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1.3亿元古琴、圆明园铜兽首闪耀肇庆

时间:2018-08-07

  8月8日,广东省第15届运动会将于西江之滨肇庆举行。曾经,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端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的足迹。900年前的西江流域物阜民丰的宝地,被命名为肇庆,从此不曾更名,一直书写它的千年传奇。鼎湖山,七星岩,山山水水皆有情。

  而这一切,要从宋徽宗执起朱砂笔、挥毫瘦金体亲笔赐名“肇庆府”的那个下午说起。

  政和八年,宋徽宗即位后,深感其身为“端王”时的封地———西江流域的端州是他的福地,宋徽宗认为:“肇”乃发端也,“庆”乃可喜可贺,合二为一即“喜事从这里开始”,于是把这个曾经给他带来喜庆的地方改名“肇庆”,喻意开始带来喜庆。

  后来,宋徽宗的赐名御书被悬挂在西江边的“御书楼”前宇(今“丽谯楼”),直至今天。“肇庆”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在这浪涛声滚滚中,西江边迎来送往的船只,既有包拯在任端州知府期满后北上乘船离开,留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的诗句,也有利玛窦跨越大西洋抵达中国大陆的第一站,在西江边的崇禧塔落下脚。

  从丽谯楼向东一公里望去,阅江楼迎来送往的,还有往来东瀛、东南亚乃至非洲的船只,他们中有不少人,是为一样文房四宝慕名而来———端州的砚台,简称“端砚”。

  端砚:900周年纪念砚背后的故事

  关于端砚,历史上有个趣闻典故,叫包公掷砚。相传,包公在离开端州入京任职时,船行至西江羚羊峡,忽然狂风大作,波浪翻滚,船只不能前行,包公大惊,命随从仔细搜查船舱,看是否有非分之物。后随从拿出一方雕刻精致的端溪名砚,说是肇庆父老临别时赠送的心意。包公表示虽然喜爱,“但这是端州人民的宝贝,我不能带走。”于是二话没说便把它扔进汹涌澎湃的西江。

  包公掷砚时,一定不会想到,后人会以他当初掷砚的地方命名砚洲。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依然无碍于端州人民对这位在任三年两袖清风的地方官的喜爱。

  事实上,从砚洲往东就是羚羊峡,相传七仙女下凡时带来七只羊,五只羊顺着西江前往广州,剩下的两只留在这儿,被后人命名为“双羊峡”(今称羚羊峡)。

  从事端砚研究长达十八年、肇庆市博物馆原馆长陈羽告诉南都记者,在端州羚羊峡的端溪一带,早在唐代初期,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作为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端砚以质刚而柔的优良石质和丰富多彩的天然石品花纹,使历代无数文人痴迷。

  陈羽表示,端砚以石质坚实、研出墨汁细滑细腻、字迹颜色经久不变而驰名于世,“好的端砚,用手按其砚心磨墨,砚心湛蓝墨绿,用端砚研墨发墨快,书写流畅,所以有文人墨客心情舒畅,挥毫书法时一气呵成之说。”

  广东省端砚协会会长王建华透露,从唐代端砚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风格以简朴为主,历经宋代方正的“抄手砚”,时至今日,砚台的由小变大,侧面见证了端砚从以实用为主到实用与鉴赏收藏并具的功能变化。

  在今天的肇庆端州一路的中国端砚文化村内,肇庆市端砚协会的工作人员曾译慧告诉南都记者,在肇庆的白石村和宾日村,有不少世代以端砚雕刻为生的家庭,历史最长的已达24代。其中,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梁弘健,正是这次肇庆城命名900周年纪念砚的监制与雕刻者。

  为迎接8月8日在肇庆举行的第15届广东省运动会与肇庆府城命名900周年,三个多月前,一块重达6吨的原石从羚峡斧柯东坑口出土。

  8月3日上午,南都记者在白石村东,肇庆大桥下,一个临时搭建的约100平方米工棚,见到了本次纪念砚的制作团队。从画稿涉及到选坑选石,再到将原石从坑口运输至雕刻工厂,开工削坯雕刻、拓片到完工,梁弘健带领8名雕刻工艺师在白石村东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耗时91天共同完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长295厘米,宽159厘米,厚约55厘米,重5.5吨的纪念砚,砚面雕刻借鉴宋兰亭砚为奏刀主式,雕刻的图案像一个肇庆版的“清明上河图”,以当地千年宋城墙为中心,融汇了西江、肇庆古城,以及肇庆的四塔、七星等标志性建筑群落山、湖、城、江风貌。

