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大地上的“福州林”
福州企业在定西招收务工人员。(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杨世智通讯员丁陆军
安定区凤翔镇中川村曾经光秃秃的山头,这两年多了一片云杉、油松等幼苗构成的绿树林,这片林,被当地群众称为“福州林”。
福州与定西开展扶贫协作以来,注重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在定西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试验项目和菌草试验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2017年2月底,福州市与定西市签订协作扶贫框架协议后,福州市委有关负责人以及13位林业和水土保持方面的专家便深入定西调研考察,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张国防是参加这次考察的专家之一,他说:“要运用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加快定西生态林建设。”
当年3月底,定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试验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完成,决定一期工程建设生态林1020亩。4月,项目启动建设。由于植树造林具有很强的时节性,必须在5月前完成这1020亩的植树。为保证建设质量,福州市派出了8名林业、水利等方面技术专家赴一线指导。为了在1个月内种完20多万株苗木,项目引入机械化挖穴方式,首开定西生态林建设运用大型机械先河。为了确保苗木成活率,技术人员运用了精细施肥追肥、滴灌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同时,为进一步丰富生态和生物的多样性,技术人员还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常绿、落叶相结合,阔叶、针叶相结合,多树种、多林种、多结构等8种造林模式,设计了27个试验小区构建生态系统,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生态功能。
一年来,生态林一期项目已经初步连片成林。2018年3月,生态林二期项目、二期扩建项目等相继开工建设,连同一期造林面积达5442亩。在总结一期试验的经验基础上,二期项目设计了8种模式17个实验小区,围绕老百姓的经济收入问题,项目加强林下经济种植,选择当地具有特色的药材等作为林下套种。
对这片带来希望的生态林,定西市林业局负责人说:“‘福州林’的建设,为加快定西生态建设做出了示范。”
无论是生态林项目还是巨菌草试验项目,建设过程中都与当地群众利益紧密结合。
安定区凤翔镇李家岔村村民李锋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初,李锋家的40亩山地被列入“福州林”二期用地,退耕还林后,可获得退耕补贴2万元。同时,李锋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每年收入7200元左右。
据介绍,“福州林”项目已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147人参加务工,累计劳务收入7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有9户贫困户参与育苗,平均每户收入3000多元;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示范、科研、生态文明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万亩森林公园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