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禅城钳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一举夺下状元的李建初师傅,又回到佛山照明的生产岗位上,双眼紧盯着液化玻璃形成透明灯管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的白色杂质;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的梁焱老师,正在梳理参加钳工大赛的心得体会,准备把这些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不论是在一线打磨沉淀30年的状元师傅,还是积极“充电”参与技能大赛的职校教师,他们的共识是,高技能人才要具备的素养必须紧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在“机器代人”智能制造装备快速上马的当下,佛山制造业企业对于高技能技术工人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多、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来自禅城区人社局的统计显示,全区高技能人才近三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经达到36900余人。与此同时,地处佛山这座制造业城市的中心区,紧抓产业转型的机遇,紧扣区域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展开技能人才培训,开设机器人操作等相关培训成为区域政府与培训市场的新共识,这种共识之下,高技能人才圈子更激发出创新创业的新生态。
全区高技能人才快速增长产业转型促高技能人才转型
8月5日的佛山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四楼,禅城钳工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开场仅一个小时,选手们大都浑身湿透,汗水“啪嗒啪嗒”滴下,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凝神确定毫厘之间的打孔尺寸,他们要在4个小时内,按照图纸手工制作出图纸上的数个标准件。
“在佛山这座制造业强市,举办一场钳工技能大赛,无疑是一场最牛技工之间的技术比武。年龄跨度大、参与范围广,是本届竞赛的一大特点。”禅城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进入决赛的选手中,有一些是通过职业技能的专业教育,进入到企业钳工行业的年轻面孔,认真、执着地完成每一道工序,也有不少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的传承者,而年龄最大的钳工师傅已经有50多岁,从打磨姿势、动作流畅度等,就可以一窥资深钳工师傅的丰富操作经验。
选手梁焱是一位职校老师,这位来自于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专攻机械专业,他本身有着丰富的教学经历。为了应战这次钳工技能大赛,他专门来到佛山市机电技能培训学校“充电”,加强自己的动手实操能力,在连续20多天的时间里,他每天坚持动手练习实际打磨操作,并一直坚持到8月5日决赛开赛前。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对机械行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装备钳工为例,一场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目前是不可能由机械来完成,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由机器人来完成,智能机器人时代,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其实越来越高。我会把参加技能大赛的经验带回到教学当中。”梁焱告诉笔者。
“智能化生产的热潮下,机械制造业分离不差的模块标准件,却是由技术人才手工制造出来,越来越多的工作机床在安装运转过程中,能否达到机械设备要达到的运行效果,需大量依靠技术人才的经验、智慧和把关。”在大赛承办方——佛山市机电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王金山看来,作为佛山制造业强市的钳工比赛,应该是一场大师级的较量。从这个赛场上走出来的工匠们,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在未来,佛山可以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专业人士,一起切磋比武。
“通过这样的市级一类技能竞赛项目,就是要为广大技术人员搭建一个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演绎、交流的舞台,是推进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次检验。”禅城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说,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更好地弘扬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为支撑和引领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统计显示,目前,全区高技能人才36900余人。以上负责人表示,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获得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在禅城出台多项鼓励激励措施的基础上,从2015年开始,禅城高技能人才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响应智能化生产需求职校拟开设机器人操作专业
时间往前推两个月,6月23日,禅城区首届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竞赛在佛山市快捷汽车配件城举行。比赛吸引了近500名选手报名,他们中有一汽-大众等企业的员工,也有华材职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经过一个多月的比赛,共有54名职工组选手和25名教师组选手杀入决赛。
就在这场比赛举行的几乎同一时间,新能源汽车项目——科力远中国混合动力及传动系统总成技术平台(简称“CHS项目”)佛山工厂,在经过580多天的施工后,正式在绿岛湖智能制造区实现投产。
作为行业标杆,总投资约100亿元的科力远CHS项目,可在禅城集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整车企业及汽车服务行业等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在这样的当口,禅城策划和举行首届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竞赛,被外界视为遴选新能源汽车行业优秀技能人才、区域强化技术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信号。
在海天味业,全自动灌装生产线高速运转,自动化生产线把每小时的灌装速度提升到每小时4.8万瓶,目前,企业正在搭建智能化生产系统平台,推动生产线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像海天这样人们印象中的“传统企业”,同样大步走在智能化生产的转型路上。
“陶瓷、机械加工等传统制造企业正在不断上马智能化的机械臂,批量生产工件正在被机械臂所代替,但是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智能化生产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培训学校正在紧扣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展开职业技能培训。”王金山告诉笔者。以企业加快上马的包装机械臂为例,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谁能够操作和维护这类智能机械臂?