  参与纪念砚制作的程氏砚艺传人程振业告诉南都记者,“对于端砚而言,最重要的是因材施艺。打磨时必须小心行事,否则连精雕线条也磨掉,为此尽量以人手一点一点完成。”他补充道,“雕刻期间,雕刻师们分成两组交替雕刻,以确保精雕。”他感叹道,“这几个月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真的是我们的常态了。”

  据了解,今天(8月6日),这块纪念端砚将竣工,并将在8月8日的“迎省运·肇庆命名900周年精品文物展”上正式首次公开面世。

  价值1.3亿元的中国乐器:松石间意

  历史像一条交错纵横的河流,时隔900年后,“松石间意”古琴来到肇庆,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它曾经的主人———宋徽宗再次相遇。

  这件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跨越近千年岁月而完好保存至今的古琴,在2010年保利秋拍中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古代单件乐器的拍卖纪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贵的中国乐器。这一次,恰逢省运会期间,与肇庆市政府联合举办本次文物展的保利艺术博物馆,精心挑选后将三大镇馆之宝在肇庆展出,其一便是这“松石间意”。

  众所周知,宋徽宗在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他在位时期,古琴艺术极为盛行,因此他特意在内府专门辟出一个“万琴堂”,用于搜罗天下的名琴。

  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詹春晖告诉南都记者,两宋的古琴制作分为“官琴”和“野斫”,这种独有的现象源于宋徽宗在宫内设立的官琴局。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命官琴局御制“松石间意”琴,“松石间意的典故来自于《宋书》的尝从太祖登锺山北岭,中道有盘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锺酒,谓曰,相赏有松石间意。”詹春晖补充道。

  詹春晖表示,“松石间意”的制作严格按照古琴制式制作,上板梧桐、下板梓木。外涂掺有鹿角粉、朱砂、金、银细粒的大漆。

  南都记者注意到,“松石间意”琴体阔大厚重,外观为栗壳色漆,项与腰呈凹入半月形,其中琴面呈现蛇腹断纹,琴腹池内右刻“宣和二年御制”,左刻“康熙庚午王汉章重修”,背面项间右刻行书“松石间意”。

  对此,詹春晖透露,古琴有一妙处,其木材在历经岁月、不同环境中长年风化后,漆面会产生裂纹,形成了各色花纹,俗称断纹。《琴笺》中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

  他表示,“断纹既像古琴苍老的皮肤,又如大树的年轮。”

  “松石间意”后来经过历代帝王名家的递藏,保存完好至今,堪称奇迹。在康雍乾时期,雍正曾对皇家收藏古琴进行系统清理,并将103张古琴送进圆明园,其中“松石间意”被编为“头等二十二号”。后来,乾隆对“松石间意”情有独钟,命令清宫内务府特制随形琴盒装盒保存。装盒后的第二年,乾隆又观赏了“松石间意”,并写下首七言古诗,刻在琴背的项间。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后该琴盒与盒内藏琴大都存于圆明园内,因遭八国联军焚烧与掠夺,“松石间意”后流散于民间。经知名文物鉴定专家郑珉中先生考证:松石间意在清晚期张莲舫手中秘藏了三十余年,1952年张莲舫将此琴售出,后为上海著名琴人樊伯炎所递藏。

  2010年12月5日,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亮相北京保利秋拍,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琴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

  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詹春晖告诉南都记者,“松石间意”被香港一位收藏家买下后,一直放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

  “这也是‘松石间意’第一次外出展览。”詹春晖表示本次古琴外展将有特殊的警备力量以及肇庆市专门聘请的安保公司确保文物安全。对于这次古琴在肇庆展出,詹春晖介绍道,“宋徽宗在位时将端州命名为肇庆,“松石间意”也是宋徽宗赐名并钟爱的乐器,可以说二者由宋徽宗连接起来,很有缘分。”

  佛像与圆明园国宝:中西合璧的结晶

  一尊圆雕螺发,额圆面短,嘴角略上翘的佛像。佛的右臂残缺,外披右袒袈裟,衣纹以自然流畅的凸线表示。这是本次迎省运·肇庆命名900周年精品文物展展出的南北朝石刻佛像之一。

  禅宗文化与肇庆有渊源,六祖慧能在肇庆“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潜修15年,开启禅宗文化。发生在肇庆梅庵的“六祖插梅”和后来“唯传心印,不传衣钵”的故事,见证了佛祖顿悟佛法成就大智慧的心路历程。

