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阳江县长姚立尹回忆革命往事

时间:2018-08-11

  姚立尹接受记者采访。

  “八一”前夕,记者一行前往湛江,专访96岁高龄的革命老人、新中国成立后阳江县第一任县长姚立尹,聆听他当年在阳江开展武装斗争的传奇经历。

  在湛江市霞山区海滨西路湛江市委宿舍一套简朴的房子里,我们见到了姚立尹老人。对于来自家乡的记者,他表示欢迎。采访中,精神矍铄、记忆清晰的老县长,深情追忆六七十年前的革命往事。“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刻,在遭遇数倍敌军围追几乎弹尽粮绝的时候,我们仍然坚持战斗,因为大家相信,胜利最后一定会属于我们,人民一定会取得政权当家作主。”老人豪迈的话语,穿透历史的时空,听来令人肃然起敬。

  秘密加入党,度过艰苦岁月

  “1941年阳江‘三三’事变后, 我在恩平一间师范学校读了一学期半,由于日机轰炸,该校迁往韶关,家里无钱供我读书只好返乡当教师。”姚立尹回忆说,在家乡附近的旧仓小学当老师这段时间,他利用宗亲关系配合党组织做了不少工作。1945年2月,经中共地下党员陈国璋介绍,党组织批准,在旧仓小学一间教室里,23岁的姚立尹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有了党,就有了依靠,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1945年3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来到塘口冷水坑,党组织派陈朝波通知我入部队,我高兴得连脚上穿的木屐都丢在路上。”姚立尹说。

  1945年10月,朗底突围后,部队实行分散隐蔽。12月,赵荣带一支突围部队回到阳江西区。按照“分散隐蔽,积蓄力量”的战略方针,凡未暴露身份的战士回家,暴露了身份的则留下来隐蔽,有些同志通过其他社会关系进行隐蔽。姚立尹带领一些人在桐油大山以烧炭、种烟、砍柴维持生计,过了一段十分艰苦的生活。

  不久,中共香港分局派吴桐任中区武装负责人。

  1946年7月,吴桐在恩平沙莲冈召集大家开会,分析斗争形势和进行前途教育。吴桐把马平、曹广、陈枫带领的一支队伍调到两阳,和两阳的队伍合并,组成一支有40余人的武装队伍,成立两阳武装工作委员会,马平为召集人,曹广、姚立尹、陈庚、陈枫为委员,5人的代号分别为“风、雪、夜、归、人”。

  1947年初,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根据上级指示,我们公开用以前“解放军六团”名字,恢复党的活动。

  “1947年9月,李信任两阳特派员,召集我们到蟠龙传达上级指示,开展‘小搞’,扩大游击区,壮大武装力量,打敌乡公所、保公所等。” 姚立尹说。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我们在河口、上下双、金堡、那旦、漠东山区、蟠龙等地,把武工组集合起来,把隐藏的步枪、机枪拿出来组成一支武装队伍,叫雪枫队,由马平、曹广率领。陈枫、陈庚和姚立尹,每人各自带一个武工组。

  战火中淬炼,队伍不断壮大

  姚立尹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群众路线’是革命致胜的‘三大法宝’。”那时,阳江新圩有个老乡长叫郑任可,还有个绅士叫郑英松,在当地有威信,武工组做好绅士的统战工作,绅士找商家开会,动员商家给武工组交税。武工组在漠阳江建立了税站,开展收税和收军粮工作。在轮水,武工组做好地方头面人物谢仲云的统战工作,先在轮水征收军粮,后扩展到阳春先农征粮,并逐步扩展到其他地区,解决了部队的给养问题。

  横山有位乡绅经过武工组做统战工作以后,表示支持游击队在横山活动。“乡绅与国民党的乡长、乡队副关系密切,我们通过他和横山乡队副拉上关系。” 姚立尹说,一次,国民党纠集了阳江、阳春两县的地方武装到阳春上双扫荡。这位乡队副将情报送给武工组,武工组把队伍化整为零,分散到横山、河口、金旦一带活动,国民党军队扑空而归。

  一次,姚立尹带两个武工队员到横山。了解到坡尾保公所的保长是这位乡绅的亲戚,通过保长可以打开坡尾一带的局面。于是,找到这位乡绅,说明来意,他同意了。乡绅喜欢打猎,4人扮成猎人,带了两杆猎枪、两只猎狗,沿途打猎到了坡尾。乡绅向保长介绍说:“这3位是我的朋友,我们一起到这里打猎。”保长热情接待,4人当晚就住在坡尾保公所。

  第二天早上,保长和4人一起吃早饭时,保公所的联防队吹哨集合准备出发。有人问保长,联防队集合去哪里?保长说:“去上双打姚立尹!”“保长和联防队做梦也没想到,我就坐在他们的面前吃饭。” 姚立尹说到这,语气透着自豪。

  “贯彻‘小搞’方针后,我带领的武工组很快发展成为有20余支步枪的队伍,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彭湃队’。”姚立尹说,1948年1月,赵荣从香港带来了一批骨干。3月,中共两阳特派员李信把两阳武装队伍集中到恩平清湾进行整编,将“雪枫队”扩编为漠东独立大队,大队长曹广、政委马平。将“彭湃队”扩编为漠南独立大队,姚立尹任大队长,赵荣任政委。

