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柏油路面的主村道驶入水车镇白沙村,昔日村道破烂、村容破旧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路面,整洁的沟渠,村道两旁水塘连片,岸边草木葱郁,不时还有几只白鹭掠过。
道路通了,村容美了,曾经无人问津的野菜野果变成了争相抢购的绿色食品,宁静的小村庄也成了热门旅游景点。
这是梅县区多措并举,创建“四好农村路”取得的初步成果,也是梅县区找准突破口,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2月,梅县区顺利通过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级验收。
梅县区四通八达的农村交通网。
顺利验收▶▷
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近年来,梅县区不断加大农村公路资金投入,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同时,以党建为抓手,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基层党员领头雁效应,带动乡贤、村民等力量参与其中,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的良好格局,并于今年2月顺利通过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级验收。
在梅县区南口镇潭江村公交站亭,三两村民正在等候公交车。笔者看到,整洁平坦的道路穿村而过,清晰齐全的标识标牌随处可见。
“这条路修整扩宽以后,公交车可以直接通进村子里来,去镇里和新县城都很方便。”该村村民叶秋红告诉笔者,以往村里人去梅城都得先坐摩托到镇里,再转公交车,还有不少老人在坐摩托时摔伤,主村道修好后,公交车通进了村里,村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村民口中连连称赞的这条公路便是该村的主村道,村支书刘远君向笔者介绍,早年间,困于资金缺乏、土地补偿等难题,这条总长3.1公里、宽4米的主村道一直没有得到修整扩宽,不仅导致村民出行不便,也影响了李子、桃子等主要农作物的销售。“由于进村道路比较窄,货车开不进来,农产品只能用摩托分批运送到兴宁径心村出售,运输、人力、时间等成本也降低了果农的利润。”刘远君说。
为了解决村民的生活、生产难题,2015年9月,村委决定牵头修整村道,将道路扩宽至6米。工作伊始,摆在村干部眼前的便是两大难题:资金和用地。“我们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决定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发动乡贤、村民捐款,同时积极争取交通部门资金支持,以解决资金难题。”刘远君说,在村两委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筹得捐款61万元,加上交通部门下拨的49万元,资金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在村道修整扩宽过程中,不少地方需要裁弯取直,而这也将占用部分村民的农田、果树。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该村在发动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以地代捐”的形式,将占用土地按价折合,转换为捐款,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支持。
“当时村干部和我商量,需要征用八九平方米土地,我自然是无条件支持。路通财通,说到底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村干部、党员都带头捐款,无偿出让土地,我们也应该尽一份力。”村民刘文标说。
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就这样,潭江村逐步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2016年7月,主村道修整扩宽工程顺利完工,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进一步改善。“现在路好走了,还有不少游客会自驾过来摘李子、桃子,每斤比收购价高出一半,我们的生活也眼看着越来越红火。”村民刘国辉笑着说道。
柏油路面整洁平坦,两旁绿植环绕,图为县道X021。李木炎 摄
成立理事会▶▷
筹集资金60多万元
近年来,梅县区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基层党员领头雁效应,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建立起“三项制度”,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带头抓紧抓牢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两联席”会议、党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实施“1+5党建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加大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加强后备干部培育,整体优化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引领下,村民们也自发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当中来,南口镇白叶村便是最好的例子。与邻近的潭江村一样,落后的交通条件不仅给村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潭江村扩路以后,通了公交,富了村民,我们触动很大,村民们都希望把村里的道路扩宽。”白叶村村民余利和告诉记者,今年5月1日,村里自发成立了修路理事会,开始着手修整村道。
余利和介绍,理事会成立以后,便拟定了修路倡议书、印制宣传标语,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同时,发动党员和理事会成员挨家挨户宣传动员,积极联系在外乡贤,争取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召开村民动员大会,听取村民意见,完善修路方案。“动员大会上,大家都非常支持,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一共筹得60多万元善款。”余利和说,在村民的一致支持下,20天后工程便动工建设了,至目前工程已完成80%。
“很快我们村也有宽敞的村道了,公交车也能直通到家门口,小孩上学,老人出行都更加方便安全,大家都很期待。”村民余建新对记者说。
南口镇白叶村主村道扩宽项目正全力推进。黄韬炜 摄
三级联动▶▷
养好管好运营好农村路
下午2时许,热辣辣的太阳照射在路面,室外气温已经达到37℃,在县道X025线大黄至宝坑段,地方公路松口养护中心主任叶富健正在和同事进行路面的日常养护工作。
“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4年了,哪些路段落石多、水沟易堵塞,哪些路面较多撒漏,什么时节该洒水、该补种、该除虫,我们都非常熟悉。”叶富健告诉记者,养护中心共有养护职工26人,肩负6条县道共87公里的日常管养工作。每天养护工作人员都要对路面、路肩、边坡等进行巡查,并对公路两旁的绿化进行修剪。此外,遇到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他们也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保持道路畅通。
这是梅县区镇结合,扎实推进道路管理养护的一个写照。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建好公路只是第一步,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同样尤为关键。“我们已建立起‘县道区管、乡村道镇管’的管养体制,全区共设立了5个县道养护中心、1个绿化队负责县道养护工作,19个镇级乡村公路管理站则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梅县区交通局副局长林强告诉记者,该局还将县道日常考核与乡村公路质量验收相结合,打造区政府—区局—各镇(站)三级齐抓共管局面。
“四好农村路”建设让公路规模由“线”成“网”,道路质量由“通”向“好”。路要“走得了”,还要“走得好”。2015年,梅县区启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全部投入零排放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同时,完善行政村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公交候车亭建设与扩改建农村公路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目前,梅县区已开通51条城乡公交线路,运营车辆500多辆,全区具备条件的271个行政村已实现候车亭和公交车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全面实行公交惠民政策。全区60周岁以上老人、中小学生、残疾人、军人等群体可享受每月100—240元公交乘车补贴。2016年至今,完成公交惠民政策财政补贴4800万元。
“公路通,百业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成果,全面促进‘建、管、养、运’协调持续发展。同时,继续加大建设投入,优化区、镇、村三级管理机制,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巩固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和物流网络,让‘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梅县区交通局局长何问安说。
文:黄韬炜 刘洪桥 李木炎 曾健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