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议事会每个月开一次,都是在周末,每次的会议时间在两小时左右。但从去年底开始,议事代表一直比较忙,因为要审议社区微改造的项目,有时一开会就是半天,今年上半年审议社区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会也开得久一些。”罗冲认真想了想说,7月以后算议事会的“淡季”,等各种社区项目的审议告一段落,这个“工作量”完全没问题。
罗冲是深圳市罗湖区东门街道立新社区居民议事会的成员,他的印象里,议事代表来开会,“出勤率”是比较高的,基本上都能来。
“改变不是一两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一点点”,当初,这条宣传语让“罗冲”们没有太纠结,填表报名,站出来竞选居民代表,为社区做服务。
“参与,才会有改变”
2017年7月的一天晚上,社区义工敲开了余乐廷的家门,递给他一张议事员竞选的通知单。“没怎么犹豫,立刻报了名”。余乐廷在凉果院2号住了30多年,本来就是个热心人,前几年,还竞选成为了小区的业委会成员。“我们这个社区比较老,平常也觉得这里那里有问题,有机会出点力,还是乐意的。”
2017年7月,立新社区第一届居民议事会三年任期即将结束,换届选举即将举行。这一次,东门街道想动员范围更广一些,让社区里的热心人、年富力强的居民站出来服务社区,改变以前居民代表年龄结构偏大的状况。立新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居委会主任张小英和她的社区工作站团队在“萝卜规则”专业团队的支持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尝试。
社区为选举划分了“选区”,“选区”就是各个小区。各个小区居民代表的多少,由小区的户数来决定。余乐廷所在的凉果街2号院,有近500户居民,得到了5个居民代表的“席位”。户数最多的立新小区,居民代表名额就有10位。
“参与,才会有改变!改变不是一两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一点点。”一张张立新社区居民议事员选举公告出现在楼道里。社区发动300余人次志愿者,晚上挨家挨户敲门发选票,动员参选,最终有86名居民报名成为候选人。
一户一票,各个选区自己选出各自小区的代表。也有候选人为自己“造势”,20多人录制了选举演讲视频,放到小区的微信群里,为自己“拉票”。本就是凉果街2号院业委会成员的余乐廷,平时工作为他积累了足够的“人气”。在小区议事员选举开箱验票大会上,“余乐廷”名字后面的“正”字一个接一个出现,无悬念地高票当选。
经过一个多月的选举,最终共有2000多户居民投票,44位居民代表成功当选社区居民议事员,平均年龄46岁,远低于罗湖区居民议事员的平均年龄。
进入议事会后,议事员开始了议事规则培训。“罗湖十条”是必修内容,初次接触议事规则的余乐廷感觉很新鲜,穿特制马甲、敲法槌、举手发言……“和我在TVB电视剧里看到的剧情一样。”
机会均等、充分辩论、正反表决……原来会还可以这么开。在尊重、倾听、妥协的公共精神指导下,议事员们开始引导居民发现社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机制,推动居民成立各类自治小组解决相关问题。目前立新社区已经成立了物业管理监督小组、环境卫生升级小组、文化活动小组三个自治小组。
“知道了居民的真实需求做起事情来有更多人认可”
2018年,立新社区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总金额达到700多万元,在东门街道7个社区里排名第一。
“这些钱都是社区根据居民需求申请来的,居民议事会多次在周末召开,项目要半数以上议事员表决通过才能进入实施阶段”,张小英不担心居民缺经费,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花好这笔钱。
今年的民生微实事有21项,都要经过居民议事会的审核。审核过程中少不了分歧。
社区有间日间照料中心,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审议日照中心的服务清单时,议事员们有疑问了。清单里有一项是日照中心请医生给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社区已经有了东门社康和书院街社康,家庭医生就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为什么还要重复花钱?”有议事员提出质疑。罗湖医改推行三年,公立医院的资源大幅向基层倾斜,近在咫尺的东门社康中心已是远近闻名的标杆机构,立新小区4幢还设有家庭医生工作室,每天都有专业的全科医生值守,已经称得上是“送医上门”了。议事会商讨后,决定取消该项目,“可以合并子项目,把钱花到其他需要改善的地方。”
服务类项目是议事员经常争论的焦点。邻里关爱项目的争论让罗冲印象深刻,“项目的预算被放大在大屏幕上,让大家来审。”有人提出横幅不需要每次都买新的,有些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矿泉水也不用买那么多,有些钱可以省下来,给社区的困难家庭和老人送一些米油之类的生活用品。钱怎么花、花在哪,议事员看得细、审得严。