  1948年闹春荒。3月,上级传达“大搞”方针,党领导人民到处组织起义,开仓分粮,组织农会,减租减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3月6日,漠南独立大队攻打程村敌乡公所,发动农民破仓分粮。12日,漠南独立大队袭击阳春金堡圩办事处,缴敌枪数支并破地主粮仓,分粮30多担给贫苦农民度荒。

  1948年5月,中共两阳特派员李信根据中共广南分委指示,宣布分别成立漠东县工委和漠南县工委。李信兼任两县工委书记,漠东工委委员吴孑仁、马平;漠南县工委委员赵荣、姚立尹。

  成立两县工委和漠东、漠南两个独立大队后,两县的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壮大。为了扩充兵力,漠南独立大队派周文奏、韦汉威到阳春金堡肖背迳村组织起义队伍。周文奏、韦汉威到村后,即把事前酝酿成熟的农民积极分子22人集中起来,收缴公枪10支,联合组成一支农民起义武装队伍,在金堡圩打击反动地主,破地主的粮仓分粮。“经过无数次战斗,漠南大队发展到七八十人,武工队活动的范围更大,织、蒲牌、儒洞、横山、塘口、金旦、龙门等游击区连成一片。”姚立尹回忆说。

  1949年2月,根据形势的发展,上级指示,撤销中共漠南县工委建制,成立中共阳江县委,赵荣任书记,姚立尹、陈国璋、梁昌东任委员。当月,在塘口梅花地村成立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姚立尹任县长,陈国璋任副县长。同时,将漠南独立大队扩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广阳支队第八团,赵荣任团长兼政委。“虽然当时我被任命为县长,但民主政府一直随八团战斗,以民主政府名义发出多个布告宣传我党的主张。这些布告通过地下党还贴进了阳江城,敌人十分震惊。” 姚立尹说。

  时隔69年,记者来到阳西县塘口镇梅花地村看到,1999年建成的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亭庄严肃穆,周边苍松翠柏环绕,仿佛在默默地诉说当年的革命故事。

  战斗七昼夜,粉碎敌人“扫荡”

  1949年7月初,国民党军461团团长雷勋(称为“雷团”)率领7个连,伙同当地保安部队1000多人“扫荡”漠南游击区,妄图围歼我第八团。获悉情报后,驻在阳春龙门圩的八团和电白县独立连开会研究对策。独立连建议八团派一支部队和他们一起到茂名、电白山区,伺机打掉那霍乡公所,把“扫荡”敌军引到那里去。

  这个建议被采纳。当晚,姚立尹率八团一连和电白独立连沿着山边小道出发,到达芒头岭时,遭到敌人伏击。部队立即还击,把敌人打跑了。

  队伍到达八甲河边,乔连乡兵和联防队向我部队开枪阻击,部队边打边渡河,前头部队冲上对岸,敌人逃跑了。一夜两次战斗,到达石马头村已经天亮了。部队立即煮饭。岂料饭未煮熟,战斗又打响了,只好在山上边打边吃。

  “把敌人打跑之后,我们考虑:部队已经暴露,突袭那霍计划难以实现,应尽快突围到电、茂去,向西挺进。”姚立尹回忆说。

  在八甲两天两夜,遭到敌人6次袭击,部队走到哪里,敌人就跟到哪里。在高山深壑中夜行军,战士们虽然很疲劳,但无一人掉队。当队伍抵达龙文子时,夜已过半,电白同志在这里找到武工组,他们说:“国民党报刊说你们已向茂电山区‘逃窜’,敌人已调动9个连队向这里追击。”听了这个消息,大家很高兴,终于把敌人引到这里来了。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和包围,部队不顾疲劳,迅速抢占了大轿顶。

  “队伍登上大轿顶以后,天已大亮,往下看去,敌人如蚂蚁一般,密密麻麻向左右两边山头运动。敌人已经占领前面和两侧山头,不断向我们发动攻击。我们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进行阻击。烈日当空,战士们凭着坚强意志和有利地形,抗击数倍敌人。艰苦的战斗打了一整天。”说这话的时候,姚立尹沉浸在回忆中。

  过去几天,部队日夜行军打仗,爬山涉水,鞋子时干时湿,不少战士脚趾已经糜烂,行军打仗还生龙活虎,但坐下休息,一起来就喊痛。现在是敌向我们进攻,打的都是消耗战,子弹越打越少,又无法补充,若继续和敌人纠缠,于我方不利。两个连队党支部认为,既已达到把敌人拖到茂电山区的目的,就应迅速跳出包围圈,向阳江方向转移。

  部队通过云潭圩外一间祠堂时,前头部队正在涉水过江,后面部队已走过祠堂,忽闻祠堂方向发出哨音,回头一看,一大群国民党军蜂拥而出,我方前头部队立即登上小山,用密集火力压住敌人,保护后续队伍过江。

