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系列报道之二
联合信用惩戒格局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每日甘肃网1月11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烁)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一些失信被执行人想方设法规避执行、抗拒执行,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为此,兰州市两级法院乘着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东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联动机制,强化信用惩戒,助推信用兰州建设。
2016年以来,兰州市两级法院相继部署开展“清仓行动”、“百日会战”、“达标冲刺”等专项执行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严厉惩戒失信行为。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15469人次,限制高消费29470人次,其中有21623名被执行人共计71129次尝试乘坐飞机、高铁被拒之门外,购买机票被限制62061次,购买动车、高铁票被限制9068次,有12115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法律义务。
坚持精准聚焦 强化联合惩戒
为加快推进“信用兰州”建设,破解执行难题,兰州市两级法院打破“数据孤岛”,注重拓展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的范围和深度,通过与公安、工商、大数据中心、金融机构等部门协调对接,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联合信用惩戒的工作格局。将被执行人的失信信息推送至大数据中心,联动部门通过数据碰撞交融较为准确地辨识失信被执行人,通过限制高消费、招投标、融资贷款、评先评优等进行惩戒;会同市文明委等单位联合发布“共筑诚信德润金城”季度诚信“红黑”榜,公开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压缩其生存空间;同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执行协作机制,协助法院查找控制被执行人277名,查扣涉案车辆17辆,推动司法拘留社区矛盾纠纷化解,为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发布悬赏公告 凝聚社会合力
陈某是一名拖欠多人劳务工资拒不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法院虽然对其采取了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惩戒措施,但因陈某长期下落不明导致案件执行陷入僵局。申请人无奈之下联名向法院申请对陈某悬赏执行,悬赏执行公告发出后,各大网络媒体迅速转载传播,陈某看到后立即致电执行法官:“法官,我马上来法院交钱,请您把我的悬赏公告从网上删了吧,感觉走在路上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一样”,11件劳务纠纷案件全部执结。悬赏执行作为依靠社会力量破解执行难题的举措,是人民法院践行群众路线,紧密依靠群众的典型。为有效敦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定义务,兰州市两级法院对长期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发布悬赏公告,通过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媒介推送到其熟人圈、生活圈、工作圈,凭借社会力量广泛征集被执行人下落及财产线索。10月中旬,一则悬赏公告刷爆了江苏省泰州市的海陵区和姜堰区,江苏泰州籍被执行人黄某因长期规避执行被榆中县人民法院公告悬赏执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该院首次将悬赏公告推送到被执行人户籍所在地的市民微信朋友圈内,使被执行人的“赖账”行为在当地人人皆知。
加强曝光力度 敦促履行义务
创建完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强化失信惩戒是运用法治方式推进诚信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失信被执行人羞耻感、犯罪感的重要途径。兰州市两级法院主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有效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各自优势,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推陈出新。与互联网媒体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弹窗推送的方式,将失信信息展示给被执行人住所地所有用户,精准曝光;在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电视台、《兰州日报》、广场LED显示屏等媒体平台开设“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推送被执行人的失信信息,使被执行人的信用评价与其个人名誉、生存空间直接联系,彻底撕开了其“表面风光”的伪装,迫使他们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从而缓解执行难。
大数据的生命力在于应用。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生事物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法治思维和模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执行工作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信息元素。兰州市两级法院将进一步强化智慧执行,完善信用惩戒体系建设,实现对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自动拦截、自动比对和自动惩戒,将网络科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执行成果,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更多人切身感受到信用的力量,让诚信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