以前的工程项目都是政府说了算,有些可能不切合居民需求的实际,而现在的工程类项目和服务类项目都是自下而上,让居民有当家做主的感觉。很多居民一再地向议事会竖起大拇指,“知道了居民的真实需求,做起事情来有更多人认可,办了很多实事,更有工作成就感,居民开心,我们也开心。”张小英说。
“我的社区我来设计”
点燃立新社区居民自治“篝火”的导火索是“小美赛”。
立新社区是深圳开发时间最早的成片的居住区之一,深圳中学、深圳小学、特发公司宿舍都在该社区,上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扎堆,由于当初的规划不完善,道路狭窄、公共空间缺乏、设施年久失修,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东门街道办事处联合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在立新社区开展微更新设计“小美赛”,用“小而美”的设计更好解决居民需求。小美赛招募设计师志愿者进社区,与社区居民议事员、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现场踏勘,梳理需求。这一梳理,一下梳理出10个需求点参加微更新的设计竞赛。
“小美赛”得到了设计师的热烈反馈,10个需求点共收到17个设计团队的23个方案。设计团队通过现场张贴宣传设计方案、与居民议事员面对面会谈、广场对话会宣讲方案多种渠道寻求居民更广泛地参与完善实施方案。
“台阶,不建议使用这种融合形式的,毕竟这是小区,出入的都是婴儿车和非机动车等,需要做到一定的人车分流,可以考虑这种形式的……”立新花园居民微信群里,设计师拿出方案设计图和居民实行线上“头脑风暴”。
这23个方案须经过两轮评审:专家评审和居民评审。专家评审会遴选出每块地两个入围方案,并给出方案修改建议。
居民评审会上,入围设计师需向相关区域议事员、居民、相关单位介绍方案,由议事员、居民、相关单位投票决定最终实施方案。
经过居民议事会投票,最终四个方案满足公共性、易操作、可实施性要求被选中。
“位于凉果街2号中心位置,有一块空地270平方米的空地,有一定人流基数,交通四通八达,且对面有一个小型绿化景观,二者若合并可以实现功能互补。”凉果街2号院居民的建议被议事会认可。
“连接培森大厦南出口与洪湖路的一处消防通道,有违规的停车划线,并且环境照明设施不完善,希望能够加装灯具,并合理安排停车位置。”培森大厦的居民一块“心病”被议事会解决了。
“立新花园党群办公室楼下,不允许停放自行车的路边被自行车堵塞,造成路面拥挤。地面不平,下水道的石板凸起,容易导致行人摔倒。同时残疾人设施不完善,需要改善。”立新花园居民提出的一个问题又被议事会解决了。
有居民提出,人民小学放学时段,家长常聚集在小学门口树下等孩子下课,而树下空间狭小且常有车辆通过,容易造成危险。附近居民表示,树木应该定期修剪避免重量过重引致树倒,砸到行人。整个区域环境可以提升一下,这个需求的设计方案也得到了议事会的认可。
“小美赛”让更多的居民有机会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中,也搭建了设计师进社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同时让政府的民生微实事项目能更好满足居民需求,设计师的参与还弥补了微更新项目设计能力的不足,使城市设计更灵巧更智慧。目前,获选设计其中两项已进入实施阶段,两项进入工程招标阶段。
■专家点评
萝卜(北京)咨询公司议事规则专家王静:
“小美赛”协同各方力量让社区更美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规划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立新社区是深圳80年代开发时间最早的生活居住区,急需更新升级。城市中心区的更新应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居住需求。
社区微更新到底听谁的?通过“一户一票”选举产生,来自不同小区楼栋的社区议事员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诉求,使社区微更新找到了协商的主体。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倡导的“小而美”的设计竞赛,搭建了专业的设计师参与社区更新的平台,使社区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更灵巧、更智慧。在社区治理中,政府不再是唱独角戏,议事规则专家的参与,使居民之间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有效表达,专业设计师的参与,有助于找到满足更多居民需求的更智慧的解决方案,而居民的参与使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社会治理“四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以及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立新社区微更新提供了一个良好案例。
(吕冰冰 祁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