  天未亮,独立连将队伍带到群众基础较好的马踏严坑,群众帮忙煮饭和放哨,部队在这里休息了一个白天。晚上从严坑出发,战士们走起路来脚痛得流泪,姚立尹心里十分难过。一连机枪已没有子弹,每杆步枪也只剩下几发子弹,若遇到敌人,打不能打,走也走不动,有被消灭的危险。党支部号召大家克服困难,在天亮之前秘密回到老区休息。确实不能走路的10多人愿意留下,由独立连指导员张顺南和八团副官李孔性带领,由当地武工组找地方隐蔽治疗。

  这样,部队行军速度大大加快。下半夜已到儒洞河边。突然发现后面有一队人跟着我们,以为敌人跟踪,一看是张顺南、李孔性带领隐蔽队伍跟上来了。原来部队离开后,武工组带他们到一条村,不料全村的狗叫起来,队伍立即往村外跑。大家认为还是跟上队伍安全,跑步前进,脚也不觉得痛了。

  经过七天七夜大小13次战斗,终于返回漠南,群众见到子弟兵回来了,热情找山草药煮水给战士浸脚,并帮找到了在这里坚持斗争的我路北区队和路南区队,与留守在家队伍会合。“西征”完成了跳出外围、诱敌西进的任务,敌人围歼八团主力的阴谋破产。

  助南下大军,歼敌解放阳江

  1949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在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基础上宣布成立。8月中旬,粤中各级党委开会布置迎军支前和解放城市的准备工作。为阻敌南逃,二支队司令员郑锦波命令八团把广湛公路的桥梁烧毁。八团组织各区区队和武工组,把漠阳江以西至儒洞的桥梁全部烧毁。

  10月20日,八团在横山梅花地,听说龙门敌人撤走了。立即拉队到龙门去。在龙门听人说,河口的敌人也走了,又立即去河口。河口的商船反映,阳江来了很多国民党兵。“为了获得准确情报,我和赵荣带领八团战斗人员到潭簕驻扎待命,勤杂人员留在河口。”姚立尹说。

  23日午后,队伍开到潭簕圩。只见漠阳江有不少船顺流而下,船上坐满穿黄衣服的兵,陆上还有一长列的士兵,由北向南快速跑来。经了解,这是从右路追歼国民党军的南下解放军。南下大军的任务是到双捷上船快速抵达广湛公路,堵住企图从广湛公路南逃的国民党军队。

  敌方刘安琪兵团逃到阳江白沙后,广湛公路阳江西段桥梁被毁,滞留之时被南下解放军追了上来。

  姚立尹说:“24日一早,八团全部到了双捷,沿途不断听到白沙方向传来枪炮声。双捷有解放军一个师的指挥部,师领导说我军已在望牛岗一带截住了刘安琪兵团,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他给我们分配了任务,赵荣团长率八团登罗琴山警戒,不让敌人登山,我则率队留在双捷搞支前工作。”

  25日,我军将刘安琪兵团包围在白沙、平冈一带。26日早上,我军对敌发起总攻,中午战斗结束。除刘安琪带少数人从海上逃走外,其余4万余人被消灭。

  26日,姚立尹率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成员从双捷经漠阳江坐船进入阳江城办公。27日,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阳江县人民政府,姚立尹任首任县长,陈华任副县长。

  “从游击区进城,当时除了接管政权和建政外,时年27岁的我还兼任阳江县支前司令部司令员,肩负重任。我们当时不会说普通话,大军到我的办公室联系有关事宜时,是通过两人的纸墨文字对话完成的。” 姚立尹说,通过文字对话,弄清了大军的要求,随即制定方案,交各区各单位按时完成筹集粮草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在阳江的南下大军。

  离休后,居住在湛江的姚老一直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家乡的建设发展,为阳江党史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对利用党史资源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有过建议。采访结束时,姚老饱含深情感慨地说,当年能在两阳的武装斗争中赢得胜利,全靠党的领导,两阳人民子弟兵的浴血奋战和流血牺牲,全靠家乡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他衷心祝愿阳江人民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努力建设富美幸福的新阳江。

  ■ 人物档案

  姚立尹,原名姚乐尹。1922年生于阳江县塘口乡桐油塘湾村一个书香之家。在桐油高小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县立中学读免费初中。在校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系列抗日救亡活动。初中毕业考上香港迁到恩平县一间师范学校。参加革命后,刘田夫(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原省长)将他的名字改为姚立尹,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二连指导员,漠南独立大队大队长,阳江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阳江县人民政府县长,阳江县人民法院院长,阳江县立中学校长。1954年,姚立尹调任湛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湛江地区专员公署办公室副主任、湛江地区专员公署粮食局长、海康县委书记等职。“文革”中受到迫害,平反后任廉江县委书记、湛江市委副书记等职,1990年在湛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离休。

  ■ 策划/黄仁兴 ■ 统筹/梁小可 ■ 撰文/刘再扬 ■ 摄影/陈建华 刘再扬

  上一篇 下一篇

  • 上一篇:阳江590名留守与困境儿童获赠7万元爱心物资
  • 下一篇:阳江出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审与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