曾经作为佛山第一家技师与高技能人才培训机构,该校根植汾江河边的肯富来水泵厂,目前总部搬到位于塱宝西路北公交站后的一栋新物业里,本身就是高工的王金山,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产业转型中应该担起的使命,有着自己的理解。
走进崭新的培训室,投入数万元的PLC设备,成为高级技工们积极“练兵”的新设备。在编好程序以后,PLC设备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情境下的远程控制、自动操作,对于佛山制造企业来说,现阶段上马PLC设备的热情高涨,以此实现生产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自动化的生产制造方式。
“整个生产线的传递、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能够使用、维护这种新的智能设备的人才实在太少。企业在呼吁,对安装、操作和维护机器人的人才需求非常大、非常实际。”王金山告诉笔者,机电学校正在谋划机器人操作的相关培训,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能人才新的技能提升,学校正在谋划相关培训课程的设置。
“在智能化生产时代,面对多元的产品需求,高级技术工人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并不再单纯是服务和完成某一道生产流程,而应该成为按部就班的流水线外的有力补充、智慧补充。”李建初师傅向笔者表示,而这恰恰非常考验技术工人的毅力、经验和智慧。
寻求本土解决方案高技能人才圈兴起创业潮
“我们是一群曾经拿着几百元的工资,操作着几百万元的进口机床的一代人。”说着这些话的时候,佛山市佛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一级技工钟运金脸上闪着光,那是属于上世纪90年代佛山制造企业一线工人,特有的荣誉感和敬业精神。
能不能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中国基础制造业“用得起、玩得转”,让高大上的机床设备实现平民化运作?活跃在佛山制造行业的高工和高级技师们,被一种时代特有的理想主义深深激发。而这,正成为佛山高技能人才圈子的创业者们,积极探索的创新方向。
“不同行业的高级技师们在一起,大家身为各自行业的顶尖高手,通过培训交流相互跨界,不断碰撞激发,一点一点突破,不断逼近制造基础设备的创新。”钟运金告诉笔者,事实上,佛数科技只是一家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企业,其创新产品多主轴机床,正在申请国家专利,企业也正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而这家企业的核心骨干,并不是博士后、海归,而是几位高工、高技能技师和培训学校的教师们在一起相互碰撞、激发,基于大家对企业实际应用中的加工制造痛点难点深有体会,对机械制造工作母机进行了持续创新和技术改进。“在理论值的计算与实际值的对碰论证上,职业技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撑。”
国外进口机床在中国中小企业眼中一直带着“贵族”的光环,但钟运金和高工们创新研发的多主轴机床,将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将原来动辄数百万元、过千万元的机床“平民化”,系列创新产品,还将改变水泵泵体加工的原始工艺,把此前需要的9—10道工序缩减到1—2道工序即可,并将持续解决水泵在到达使用寿命后的互换性和标准化的问题。
“工作母机的创新,是机械制造业源头的创新。”在这些一级技师们看来,“制造业的创新,并不只是看生产车间有多少智能机械臂在运转。相反,基础源头的创新是最为重要的。要缩短我们的制造业与工业4.0的距离,缩短从2.0、3.0到4.0的时间,剔除浮躁和急功近利,技术人员需要更多沉淀、沉静的力量。”
■链接
禅城紧扣区域需求开展紧缺工种培训
“禅城相关职业培训学校虽然在数量上整体变化不大,但是根据区域人才需求的‘指挥棒’,也在加快相应的转型。”禅城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禅城打破了全国层面对紧缺工种的设置,针对禅城区的发展实际制定了紧缺工种目录,鼓励培训市场积极回应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禅城还加快了企业人才评价工作,今年有6家企业的工人进行了定级。
《禅城区2018—2019年紧缺工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显示,26个紧缺工种中,15个为技术工种,紧缺排名第一的是电梯安装维修工,其次是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焊工、钳工,占比分别是6.20%、6.12%、6.12%和4.08%。有三成多企业认为,造成职业技能人才紧缺的原因主要是,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加上技能人才是属于企业内部特殊岗位,需要更多的锻炼和实践才能锻造和提升技艺。
