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75岁的黄奶奶被家人接回厚街,送入了刚开张的仁康医院护理院。此前,她因为身患疾病被诊断成“植物状态”,已经在广州珠江医院住了9年。如今,家的旁边有了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家人终于可以将她接回来,方便就近照顾。
作为东莞首家由民营医院开办的“医养结合”护理院,仁康医院护理院首期开放了60张床位,已经迎来不少准备入住的老人“踩点”。而从全市来看,东华医院、康华医院、康怡医院等民营医院也都开始布局养老产业。
失能老人有了专业护理
黄奶奶是入住仁康医院护理院的第一位老人。记者在该院看到,护理院位于住院部13楼,整体装饰用的是暖黄色,看上去很温馨。除了长者生活区外,护理院还设置了休闲区、会客室、配餐室等。每个房间的房号用的不是数字标识,而是水果名称,比如石榴、樱桃、杨梅等。
“有些老人记忆力不好,记不住数字,所以我们就用水果名称来做门牌号,便于他们加深印象。”据护理部主任、护理院院长王丽华介绍,一期设置了60张床位,从病床、走廊,到卫生间、洗澡间等,配备的都是“适老化”家具和无障碍、防跌倒设施。
随着护理院对外开放,近期,已经有不少厚街老人准备入住,还带着家属前来“踩点”。对此,王丽华说,目前东莞的失能老人有17000多人,厚街镇有150多人,护理院将服务范围定为厚街、虎门、沙田等周边镇街的老人。
王丽华对护理院的前景很看好,她说,从前期的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失能老人的家里都请了保姆或者护工,但一方面是保姆不专业,达不到家属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失能老人照顾起来很吃力,保姆频繁辞职,稳定性较低。“所以,家属们把失能老人送进医养结合机构,接受更专业服务的意愿还是很高的。”
打通社保将减轻入住压力
“医养结合”是近年来颇受市民关注的新型养老方式,去年底,作为全市首个集医疗、护理、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立医养结合机构——东坑医院护理院正式开业,共设置300张床位。记者从东坑医院了解到,护理院很受老人青睐,目前入住着91位老人,还有不少人在排队准备入住。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护理院总入住人次已经达到了130人次,其中,122人次能报销,8人次自费。
虽然是民营医院开办的护理院,记者对比了收费标准发现,仁康医院护理院的收费标准与东坑护理院的类似,选择单间和最高的二级特殊照护,每个月的费用在11000元左右。但东坑护理院已纳入东莞社保报销范围,重度失能老人如果没有请特护的话,大概每月自费4000元—5000元。仁康医院护理院尚未开通社保报销,全部费用都需自费。
“目前社保还正在办理,不少老人都是等着社保打通。”王丽华介绍,有了社保,能为入住的老人省不少钱,也是推动“医养结合”被老人接受的最大动力。
民营医院布局养老产业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去年东莞就下发了《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根据这一意见,全市将选择2家公立医院、2家公办养老机构、1—2家民办养老机构或民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并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
在政策的鼓励下,东莞不少民办医疗机构都开始纷纷关注养老产业。以康华医院为例,不仅早早就在民政部门申领了养老牌照,今年3月15日,康华集团还在赣州经开区投资了120亿元的医养综合体和康养小镇。医养综合体项目将建设一所三甲标准医院床位数不少于300张的医院以及养老场所,康养小镇则设置护理中心、养老中心、康复中心等设施,目标是打造当地的康养休闲示范区。
此外,东华医院目前正在建设的松山湖(生态园)院区也将包括养老院的部分,针对园区和周边的特色人群,养老院也将定位高端,与医院协同发展。
不过,对于民营医院来说,目前面临的问题依然是护理人才缺乏。对此,王丽华说,目前护理院有护士7人,护理员8人,均在培训当中。而护理院也从医院的护工等群体寻找潜在资源,一个月工资大约是4000-5000元,还需要学习本地话,方便跟老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