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郭秀睿
12月21日是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媒体开放日,当天,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展览图片人物也受邀来到了现场,给大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分享各行各业40年的发展历程和变化。
甘肃省肿瘤医院首席专家、博导裴正学老人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名誉所长王一航就是其中一位。上午9时,王一航步伐稳健、精神抖擞地走进图片展现场。当天,他还是新闻人物,他是带着一个好消息来观展的。“我就想早早来,把好消息告诉大家”,王一航所说的好消息当然离不开他的马铃薯。“陇薯7号不但适合于西北地区种植,而且适合南南方冬季种植”,王一航一脸兴奋的发布他正在推广研发的新品种,陇薯7号和10号。
70岁的王一航是改革开放后,甘肃农业大发展的亲历者,为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马铃薯科技项目20余项,相继选育出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12个,在甘肃全省以及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四川等周边省区累计推广4000余万亩,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有力助推了甘肃省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王一航说:“恢复高考后,我才有机会考上大学,到农业科技部门搞研究,和马铃薯打一辈子交道。”
王一航表示,尽管今年9月份自己刚退休,但是对马铃薯的培育工作不会放弃,自己还会继续带领研发团队,深入农村,培育更好的马铃薯品种,让农民增收产量,为甘肃早日脱贫发挥余热,让甘肃的农民种植马铃薯致富,早日脱贫,过上富足的生活。
甘肃省第一个养鸡专业户高学兰
一肚子生意经的甘肃省第一个养鸡专业户高学兰老人,由于身体缘故被迫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事业,但作为图片展中的新闻人物,高学兰老人看着自己当年的照片久久不愿离去,40年了,从养鸡对不对到放心大胆养的政策扶持,高学兰老人不停的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也一个劲的鼓励年轻人好好干。她说:“40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何鄂
黄河母亲雕塑在黄河边坐落了32年,凡是来兰旅游的游客都要在黄河母亲雕塑前合影留念。当然,在40周年成果墙上少不了黄河母亲雕塑的身影,新闻人物何鄂女士更不能缺席,从雕塑品到文物,黄河母亲雕塑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还有一种荣耀感。站在黄河母亲雕塑墙面前,何鄂院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眼神亲切而温和。合影,一个接着一个,何院长总是满脸笑容,她说:“这就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带给她的幸福感,我愿意创作更多的作品留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什么力量让我一个82岁的老医生还坚守在岗位上?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我的力量,是我们的好时代和必须完成的使命”,裴正学老人话音刚落,场馆里即刻掌声四起。作为知名的中医大夫,甘肃省肿瘤医院首席专家、博导裴正学老人上午看完展览,下午就要去坐诊。他说,40年来,甘肃的医疗水平和基础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平房到电梯房,基础设施的水平已经赶上了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方面出现的成绩让他十分喜悦。
酒泉小白杨舞蹈学校校长金淑梅
从乡村教师到陇人骄子,酒泉小白杨舞蹈学校校长金淑梅一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即便从酒泉来到兰州观展,但她的心里始终惦记着农村的留守儿童们。金淑梅说,要是孩子们也能来到现场,听一听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故事,那该多好啊。记者了解到,金淑梅免费为农村的孩子们教舞蹈,是一位让农村孩子也能翩翩起舞,实现舞蹈梦想的优秀教师。“回去之后,我要把我看到的听到的故事,都要讲给农村的孩子们听”金淑梅说着,拿起手机在场馆内拍起了小视频。
当天,前来参观展览的市民络绎不绝,临近中午,82岁高龄的裴正学老人急匆匆的离开了场馆,他得回到医院接诊病人;马铃薯之父王一航也赶往自己的研究所,着手培育新一代的马铃薯品种;而金淑梅则留在了场馆内,不断地用手机拍小视频,她说,她要讲故事给她的孩子们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总有一份温暖让我们感动,这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带给我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