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和政“扶贫车间”让贫困户有奔头

时间:2019-01-02

和政“扶贫车间”让贫困户有奔头

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李壮

每天早上八点,家住和政县城关镇后寨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仲珍珍都会骑上自行车准时赶往咀头村的“扶贫车间”去上班。

去年以来,和政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的相关要求,按照“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探索创新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四种模式建设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

仲珍珍所在的咀头村“扶贫车间”,占地4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0万元,主要以服装加工、汽车座椅坐垫编织为主的“扶贫车间”集中加工点,首期投入生产设备40台,优先吸纳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人参与务工,让贫困户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起来。

据介绍,该县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立足贫困村的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以乡镇为责任主体,负责本乡镇范围内扶贫车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宣传等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上从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用好用足产业扶贫政策,让贫困村、贫困户分享开发收益,让“扶贫车间”成为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的新引擎。

采取“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模式,进行订单加工或原料加工,按件计酬;通过“企业+贫困户”方式,让贫困户将技术含量较低、易操作的布鞋鞋底、鞋面加工等工作带回家;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流转贫困户土地,贫困户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依托县内电商企业,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补充的“互联网+”扶贫车间。综合考虑贫困户技能素质、用工条件,选准合适的项目,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租则租,充分利用闲置办公用房、企业厂房、旧学校房屋建设扶贫车间,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了群众、企业参与扶贫车间工作的积极性。

“出去打零工的话,家里老人小孩又没人照顾,不出去务工只靠庄稼收成,家里的生活又过得紧紧巴巴……现在,贫困劳动力家门口也能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扶贫车间的工作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的困惑得到根本性解决。

“扶贫车间”建设结合村情,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多元产业发展,贫困劳动力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工种务工,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实实在在激发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脱贫有了底气,致富有了信心。

  • 上一篇:天水举办“秦州印象”招商推介活动
  • 下一篇:礼县“扶贫车间”带动苹果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