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保洁治安一人兼 如今服务精细有温度
张掖路街道政务大厅为民服务窗口
原贤后街居民委员会
现山字石社区
山字石社区综合性党群活动中心
社区篇
看过《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的观众也许还记得,这两部反映市井生活的经典电视剧里,都出现过一个角色:居委会大妈。如今,那个戴着红袖章、东家长西家短、无所不知、保洁治安一把抓的“居委会大妈”,似乎已经淡出时代的视线。岁月流转,您现在还记得当年的居委会吗?还记得那个严肃、唠叨又热情的居委会“大妈”么?
上面千根线,社区一根针。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和管理事务的增加,社区这个最基层的政府管理单位正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居委会到社区的变迁,从“居委会大妈”调解邻里纠纷到三维数字化管理,变化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是人员、设施、管理、服务的转化,浓缩出兰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坚实脚步。
想当年:干得了保洁管得了治安
张掖路街道的杨阿姨,就是亲历“大妈时代”的一位“老居干”,今年46岁的杨阿姨说起这段经历很是自豪。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念过中专,识文断字,毕业后她和两三个年轻人一起分到了街道办上班,在街道算是积极分子、稀缺人才,写通知、贴标语、发放老鼠药、清理卫生、铲除小广告都少不了她。“那时候我们主要分为两个部门主持辖区的工作。一是现在所谓的城市管理,我们工作人员包区域去辖区单位走访,干的是联络员的活儿;二就是行政事务、管理居民,用我们行话说是‘下段’,走街串巷去居委会了解情况。”杨阿姨记得,不管是负责哪部分工作的同事,上班的常态就是戴着红袖章、手里提着笤帚、簸箕等劳动工具“下段”。
除了“下段”,“杨阿姨们”还有好多杂事儿,头一件就是调解纠纷。“经常锅上正炒着菜呢,就有人上家来找,赶紧关了火就走。”杨阿姨处理纠纷的原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今天有人吵架了,得去调解;明天有居民家漏水了,得去帮忙;后天有人在楼道里堆柴草,得赶紧清理……在一条街上住了半辈子,又是老大姐,街坊们挺给面儿,什么矛盾都能平息下来,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居民不论公事私事,都找这个“大家长”……虽然每月只有80来块钱的工资,但杨阿姨干得挺带劲。
现如今:办事更细致工作有活力
到了2000年前后,我市启动了社区工作体制改革,首次通过公开招聘选用年纪轻、学历高的人员到社区工作,在经济待遇上给予保证,到2006年底,全市1068个居(家)委会经过两次合并调整为336个社区,同时,社区服务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民政服务扩展到公共服务领域。
年轻化,已是现在兰州社区工作者的一个特点。据统计,目前兰州市城关区各社区书记平均年龄仅为31.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97%,“居委会大妈”这个词快要消失了。
张掖路街道办事处书记刘丽萍干了一辈子街道工作,在她看来,居委会合并成社区后,规模比原来大很多,日常事务也更加繁杂,过去那种靠居委会主任及邻里关系来协调的工作模式也就不那么好用了。现在的街道、社区更像“小政府”,有自己的办事柜台,等着居民上门办事。因此,“年轻人毕竟文化素养高,搞宣传、发通知都用微信、微博,办事效率也高,现在电子化的办公模式,更适合年轻人,还是很认可他们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