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来给泥塑作品擦拭灰尘。 谭文强 摄
■ 见习记者/王静
有人说,泥塑是指尖的艺术。我国泥塑艺术历史悠久,其浪漫气质吸引着无数人。在阳春市陂面镇,民间泥塑达人李荣来凭借着对泥塑的热爱,在艺术的道路上执着跋涉30余载。
近日,记者走进李荣来的书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桌面上一排造型各异、生动形象的泥塑作品。它们中有低眉浅笑的怀春少女,有姿态高华的古代仕女,有端庄肃穆的男子头像。这些泥塑人物仿佛在时光的静默中诉说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少年时期,李荣来常跟着泥水匠父亲走乡串户,对墙面上形态各异的浮雕十分感兴趣,慢慢开始学习绘画和雕刻技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外地博物馆赏析精品书画时,被橱窗里一排栩栩如生的泥塑人像吸引。带着这份震撼,李荣来开始在工作之余尝试创作泥塑作品。30多年前,陂面镇没有技艺出众的泥塑大师,李荣来就去镇上的一家陶瓷厂“取经”,到各大城市观摩泥塑展,还买了不少书进行钻研。多年坚持下,他渐渐有了一些名气。
李荣来创作的泥塑人像,以线条流畅、姿态自然和眼神灵动著称。他说,自己不是带有目的性的去创作,而是捕捉一点灵感,经过漫长时间的揣摩,直到在脑海中具象化了才动手。他选择不易褪色变形的白泥作为原材料,将其放入庭院的水缸中,倒水至与泥齐平,再取木棒连续搅拌一小时,直至白泥有粘性。阴干两天后,便将白泥搬到书房,开始创作泥塑作品。一抹白泥,一双灵巧的手,泥团在他手中逐渐成型。在勾勒眼睛时,他停了下来。“人物面部表情最重要,尤其是眼神,它与作品主题息息相关。”李荣来解释道。
对于泥塑创作,64岁的李荣来很执拗。为了展现极具感染力的人物眼神,他常用木片反复模拟勾画过程,更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人物,赋予作品灵魂。有时候,他会因为作品呈现效果不尽人意,舍弃之前付出的全部心血。20多年前,他偶然在广州看到一幅画产生灵感,凭借脑中残余的影像进行创作,因不满意眼神,先后三次将作品推倒重来,最终完成了作品《梦》。作品中,少女眼神温柔,面容含羞带怯,情感流露自然。他要求严谨,创作一尊泥塑人像需要10天左右,创作过程中留下的作品仅占五成。随着时间流逝,当前所存的泥塑精品也不过30余件。
作为陂面镇小有名气的“泥塑达人”,李荣来坦言,希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与其他爱好者共同进步。
尽管创作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但只要有人上门,无论是想与他交朋友还是想了解、收藏他作品的,他都很乐意交流。“创作的灵感也往往得益于思想的碰撞,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传统的技艺能不能传承下去。”李荣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