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
脱贫户马么乃的新春喜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睿君
春节期间,脱贫户马么乃家的一只“扶贫牛”诞下3只壮实的牛犊。这让马么乃高兴得合不拢嘴,喜讯也很快传遍整个村庄。
“雌牛生雌牛,3年5头牛。”一时间,马么乃家的喜事成了村里热议的话题。“养了一辈子牛,‘一牛生三犊’的情况还是头一回碰到。”邻居马进良说:“前些阵子我看他家的母牛肚子不一样,怕是双胞胎,今天产下来更是意外,一牛三犊,这是村子里从没听过的奇事。”
马么乃的家位于临夏州积石山县胡林家乡山庄村,这里高寒阴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过去,马么乃一家靠种地为生,但种的小麦和油菜刚够自家吃。为了生计,他在农闲时节外出打短工,但收入却始终在贫困线以下,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时我就想,要过上好日子,只能靠孩子们有出息咯,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望着堂屋墙上贴着女儿的奖状,马么乃说道。
2017年年初,积石山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帮扶干部一次次往他家里跑,帮他找出路,替他定计划。在拿到当地政府发放的精准扶贫产业补助后,干部们帮他家购买了一头基础母牛,农技部门派专人指导他养殖。第二年,这头“扶贫牛”就产下一犊,半年后牛犊卖了7000多元。
这让马么乃重拾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他决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时我就盘算着,一定要好好伺候这些牛,这可是我们全家的宝贝。”马么乃说。
给牛喂药、打针、配料……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合作社里畜牧专家的办公室成了马么乃经常光顾的地方。凭着一股子认真劲,很快,他从一名养殖新手变成养殖能手。
“现在每天早上5点多就醒来,看到满圈的牛,浑身是劲。”指着牛棚里大大小小的8头牛,马么乃掰着手指算起账来:顺利的话,今年可以出栏5到6头牛,销售收入5万多元,除去成本,利润3万元左右。“没想到我也成了产业户了!”马么乃高兴地说,2018年10月,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积石山县畜牧局副局长张天昌介绍,近几年积石山县大力推行“粮改饲”,极大地推动了本地草食畜牧业发展,很多分散养殖户和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牛羊养殖数量和收益实现了较大规模增长。“为了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业,政府针对有意向发展养殖业的群众实施奖补政策,使得家家都有增收渠道,很多贫困户都因此脱了贫。”张天昌说。
看着刚生下的小牛犊,马么乃的眼里满满都是爱,他盘算着等天气暖和点,再购置些基础母牛。“希望今年能给村里也做点事,把养牛技术传授给条件类似的村民,共同致富。”马么乃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不等不靠,踏踏实实地干,总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