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山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中心携带4款产品到德国参加CEB IT展,现场有120多家企业前来咨询。 资料图片
凌晨的校园夜阑人静,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以下简称“中山学院”)厚德楼A608室却经常灯火通明。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十余人总有讨论不完的问题。“这个方案可行”“这个还要完善”……自去年8月以来,这样的讨论就成为一种常态。在讨论中先后诞生的4款产品,由中山市马迅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迅电器”)负责生产并销往国内外。
这是中山学院探索和企业协同育人的一个案例,也是中山市高校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了加强探索与行业和地方经济、产业互动,中山学院以省市共建、应用型转型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引领,以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南方日报记者 高薇 通讯员 张远秀
1 校企合作共建协同育人中心
去年8月,中山学院和马迅电器开始正式合作。为了更好地交流和实现项目落地,双方在校内专门组建了一个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中心。此后这里就成了该公司总经理邓宇华的第二办公区。只要有空,他就会来学校和师生一起探讨产品研发的问题。
这个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中心集科研、教学及企业研发“三位一体”,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功能,其中中山学院师生主要发挥专业技术的作用,企业主要承担产品的功能规划和市场营销。该中心现在有教师和企业骨干近20人,同时还汇聚了20多位来自电信学院、人文学院、经贸学院和管理学院等多个校内二级学院的学生。
“我们学校的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攻关能力,但是研发成果还远远达不到推向市场的标准,难以实现产品化和产业化,而企业具有成熟的市场化能力和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双方合作能让师生们在广度和深度上学习到更多来自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产业能力。”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邓春健说。
笔者走访获悉,为了破解学校独自育人中的各种不足,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尝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牵头组建两大职教集团,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双师工作室建设,提供场地、设备,每年配套相应的建设经费。职教集团还在校内探索校企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企业将研发中心搬到了学校。
火炬职院也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将课室搬到了企业。3月31日,该校与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共建了健康食品学院。双方计划在食品检验检测人员的培养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的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课程,最后一个学年在企业实习。这是该校建立的第五个冠名学院。
2 合作8个月接订单6万余件
由于转型发展的需要,马迅电器成立了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公司,亟须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与高校合作,经过综合考虑后选择了中山学院。该公司与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与合作探索,共建联网智能家居协同创新与育人中心,成立8个月就实现了初步共赢。
“合作中心成立后,我们研发了4款产品并推向市场,分别在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区的35家专卖店出售。截至目前,这4款产品共接到的订单达6万多件。其中一款是智能插座,接到来自巴基斯坦某企业的1万份订单,该产品可以远程监测冰箱的温度、开关门的次数。而另一款智能灯控产品,上海一家公司已下了5万套订单。”中山学院电信学院的教师何惠龙说。
今年3月,邓宇华和何惠龙等一起携带4款产品到德国参加CEB IT展。现场有120多家企业前来咨询,不少企业纷纷表示,将在今年4月的广交会期间会到中山进一步了解产品的详细情况。
“中山学院聚集了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跟我们一起合作的老师不仅做事认真负责,而且技术水平过硬,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试错风险。目前4款产品的成功推出,比我们公司的原计划提前了半年,顺利抢占了市场先机!”马迅电器总经理邓宇华表示,企业会继续和学校合作下去。
在校企协同创新的模式下受益的企业还有中山市三角镇东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15年,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中山市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中试工程中心,并与合作社合作成立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由中心负责渔歌子视频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一年多来,校企合作开发了鱼骨汤膏、鱼骨烘焙食品、鱼骨酥卷、鱼骨酱配料等产品,研发出了脱腥软化技术、生物酶重组技术、生物增香、湿法超微粉碎、挤压鹏华等关键技术,先后获得中山市农业局、科技局200余万元经费支持。
3 高校师生在实践中成长受益
在马迅电器与中山学院的合作中,中山学院教师林跃是参与的老师之一。为了能够如期完成研发任务,今年春节他也没回家过年。在赴德国参加CEB IT展后,他感触颇深地说:“第一次带上自己参与研发的产品参加国际性展览,感觉很自豪,也很振奋。借这个机会,我们还了解到了目前最前沿的产业技术,回来可以跟学生分享,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
“企业人员的思维更加市场化,也更加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通过目前这种相对固定的交流合作,我们可以从企业资深工程师身上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正是我们高校老师所欠缺的,也是我们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这是很宝贵的经验。”中山学院电信学院的教师何惠龙说。
有收获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参与项目的学生。201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生吴雄健,在协同育人中心主要负责焊接电路板、调试电路等基础性工作,实践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了课堂基础教学和实际生产运用的联系和差异。
“实际参与产品研发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我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我前段时间到企业实习基本可以直接上手,企业对我的专业应用能力评价也很高。”他说,受到这个项目的启发,他还以《基于云端的智能节能照明管理系统》为题,顺利申报了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项目。
“我们与企业协同开展科研合作,学校师生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还能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让部分大四学生实习的‘最后一里路’在校内实现。”邓春健说。
邓宇华则表示,希望与中山学院长久合作,并通过逐步推广智能家居·家电校园创意大赛和成立上市公司,与成员共享成果。同时,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团队成员有机会直接了解前沿科技和行业的领先技术产品,今后还会分批安排学校老师去参加国际性的产品展销会和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