随着禅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服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在《目录》里,育婴员、养老护理员、保育员等工种均上榜。电商运营人员(网络美工、网络运营)也在《目录》行列,反映了禅城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紧缺工种调研,禅城进一步摸清家底,并以紧缺工种目录作为全区开展技能人才培育和引进的指引。一方面,禅城更加合理统筹安排各类培训工种和培训数量,重点与职业培训学校签订企业急需且等级较高的职业技能工种的《技能晋升培训协议》;另一方面,以紧缺工种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训鉴定模式,鼓励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
■技能人才的面孔
职校老师持续“充电”应战钳工大赛
最终摘得钳工决赛第10名、获得禅城区总工会颁发的“职工技术能手”称号的梁焱,是一位来自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专攻机械专业,他本身有着丰富的教学经历。虽然他的手工精度没有比得上“状元”选手,但是他告诉笔者,参加竞赛本身,就是要提醒自己苦练基本功,强化实操能力。“参加决赛积累更多实战经验,弥补更多细节不足,对于回到教学当中,是非常有用的。”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下,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机械行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装备钳工为例,一场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是不可能由机械来完成,在未来一段时间也不可能由机器人来完成,智能机器人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其实是越来越高的。”回到教学工作中,梁焱老师在不断地提醒学生,制造业是所有行业的基础,尤其是机械制造实操水平的提升,需要真正的工匠精神,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磨合。新时代的机械制造技术工人,更要苦练基本功,才能适应制造业对技术人才整体的转型要求。
他还透露,事实上,他所在学校的机械专业,就业率屡创新高,而机械专业学生的人才需求量和薪资待遇,“其实并不比大学生差。甚至有的年轻人,还子承父业,家里开设机械厂,专门来到职校学习强化理论知识,用系统的专业知识指导生产、接过父辈的接力棒。”
老师傅从业30多年 沉稳夺冠
摘得钳工大赛冠军的李建初师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师从老师傅学习钳工技能,“那时候很多工序都是纯手工的,技能要求特别高,由师傅带着学习3年才会被分派到各个岗位,所以基本工非常扎实。”2010年他从老家来到佛山,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并有意识地考取相关技能证书,他如愿进入佛山照明工作,成为佛山制造业一线领域的一名干将。
“要想做个合格的工人的话,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在笔者回访他时,李师傅又回到岗位上,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他每天面对的工作对象,是玻璃化成液体注入模具形成透明灯管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的杂质。
“一名合格的钳工必须具备设计、制图、烧焊等多项技能。”他认为,在“机器代人”的时代,面对多元的产品需求,高级技术工人具备的纯熟的专业技能,并不再单纯是为了完成某一道生产流程,而应该作为按部就班的流水线之外的一种有力补充。
作为佛山照明池炉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他对于“工人”的身份,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我们的身份普通,但是地位一点也不普通,我们是最接近生产的人,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会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娴熟、基本功扎实的技工,才能给出适当的方案,及时应对多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