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让贫瘠的土地走向富裕――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入推进帮扶工作纪实

时间:2018-12-27

让贫瘠的土地走向富裕

——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入推进帮扶工作纪实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宋振峰

在人们的印象中,许多国有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无非是捐款捐物。毕竟,平日他们不和“三农”工作打交道,许多干部职工不熟悉农村,也不会做农村工作。

但是,提及来帮扶的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山县咀头乡鸣鼓村村民如今却赞不绝口。用村里贫困户康晓明的话说,“多亏了省城乡发展集团,村子真是大变样了,今年都脱贫了。”

这家企业在精准扶贫的帮扶中,究竟使了啥招数?

  播撒“金灿灿”的脱贫“种子”

种了几十年的洋芋,康晓明觉得原先都白种了。今年,他家的1亩洋芋装了七八十袋子,一袋子有六七十斤。

46岁的康晓明,年年都种洋芋。原来,每年洋芋在开花时,一不留神大多数就得病死了。剩下的那部分,只够家里人吃。

这位贫困户一直以为,要怪,就怪他种的都是山地。

放眼望去,位于山顶的鸣鼓村,在连绵的大山之中看上去孤零零的。村子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海拔有2000多米,康晓明和村民都认为,这地方,种地都像“赌博”,能发展啥产业?

真是这样吗?

来帮扶的省城乡发展集团认为,鸣鼓村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得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

他们发现,鸣鼓村不是不能种洋芋。但以往,康晓明和其他村民种的都是老品种。

马铃薯产业要高效发展,良种是关键、是核心。今年春天,省城乡发展集团从省农科院引进200亩优良马铃薯“陇薯十号”原种,免费发放给村民。

秋收季节,一挖洋芋,康晓明和村里人乐了。一株秧子下面,能挂五六个大土豆,看上去都令人高兴。

“一亩地膜洋芋打了五六千斤,产量比以前老品种翻一番。”康晓明告诉记者,他已经留好了洋芋种子,明年打算种3亩。

变化,从一粒种子开始。在鸣鼓村,洋芋开始从养家活命的“土豆豆”到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变得举足轻重。

不仅仅是洋芋种子换了。村里人还有种中药材的习惯,可就是亩产量上不去。省城乡发展集团因势利导,从陇西天士力中天药业公司引进400亩北柴胡优良品种,免费给群众发放。在洋芋和中药材种子上,他们今年就投资了15万元。在省城乡发展集团的帮助下,康晓明今年头一回种了2亩柴胡,现在苗子长出来了,长势很好。

扶贫,更需扶智。结合特色种植业的开展,省城乡发展集团邀请省农科院、农业大学专家,从种植马铃薯和柴胡的市场发展前景、栽培技术、储藏销售等不同方面进行宣传培训。加快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 上一篇:甘肃省为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配备疫苗冷链运输车
  • 下一篇:兰州七里河区春节亮化工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