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重点与全面
杨恒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通过的省纪委《工作报告》,在谈到过去工作体会时,明确指出:要紧盯“关键少数”,处理好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强调这一对辩证关系,既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今后工作必须依靠的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抓重点。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最终什么都干不好。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重点一旦泛化,政策也会失去威力。党的十八大后,突出执纪审查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5年来,我省紧盯重点,高压惩腐,查处省管干部113名,使得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然而,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基层“蝇贪”和“微腐败”仍然占比较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贪污受贿、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侵占公共资源、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要真正消除腐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还需时日。因此,充分理解和应用重点与全面的辩证法,依然是做好今后工作的有效法宝。
抓重点,必须紧盯“关键少数”。这是因为,班子问题最重要,不管是哪个地区还是部门,忽略班子问题,就忽略了重点。在一个班子中,“一把手”尤为重要。“一把手”决定着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政治生态,一个好班长会带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一把手”一旦出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必然会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问题严重的“一把手”,哪怕是再难办也要先办。只有把“一把手”看住了,把领导班子建设好了,才能以上率下,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风气才能正起来,生态才能好起来。强化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督促领导干部和班子规范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就能够引导、修复、培育良性的政治生态。
抓重点,不仅要盯住重点人,还要盯紧重点事、重点地区和岗位。一些重点领域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国有企业,一旦自成王国、水泼不进、权力任性,损公肥私、变公为私就会成为必然的结果。国有企业出问题,国民经济的支柱就不牢靠。再比如学校医院,这些地方看起来仿佛是一方净土,但是招生考录、职称评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问题频发,净土不净,不盯紧,就会让群众基本的就学就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再比如一些管资金分配、管项目审批、管干部任用的关键环节,这些环节的党员干部权力很大,如果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放松监督,权力一旦滥用,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还比如,一些“村霸”“蝇贪”,直接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侵蚀党的执政根基,不铲除就不能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强调重点,不是放弃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来都是立足全面研判形势,着眼全面战略部署,以整体方式推进工作,从整体上做出效果评估。统筹处理重点和全面的关系,既是科学的辩证法,也是实践的方法论。依靠这一方法,全面从严,就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