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一碗面” 成就小梦想 “超大号牛大”刷爆朋友圈
市民品尝“超大号牛大”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安娜 张亚君文/图
有人说,兰州人的早晨是牛肉面味的,尤其在冬天,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下肚,能量槽立马满格。牛肉面也成为了一张名副其实的金城美食名片。近日,在兰州人的朋友圈里,流行着一碗“网红”牛肉面,引得各方食客纷纷前往品尝。
24日一大早,记者慕名来到了这家位于正宁路的牛肉面馆,见到了这碗“超大号牛大”。这碗牛肉面的碗口直径足足有45厘米,而一般的牛肉面碗口直径只有15厘米到18厘米,碗的深度也足足有20厘米,这“超大号牛大”能装下普通规格的5碗面,7至8碗汤。“五六个小伙子也能吃得饱饱的,如果没吃饱,免费加面。”这家店的老板娘米纪信介绍道。
不为炒作只为让“兰州牛肉面”的品牌更加响亮
张国仁和米纪信夫妇从1995年开始经营这家牛肉面馆,至今已有24年的时间了。这24年当中,老张每天早上都是最早来到店里的,每年只在小年和大年休息两天,几十年如一日地将这家牛肉面馆做成了金城老字号,“我们家的面馆有一大批老顾客,他们的好口碑就是我这20多年辛苦付出的最大回报。”张国仁笑着对记者说。
米纪信不光是这家店的老板娘,也是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她的肩上还承担着牛肉面发扬推广的重任。牛肉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5年,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的牛肉面在金城美食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首要位置,成为了一张名副其实的兰州名片。“兰州牛肉面的宣传推广关系到兰州形象的大事,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牛肉面的推广也应该创新一下了。”米纪信认真观察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习惯,她发现,很多年轻人习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发布在网络上,于是她也开始接触电脑、网络、智能手机,想从中寻得一个牛肉面推广的机会。“有一天,我从网上看到一个女孩子拿了一杯超大号的奶茶,送给了一群环卫工人,这个视频的点赞量非常高,我就想我们的牛肉面能不能也做出一个‘超大号’来呢?”报着试一试的心态,这家牛肉面馆推出了一款“超大号牛大”。
“超大号牛大”的走红,使这家金城老字号牛肉面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很多人以为我们是在炒作自己的面馆,还有人说是不是店里顾客不如从前多了才这么做的,但实际上,我们店里的食客都是吃我们家牛肉面的老顾客了,每天高峰期的时候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推出‘超大号牛大’,只是为了让咱们兰州牛肉面的品牌更加响亮。”米纪信说,“冬天来兰州旅游的人本来就很少,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有一碗面把游客都吸引到咱们兰州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家乡的味道“大号”更满福
正如米纪信所言,记者在这家面馆里看到了许多年轻人围坐一桌正在品尝这碗“超大号牛大”。薛彤是正在南京上大学的兰州孩子,采访当日,她刚刚和几个高中同学吃完这碗“网红牛大”。“我昨天刚回来,今天的牛肉面必须安排上,在外地上学这几个月,就想吃这一口。一回家就听说有这个‘超大号牛大’,真是仪式感满满。”薛彤在吃之前还不忘发个朋友圈,一碗面的时间,眼馋了不少外地同学。春节将至,眼下正是在外地求学和工作的兰州人返乡的时候。“我儿子也在外地上过学,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他爸爸的牛肉面,我知道那就是家乡的味道。”米纪信夫妇把家乡的味道变成了一碗“超大号牛肉面”,用这样特殊的方式欢迎回家的孩子们。
市民张先生是本地人,当天,他带着爱人和远道而来的朋友前来品尝这碗“超大号牛大”。他说:“每次外地的朋友问我,你们兰州有啥呀?我都说牛肉面,但平日里我们吃的牛肉面太普通了,招待朋友总觉得不够‘霸气’,这碗‘超大号牛大’让我的外地朋友吃得非常过瘾,我自己也觉得很有面子。”像张先生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既能吃到地道的兰州味道,又能经历前所未有的美食体验,美哉!乐哉!兰州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非常江湖气的城市,这碗“超大号牛大”无疑应了兰州人形容满足的那句话:满福!
“传承一碗面”也能成就梦想
说到走红网络的“超大号牛大”,离不开儿子张鑫的努力。张鑫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我是卖牛肉面里生物学得最好的,生物系里最会做牛肉面的。”张鑫的大学专业是生物,两年前,张鑫放弃了已经到手的美国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入学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兰州,从最简单的帮工做起,直到现在已经正式接过父母身上的担子,同时还扛起了“传承一碗面”的责任。“我的父母是下岗后开始做牛肉面的,刚起家那会儿,也受了很多的委屈和白眼,所以他们还是希望我能够继续学我的本专业,专心做研究。”张鑫说,“我妈特别反对,其实我知道她是心疼我,怕我吃不下这个苦,但我觉得我和那些试管试剂不大投缘。”
一开始,米纪信对儿子的决定十分反对。“我最开始是希望他能好好搞研究,别学我们。但他一回来就跟着他爸爸开始学,而且也做出了一些成绩,现在我就不那么反对了。”但张鑫觉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凭自己本事吃饭,不丢人,“谁说做牛肉面就不能成就梦想?我还偏不信。”
张鑫接手后发现,父母一直埋头做这碗面的味道,却忽视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环:网上营销。在张鑫看来,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他把自家牛肉面加盟了美团外卖,让更多的人坐在家里就能吃到牛肉面。“我父母都是老兰州人,他们觉得牛肉面带回家就不好吃了,会把招牌砸了。但我觉得年轻人已经普遍接受外卖这种消费方式了,网上的推广速度会比口耳相传来得快。”张鑫说,母亲只给了他3个月的时间,3个月后,张鑫不光把店在网上的销量做成了第一,还让总营业额增长了一个档,母亲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提过关于外卖的事。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米纪信指着一个“超大号牛大”的碗说:“这些碗是我们在景德镇定制的,有一些是我们从西安亲自背回来的,20多年了,没想到在今天成了网红了。”在米纪信看来,牛肉面是有灵魂的,她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非常赞赏儿子的做法。她说:“传承牛肉面是每一个兰州人的义务,看似简单的一碗面,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