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随着广州年度独家剧目《战争与和平》上演,历时3个月的“广州艺术节·戏剧2018”落下了帷幕。在广州艺术节落幕之际,乌镇戏剧节紧接着迎来了自己新一届的新闻发布会,将于10月18日至28日上演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台剧目。每一年,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艺术节,乌镇戏剧节、上海艺术节和香港艺术节颇具全国知名度。相较其他艺术节,广州艺术节有何优势?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呢?
注:本报道上海艺术节数据是2017年数据
广州艺术节历时最久剧目最多
特别有意思的是,四大艺术节看戏的时间基本可以从年头覆盖到年尾。
今年上半年举行的香港艺术节(2月23日至3月25日)每年都会呈献众多国际演艺名家的演出。
五月,广州艺术节拉开帷幕。今年广州艺术节从5月4日开始持续到8月3日,是四大艺术节中历时最久的,也是剧目最多的。
到了秋天,轮到乌镇戏剧节与上海艺术节举办了。乌镇戏剧节是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专为戏剧打造的艺术节。乌镇戏剧节已经是文艺青年最爱,去年的戏剧节票房98%以上。
上海艺术节是国家级国际艺术节,是我国最高规格的对外文化交流节庆活动之一,通常在11月举行,为期一个月,今年仍未开新闻发布会。
香港艺术节最多国外剧目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艺术节的剧目虽各自配备独特的属性,但均从国外引进演出团体为市民带来国际一流的演出,带领市民认识新鲜的文化领域。可见艺术“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香港艺术节引进最多国外剧目。
像今年10月的乌镇戏剧节,国际剧目也是占比比国内还多,有两次获得塔巴科夫奖的俄罗斯著名导演亚历山大·莫洛奇尼科夫反战巨制《19.14》,欧洲传奇剧院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80后导演巴斯蒂安·克拉夫特的《黑暗中的舞者》,日本SCOT剧团“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铃木忠志的新作《北国之春》,华沙新剧院沃伊特克·齐梅尔斯基的《说话的手》等一系列国际知名作品。
广州给予本土戏最多支持
广州艺术节和乌镇艺术节由于强调戏剧,剧目都是戏剧为主,也有舞蹈。上海艺术节和香港艺术节则囊括了戏剧和音乐。
从四大艺术节数据分析看,本地传统艺术占比最多的是广州艺术节,粤剧共16场,占了将近30%,这表明了广东保护本地传统优秀艺术、加强广州观众对本土剧种认同的力度比较大。由图表可以看出,香港艺术节的音乐类占比最大,而且很多都是国际一流的名团。而上海艺术节也是音乐类占比最大,舞蹈类则是四大戏剧节中最多的,有13台。
业内声音
何鹰:广州艺术节还需要固定艺术节组织机构
今年广州艺术节在演出市场上火了,无论是原创歌剧《马可·波罗》还是引进歌剧《战争与和平》,口碑都相当好。如何吸取经验,让广州艺术节越办越好?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鹰有独家见解。
硬件问题:广州可以有更多国际化标准剧场
何鹰表示乌镇办戏剧节有独特的“小镇”优势。纵观国际知名戏剧节,比如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小镇办大节,所在地、承办地是很小的古城,没有繁忙都市的车水马龙,本身有很多人文景观。可做演出活动的空间多,包括街头巷尾,很容易把全城的气氛造起来,形成全城同乐的气氛。
“我第一次去乌镇是2008年8月,那时西栅刚开,还没有戏剧节,这地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太适合搞戏剧节了,因为当时小小的镇上就有戏园、书场、露天舞台等五六个表演场地,小镇还相对封闭。”他表示乌镇戏剧节获得政府支持、运营也颇为得力、每年有艺术家负责把控节目。
广州戏剧节在繁华大都市举行,所以其实与上海艺术节和香港艺术节更有可比性。
何鹰表示,一个艺术节要取得成功有一些必要的条件:首先,大众观念上的认知,即大众对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力的认知;其次,是政府的支持;这个支持可以是资金和人力的支持,还可以是城市的宣传公共资源等支持。第三,足够的表演场地。广州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剧场少是大问题,国际标准的大剧院现在只有广州大剧院,剧场少演出频次就少,好节目的出现可能就少。
上海、香港艺术节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上海节目量大,香港吸引眼球的项目多。两个艺术节每年都有固定组织,有政府固定的补贴,金额是有保障的,在前一年就有着落,组织机构可以按照相应预算定节目。广州现在越来越重视艺术节,每年也有投入,但目前相对来说金额没那么大,也没有固定下来。
软件问题:要有固定的艺术节组织机构
何鹰表示,戏剧节也好,艺术节也好,吸引人最重要的是节目,要么你有原创的好节目,要么引进有分量的节目。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靠市场是回收不了成本的。广州今年已经有了显著好的转变,像今年的《战争与和平》也吸引了远到北京、上海,近到香港的乐迷和业内人士,广州原创歌剧《马可波罗》用国际语言表述中国故事,也开创了本地原创的先河,在业内引起了反响,非常有特色。这就具备了好的艺术节的必要条件,不过数量还需要更多。现在,广州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对这方面也非常重视,每年都有指导和投入,在戏剧节方面,虽然广州起步晚,但可以学习借鉴有名戏剧节的成功经验,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适合自己的戏剧节。广州也有很多优秀的表演团体和演艺人才,都应该借助艺术节的平台发挥各自作用,多做有广州特色的作品。
何鹰建议,广州艺术节要有固定的艺术节组织机构,负责节目的组织安排,这个机构可以在大剧院;有固定的资金,在一年甚至几年前,要知道可以使用的预算,这样才能请来影响全国的节目。一个艺术节,有3-4台震动全国的节目,就叫响了。
邓军:要生产一些广州作品走出广东
作为行内人士,南方文化公司总经理邓军表示,乌镇戏剧节已成为一个品牌,很多艺团都以自己的作品能在乌镇戏剧节演出为荣,戏剧界行内人更关注。广州戏剧节市民接受度高,广州大剧院提升了广州戏剧节,很多大制作出来了,几年后,相信会营造出与乌镇氛围不同的戏剧节。香港艺术节比较国际范,有世界名团、有特色项目、同时有进入社区的艺术工作坊等。希望广州艺术节除了引进国外好的项目外,也能引进戏曲人才,与本土喜爱戏剧艺术爱好的社团进行碰撞,生产一些能走出广东的广州制造的作品。
杨小乱:有独家剧目才会吸引观众来广州
剧评人杨小乱参加了几届乌镇戏剧节,也去过上海和香港艺术节。他认为,乌镇戏剧节的成功在于节目全是由艺术家来选择和把控,乌镇出钱,放手让艺术家去干。上海艺术节在剧目挑选上,绝大部分剧目是独家,只在当地演出,而不是巡演剧目。只有有独家剧目,才会吸引其它城市的观众来广州看。比如深圳的观众,如果他们当地也有,就不会跑来广州看。像今年广州有独家剧目《战争与和平》,就有外地的观众特地跑来广州看。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实习生麦蕴彥张静鑫
摄影:南都记者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