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省城来的文化书记”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记文县尖山乡铁古村第一书记冯继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通讯员石富全
2017年8月,冯继被甘肃省教育厅选派到文县尖山乡铁古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从此,他就和铁古村融在了一起,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群众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省城来的文化书记”。
冯继(左)走访贫困户
(一)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初来乍到,冯继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先从抓党建、建好村两委班子做起。他的“第一把火”是建立了两个制度,一是学习和议会制度,充分利用农闲时节,组织“两委”成员读书看报,加强学习;二是外出务工党员跟踪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在他的督促下,3名流动党员在流入地都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
“我们文化程度有限,冯书记经常和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谈心谈话,并且为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培养他们为民办事的服务能力,为村里发展后备力量做了很多工作。”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兴说,今年,村里发展了1名党员,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冯继还多次给村里党员和群众讲党课,多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活动。2018年“七一”前夕,他和村里几位支委开展老党员慰问活动,为4名老党员发放了智能手机、电饭煲等慰问品,为老党员讲党的新方针、政策,让村里老党员感受到新时代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知”。冯继认为,让贫困群众自愿脱贫奔小康、激发内生动力,首先要让他们熟悉、理解党的系列扶贫、脱贫政策。他先为铁古村所有群众发放了“甘肃省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然后对其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自己边学习边向群众一一讲解。从党的十九大精神到各项惠民政策,从“一户一策”到各项措施的精准落地,他的脚步走遍了铁古村7个村民小组的每户人家。
他性格幽默、善与群众沟通,也常常为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答疑解惑,很快就成了群众熟悉与喜爱的帮扶干部,村里留守老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省城来的文化书记”,有事、有困难也都愿意找他出谋划策。
走访调研,是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首要的工作任务。为了帮助铁古村长远发展,冯继经常到村里的老党员、老村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也多方位征求铁古村籍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花了两个月时间制定出了“铁古村脱贫规划和三年脱贫计划”,得到乡党委和政府的好评。
在一次调研中,冯继了解到尖山小学只有一架钢琴,不利于学校美育教育,在他的倡议筹集下,北京龙杯公益基金会一次就捐赠了十五架雅马哈电子钢琴,又为全校204名学生捐赠了爱心书包,10多种学习用具和资料让尖山小学的学生们爱不释手。他又积极从省教育厅筹措了五万多元资金,为尖山小学建成了省A级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和尖山乡留守儿童关爱之家,通过争取改薄项目,为该校更换了一批教学电子白板,对教学楼进行了维修加固。他利用课余时间为尖山小学教师进行教科研能力培训,帮助和带动乡村教师们从怕做课题到会做课题。在他的联络下,省实验小学与文县尖山小学建立起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经常开展一些分享交流活动,极大促进了尖山小学的质量提升,受到了尖山乡群众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为了解决贫困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白,冯继联络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铁古村配备了一台公共文化一体机,随后,又协调教育厅帮扶的5个乡镇12个村都争取到了一台公共文化一体机,极大丰富了当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面貌改善。
(二)
文县尖山乡属白龙江沿岸高半山干旱区,是陇南花椒“蜀椒”的主产区之一,但落后的立地条件和较大的运输成本,严重制约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效益。2018年4月,在北京好友的帮助下,冯继在北京成功注册“尖山花椒”品牌,又与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取得合作,对花椒种植产研结合进行了考察,就培育品种、花椒深加工进行了论证,就如何发展花椒系列产业提出科学的指导,为今后“尖山牌”花椒产业的提质增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8年9月,甘肃省教育厅与甘谷县腾达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劳动职业技术培训、协助订单销售等模式开展合作,精准帮扶支持文县各乡镇村级产业发展。省教育厅与文县县委、政府与甘谷县腾达实业有限公司在尖山乡河口村建立了全县首家“扶贫车间”。这期间,冯继费了不少心血,他又巧抓机遇,在铁古村建起了首家村级“扶贫车间”,让铁古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实现务工、务农和照顾家庭“三不误”。
“在农村建设扶贫车间,还能将农村闲置的土地、厂房、闲置的学校校舍利用起来,将村中留守的劳动力集中起来,整合各类资金,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在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就业的同时,为企业自身发展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冯继说。
铁古村帮扶队助学捐赠仪式
(三)
冯继通过个人关系多次与金昌市随手公益志愿者协会、澳大利亚魏基成慈善基金会联系,为铁古村听力障碍的村民发放助听器40副,为智障老人发放防走失微信黄手环10个,为尖山小学学生发放羽绒服、图书等物资共计10多万元。这一系列爱心举措,切实解决了铁古村部分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受到了村民的欢迎,也拉近了这位“第一书记”与铁古村民的关系。
贫困户米元福患有听力障碍,很少与外界联系,2017年,收获的花椒到10月份还没卖出去,冯继知道了,通过联系各种渠道,一下子就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帮他销售了80斤花椒。今年,米元福带着助听器,主动到集市上卖出花椒100多斤,收入一万多元,逢人就指着助听器说,“这是冯书记帮我买的。”
铁古村是省重点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之一,“文县十万大山最险峻,尖山独占头一份,九山九断头,十沟九不流”说的就是这里的立地条件。面对铁古村的艰苦条件,也让冯继有过退缩的想法。2017年11月,一尺厚的大雪封住了高楼山,冯继在回村的路上差点出了车祸,2018年“7.10”暴雨数十年不遇,孩子连续一周发烧40度,妻子一个人在省城医院照看,为了排查灾情和救灾,愣是没赶回去。后来,在乡党委书记的特批下,他才回了一趟家,孩子稍好点后,他又赶回到铁古村,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和重建中。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冯继的真情服务、真诚付出,赢得了铁古村民的信任,“冯书记为村里发展经济做的好事、实事,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是我们心中的好干部。”一位村民们说。“在帮扶工作中,我不光要考虑铁古村,还要立足自身特长、发挥原单位资源优势,辐射带动临近贫困村庄,尽最大能力多做一些好事、实事、善事。”冯继谈到下一步打算时说,2018年铁古村脱贫46户134人,还剩17户5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63.17%降到了10.82%,他将继续在铁古村工作,直到2020年最终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