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泉
防沙治沙是世界共同的难题。面对起伏的沙海,甘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甘肃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将沙漠渐渐变成绿洲,离不开团结一心的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更离不开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
防沙治沙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传统的治沙方式不断地在创新中改进、优化,甚至一次一次被推翻、替代,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在民勤县,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共同探索出了“麦草沙障+沙生苗木”、“固身削顶、前挡后拉”等治沙技术,以及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命名的“母亲抱娃娃”民勤治沙模式,成功阻击了风沙的侵袭,守护住了绿色家园。
坚持科学防治、重视科技创新,在甘肃治沙中举足轻重。近年来,甘肃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防沙治沙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加强防沙治沙科研推广、教育培训和学科专业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使全省科技防沙治沙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目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已经建成了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荒漠化防治国际培训中心等重点科研基地,建立了国际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防治技术援助交流平台。并依托人才和技术优势,先后举办了36期“中国沙漠治理技术和荒漠化防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9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1000多名学员,其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成果及培训水平均为国际领先。
治沙是生存问题,同时也是发展课题,除了技术创新外,思路和举措的创新也尤其重要。如何变沙为宝,发展沙产业,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甘肃防沙治沙工作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