,把“处理好反腐败和促发展的关系”作为一条主要的工作体会,专门提出并加以论述,就是为了破除谬论、厘清错误、校正偏差,保持惩贪治腐的定力,净化社会风气,保障经济社会健康的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