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陈家村村貌。 记者 刘冀城 航拍
“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宜居村庄”“广东省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十余年时间,遂溪县城月镇陈家村这个革命老区村庄,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劳和智慧,让文明村创建结出了累累硕果,前段时间还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文明村到底“文明”在哪?金字招牌又是如何炼成?日前,该村举办全国文明村揭牌仪式,记者前往探寻该村文明创建背后的密码。
规划先行农村治污创“陈家村模式”
漫步陈家村,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村中保留着大量古建筑和古树木,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村舍齐整,设施完善,特别是道路环境整洁,不仅没见到路面有污水,甚至连排水渠也看不到。陈家村村民们说,这些得益于村干部陈春保“超前”的治村理念。
2005年,在外经商的陈春保回到陈家村,通过村民的选举接过村委会主任的重担。当年恰逢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他们村积极响应,率先铺开创建工作。他们先请来有关专家,统一规划布局村庄的建设,并决定先解决村中的排污问题。
2006年,在陈春保的牵头下,通过村集体收入、政府扶持、外出乡贤捐资、村民集资等办法解决了资金问题。并邀请建设部门科学规划,建起了日处理量达3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污沟接驳到每家每户,村民日常产生的生活污水,由村统一设置的污水沟集中收集,经过多级无害化处理后,还可以灌溉农田,实现绿色循环利用。
“处理好农村的排污问题,是治理乡村环境的基础。”陈春保说,该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小,建设投资少,一年仅需维护两次,处理后可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相比起投资高、成本难回收的污水处理厂,具有更高的适用性,目前已经在多个村庄推广,成就了“陈家村治污模式”。
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后,陈家村继续按照规划,采取多元的集资方式,修建了环村硬底化公路,彻底告别了出行难问题,并组织村民“扮靓”村道,在环村道上种起了绿化树,还竖起了路灯。这些年,陈家村美丽新农村建设步伐从未停歇,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每年办好一件民生实事”的总体要求,先后建起幼儿园、文化广场、小公园、市场、卫生站等。
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得民心促和谐
“出门见法、抬头学法、民主管理、依法治村。”陈春保告诉记者,在遂溪县司法局的指导帮扶下,该村2015年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庄法治文化氛围浓厚,公园中刻有法制宣传标语50多条,标语内容贴近群众生活,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陈家村还办了农家书屋,摆放有关法律、经济、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图书1000多册,为村民提供一个学法的平台。该村还常组织村民学法,向村民传播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以考促学,每年举行一次村民学法考试,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水平。
记者走访时看到,陈家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墙壁上挂着一块村务公开栏,在每月公开一栏,贴着该村“现金银行存款明细公布表”和“各项收入、支出公布表”,每一笔钱都记得清楚明白。
村干部陈嘉明说,凡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实施结果,以及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都在各种会议、宣传栏及时公开并主动接受村民监督。
文明创建新风新事层出无穷
恬静优美的村街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巨变,路面硬化了、村庄绿化了、街院净化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改观。
“搬进新村后,村民的卫生意识明显提高,大家不再乱丢垃圾。”村干部陈永红告诉记者,为了保持村容整洁,村里还特别制定了卫生准则,实行“屋前屋后卫生三包政策”,并聘请三名村民当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的保洁及村庄垃圾清运工作。
陈永红介绍,该村在注重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也致力于发展经济。根据自身的资源实际和市场需求情况,引导和鼓励村民种植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并鼓励村民外出务工,村民收入大幅提升。目前,该村绝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楼,还有大约60%家庭开上小车,是远近闻名的劳动致富示范村。
从2006年开始,陈家村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凝聚力。同时,村里每年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公益之星、好媳妇等群众身边的典型,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展示,让村民感悟到“榜样就在身边,先进如在眼前”,新风新事也层出无穷。
“村民无论工作多忙,回来第一件事都是督促孩子做作业。如果学校通知要开家长会,一定会全部到齐,甚至爷爷奶奶一家人都过去旁听。”陈春保说,村民在尊师重教方面做得特别好,作为村干部的他们都倍感自豪。据悉,该村2003年就成立教育基金,大力奖教奖学,近年来走出上百名大学生,其中有5人考上中山大学。
遂溪县城月镇政府相关负责人称,陈家村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改善了环境,凝聚了人心,发展了经济,淳化了乡风、提升了文明,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