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平凉崆峒区:让苹果产业“红”起来

时间:2019-01-22

让苹果产业“红”起来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段睿通讯员杨世君

“在家门口就能当工人挣钱,还能照顾孙子,很不错!”1月7日,索罗乡胡洼村村民曹叔琴说起在果园打工的这些年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崆峒区立足资源优势,把果产业列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围绕“苹果适宜区全覆盖”的目标,两季抓新植,四季抓管理,按照每年新植1万亩的果园面积目标,初步形成了以泾河川区为主,辐射带动南北部塬区、浅山区的果产业发展格局。

在果业发展中,该区采取培育典型、抓点带面的方法,整合资源,实施北部塬区果产业开发整乡推进建设工程,加快矮砧密植果园、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提高建园标准,突出幼园管理,落实大苗定植、树干套袋、两季施肥、四季修剪、全园覆膜、规范涂白等标准化栽植和综合管理技术措施。今年以来,建成千亩园示范点3个、300亩以上示范点17个,苹果新优技术推广示范园2处,使得果实商品率、优质率有了较大提高。

“我们主要培训套袋及提质增效技术、识别病虫害、果品无公害生产中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果树树形修剪等技术,通过培训使参训劳动力掌握果产业实用技术,并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崆峒区果业站站长李丹告诉记者。

为激发果业发展的活力,该区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同投资、统筹发展”的融投资机制,加大对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倡导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果业开发,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帮扶,鼓励大户承包经营果园,并为承包经营果园的企业、合作社颁发果树林权证,实行确权经营,实现果业生产由分散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彻底扭转以政府为主体、群众不参与的被动局面。目前,该区已有农林高科、新森等11家公司和22个果业合作社在草峰、索罗等7个乡镇承包经营果园13000多亩。

索罗乡胡洼村众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双怀以前在外面承包工程,2014年回乡承包了130亩的苹果园。“区上给免费进行技术培训,我这里的工人现在都是标准化的果园技术工人,2017年我的果园实现收入47万元。”

创新果园管理经营模式、积极推进果产业转型升级,该区果树产业正走出一条标准化、规模化的路子,果产业也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崆峒区果树经济林已累计达到12.4万亩,认证优质果园出口基地5000亩,建成万亩果园乡镇3个,千亩村10个,省、市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20个,年果品总产量6万吨,产值3亿元,农民人均果产业收入88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2%。

  • 上一篇:兰州新区:新活力渐显新高地
  • 下一篇:会宁县旅游综合收入逾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