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12月27日上午,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和甘肃新媒体集团的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参观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40年甘肃发生的巨变,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下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当天的兰州,气温骤降,寒风刺骨。报社的同仁们按时赶到位于甘肃国际会展中心的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现场,争睹甘肃改革开放的图上故事。从白发苍苍的报社老党员,到朝气蓬勃的新媒体编辑记者,大家移步于一个个展厅间,仰望着一张张承载新旧对比的图片,感慨万千。不少编辑、记者一边举起相机拍下凝含沧桑巨变的照片,一边与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分享着改革开放的话题,诉说着新时代新甘肃的新机遇、新希望。
图片展上展示了《甘肃日报》对高学兰的两篇报道。
在一幅反映1978年甘肃第一个养鸡专业户的图片前,55岁的甘肃日报社干部姚亚民驻足良久,图片上方的两份甘肃日报吸引了他的注意。这两份并列的报纸分别是1980年6月5日的《甘肃日报》和1980年6月20日的《甘肃日报》,沉淀着墨香的报纸上分别呈现着《高学兰养鸡对不对?》、《<高学兰养鸡对不对?>发表以后……》两篇报道,深刻而直接地展现出当年高学兰率先养鸡产生的轰动、影响和思考。
姚亚民向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说:“放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长河里看,当年甘肃日报的这两篇报道,对推动甘肃改革开放和甘肃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让人感慨万千!这也让人看到党报所发挥的主流舆论阵地作用和推进时代进程的责任和使命。”
《甘肃日报》两篇报道的背后,不仅折射了甘肃改革开放的历史,还让许多人进一步熟悉了当年甘肃改革开放中的一个故事。
1978年底,家住在兰州市西固区陈坪公社东湾大队的高学兰,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在全村第一个养鸡,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争论。
1980年6月5日,《甘肃日报》发表了《高学兰养鸡对不对》的文章,文中提出了农民养鸡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农民养鸡对不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路能不能走?应该怎么走?一场思想解放的大讨论立即遍布陇原大地。
1980年7月9日,《甘肃日报》刊发了《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探索———从高学兰养鸡说起》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这篇文章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如何看待农村专业户这一新生事物,阐明了农村专业户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有了省委机关报的支持和鼓励,高学兰吃下了定心丸,她扩大养殖规模,到1982年,高学兰家的存栏鸡已达到800多只。就在那年,高学兰成了村里的“万元户”。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为人先的做法,成为甘肃改革开放中的一个故事代表。
40年过去,高学兰养鸡和当年《甘肃日报》站在时代潮头的报道,登上了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
看着这个距离自己非常近的改革开放故事,姚亚民说:“改革开放40年,甘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甘肃日报社的一员,我们不忘初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起新使命,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改革开放40年,甘肃交通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巨变。看着一幅幅展现交通基础设施变化的图片,甘肃日报记者严存义不时用手机拍下珍贵的老照片,他说:“今天,看着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想起这些年采访甘肃交通事业和前段时间采写甘肃交通运输业40年发展综述的经历和体验,我感觉甘肃交通从公路、铁路、民航的每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千里陇原一日还’的目标已经达到。”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高速公路快速发展,达到4000多公里,全省14个市州全部通上高速,并与周边省区打通。尤其是陇南,历史上的蜀道难已经天堑变通途。现在几乎所有行政村都通了硬化道路,铺平了致富路。铁路方面,随着兰新、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营和兰渝铁路的通车,不仅将甘肃纳入全国高铁网,也为甘肃经济发展按下多拉快跑的‘快进键’。”严存义说,“还有民航方面,兰州机场从1978年在“窑洞”里诞生的小机场,已经发展成为西部重要的枢纽机场。2015年9月,中川城际铁路与兰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同期建成投运,使兰州机场成为我国继上海虹桥机场后,第二个集民航、铁路、公路无缝换乘的机场。可以说,公路、铁路、航空发生了巨变,为甘肃脱贫攻坚和奔小康提供了强大支撑。”
参观中,大家一边看,一边交流着难掩的激动心情,一直持续到临近中午。来自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和甘肃新媒体集团采访一线的记者一边参观展览,一边现场采访,成为当天参观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现场的一道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