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黄土高原的生态屏障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调查
太统-崆峒山森林系统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吴正楠 段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绿色家园的重要依托。经过40年的发展建设,作为甘肃陇东地区唯一的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了黄土高原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积攒了丰厚的“生态家底”,已成为陇东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地区,为保护陇东地区的生态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陇东地区的国家级保护区
茫茫林海横亘于陇东黄土高原西部的泾河中上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这里成为天然植物园和生物基因库;地势奇险、叠落有致和地层中保存的古生代化石遗迹,让这里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新石器时期齐家文化、仰韶文化遗迹和道教名山崆峒山,让这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文化遗迹……
这里是陇东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西部,六盘山系东侧支脉,黄河支流泾河中上游地区平凉市崆峒区境内,距城区15公里。保护区东起甘沟大湾梁,西至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南至包家沟梁,北至胭脂河,总面积16283公顷,约占平凉市崆峒区国土面积的8.4%,其中核心区6680公顷,缓冲区4645公顷,实验区4958公顷。
“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珍稀物种、古文化遗迹和地质遗迹,是我国内陆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过渡的典型地带,是黄土高原保存较为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陇东天然的绿色宝库。”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科科长吴利华说。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黄河支流的泾河源头,是陇东黄土高原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泾河中上游广大地区生态平衡的神经中枢,是涵养水源滋润陇东黄天厚土的心脏部位,对于改善贫瘠高原的面貌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障泾河中上游地区生态平衡、维护下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保护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及物种持续进化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为做好陇东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1982年,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成立,由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管辖面积1089公顷,占太统林场总面积18252公顷的16.8%。1999年,保护区编制了保护区范围扩建区划报告上报省政府。2001年4月,甘肃省政府批复同意,将原保护区范围扩大到整个太统林区,保护区更名为“甘肃平凉太统-崆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更名为“甘肃平凉太统-崆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隶属林业部门管理,保护区的范围从1089公顷扩大到18252公顷。
2000年,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被甘肃省列为“十五”期间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对象。2001年12月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原则同意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月,保护区总面积调整为16283公顷,200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保护陇东生态环境的关键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