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1月11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宜秀萍)今天,在兰大一院,一幕感人场景上演,年仅24岁的高台青年刘杰因意外摔伤导致重度颅脑损伤,多方抢救无效,临床判定脑死亡,家人毅然决定捐献器官。当天4位器官衰竭患者因此获得新生,刘杰的角膜也收入兰大一院眼库,不久将帮助有需要的患者重见光明。
刘杰生前是一名复员军人。去年12月28日夜间,他意外摔伤,导致昏迷,紧急送往当地医院,经积极救治,病情未能好转。今年1月6日,刘杰被转入兰大一院,医生再次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刘杰的生命。经兰大一院、省人民医院两位有资质的医师按照规定程序检查判定,正式签发脑死亡诊断书。
“在医院,我见到了不少等待肝、肾移植的患者,他们的心情和我一样。孩子既然救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救别人吧。”收到诊断书,刘杰的母亲作出了这个伟大的决定。
兰大一院器官捐献协调员李莹介绍,当时,刘杰的母亲主动提出,把孩子所有能用的器官都捐了,令人非常感动。1月9日,在甘肃省红十字会有关人员的见证下,刘杰家人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随后,经专家评估,刘杰心、肝、肾、角膜均适合捐献,其信息上传至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很快匹配到相应受体。其中肝脏移植手术受者今年54岁,有多年肝硬化病史,两年前肝脏癌变,只有通过肝移植才能获得新生,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肝源,在兰大一院登记后,一直在苦苦等待。
1月11日,在简短的告别仪式之后,兰大一院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开始了获取手术及肝脏移植手术,刘杰捐献的心脏、肾脏同步送往相关医院,角膜收入医院眼库。刘杰的骨灰将安葬在甘肃省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据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12月2日,我国已经完成21018例器官捐献,共捐出59758个器官。但与每年30万例等待器官移植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够。这位负责人表示,近一个月以来,我省连续出现了3例器官捐献的感人事例,表明公众对器官捐献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可,为推动我省器官捐献及器官移植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