  “我们注意到,不少岭南民众喜爱佛教文化,这也是我们这次带来十三尊佛像来肇庆展出的重要原因。”詹春晖表示。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展出的南北朝石刻佛像大部分是石灰石塑成,均为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包括武定元年张池奴造带背光弥勒像,贴金彩绘佛三尊造像、贴金彩绘菩萨立像、汉白玉思惟菩萨像、贴金彩绘佛立像、菩萨立像等。

  詹春晖表示,南北朝晚期的佛教造像艺术特别注重神韵,突出人物形象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在佛像造型由北魏的秀骨清像转为丰满圆润之后,出现了大批身圆如柱、薄衣贴体的新式佛像。

  经过千百年来的兵荒马乱和风雨侵蚀,特别是以“三武灭佛”为代表的历史上多次“毁佛”,石窟佛像多有毁坏,原本供奉在寺庙及殿堂内的单体石佛像更少有保存完整的。但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石刻佛像,大都十分完整,有的甚至未见任何残损,有的表面贴金彩绘仍大部分保存下来,这些都被视作奇迹。正如肇庆的岭南文化一样,经过历史和岁月的变迁仍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地一代代传承发扬。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还将展出四件珍贵的国宝———曾经流失海外140多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人身水力钟”中的牛、虎、猴、猪四大铜兽首。

  细细观赏,这四件珍贵的铜兽首各有特色。

  牛首铜像,两眼圆瞪,双角弯曲向前,威风凛凛。而另一尊虎首铜像,与中国传统的虎的造型大相径庭,从外观来看,这件虎首铜像具有更为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意义。再如猴首铜像,则是一个“美猴王”的形象,中国味要浓得多。猪首铜像融合了东西方造型的艺术特点,尖嘴长吻,獠牙外凸,颇似野猪的形象,但蒲扇般伏贴的大耳,又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历史上,十二生肖兽首原本屹立在圆明园“海晏堂”正门外的水岸边,用来“报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劫掠包含兽首在内的无数瑰宝,这些铜兽首被劫走并流失海外。

  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回忆道,“2000年,保利集团不惜一切代价,以3000多万港元的价格从香港拍卖行购回猴首、虎首、牛首,并珍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著名实业家何鸿燊从美国购得猪首铜像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从那以后,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十二生肖中的四件铜像在流失海外140年后,重新回到了祖国。”

  “圆明园铜兽首在我们博物馆的展品中非常有名气,在民众中非常有声望,这次能来肇庆这一历史名城展出,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詹春晖表示。

  新区体育中心:省运会主场馆砚生水墨

  沿肇庆城内长达2.8公里的宋城墙而下,向东望去,本次省运会的主场馆、肇庆新区的体育中心将“水墨砚都”的特色施展到极致。

  远眺过去,肇庆新区体育中心主场馆的造型取水墨的意象,正像墨水滴到水里的形态,呈现流水形态。

  这里是即将在8月8日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五届省运会的主场馆,体育场的主体建筑呈流线形,足球体育馆二层观众平台有一个大连桥,连到南边长利河堤岸的湿地公园。足球场的盖顶如飘带般向河岸延展,场外部以红色为主色调,具有中国风气息,内部为橙色,充满活力。

  8月3日,南都记者在现场发现,新区体育中心主场馆包含“一场两馆”,包括一个建筑面积27500平方米、容纳2万观众的专业足球场,以及一个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容纳8000观众的综合体育馆,此外还有两个篮球场、足球展览馆等场馆设施。参与本次肇庆新区体育中心设计、广东省建筑院的设计师陈艺然介绍道,这是华南地区第一个专门足球比赛场地,与欧洲专业足球场设计一样,观众席离足球场很近,走进场馆内,其中最令人惊喜的设计莫过于体育中心整体呈开放性,没有围墙。

  对此,肇庆新区体育中心设计团队成员之一、广东省建筑院的设计师陈超敏向南都记者透露道,“体育中心建筑设计符合当地的山水地貌及河岸景观,突出肇庆‘水墨砚都’的地域性特征。流水形态是考虑到肇庆是一个山水城市地貌,在广东境内较有特色,比如七星岩景区就在城市里面。”

  而这所有一切,都像闪闪发光的群星,在肇庆等待着8月8日广东省运会的四海来客。

  【见习记者】黄驰波

  【实习生】庄萍萍

  • 上一篇:驾驶员凌晨驾车撞到人,车主教唆逃逸!结果…
  • 下一篇:142天奋战风雨无阻 千古砚都歌颂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