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
南方日报讯 (记者/焦莹 通讯员/罗国琴)近日,记者从英德市文广新局获悉,英德红茶制作技艺和擂茶粥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省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英德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博大精深,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在英德南山风景区刻有摩崖石刻“煮茗台”——唐·元杰题;南宋英州知县江任题诗辛公璐书《煮茗台》,诗曰“石梯千级杖徐行,行至山腰足暂停。游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足迹,如唐朝宰相张九龄,宋朝苏东坡、文天祥、米南宫,清朝袁枚等也留下赞美的诗篇。而今,“煮茗台”旧迹尚存,成为英德茶文化历史渊源的见证。英德红茶的制作技艺包括采摘、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成品红茶外形紧结重实,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明亮。
擂茶粥是英德农村地区的传统食品。
擂茶粥则是英德农村地区的传统食品。“长相兀突,味道佳美”,“碗碗生津,匙匙养神”,是对英德风味擂茶粥最恰当的描述。它是用陶制器具将山茶叶磨成粉末状,再用冷开水、花生油调成浆,后用白粥调制而成。擂茶粥在英德农村基础深厚、受众广泛,尤其以大洞、九龙、水边、西牛、石灰铺、连江口、黎溪、石牯塘等小北江沿岸或相关支流为集中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清新鱼坝、新洲等地,覆盖人口近30万,近100个村(居)委,至今仍保留着吃“擂茶粥”的传统习惯。
英德曾举办擂茶粥大赛,上千人同台制作擂茶粥。
近年,英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申报工作持续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有《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闹花灯》《曹主娘娘信俗》《英德红茶制作技艺》《擂茶粥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大湾舞火麒麟》《九龙豆腐》《十点梅花锣鼓乐》《客家鸡公狮舞》《黄花焦仪》等9个项目成功申报为清远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英德黄糍制作技艺》《英德艾糍制作技艺》《青塘切粉制作工艺》《英德腐竹制作》等62个项目为英德市(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同时,还成功申报了一批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