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在打造全域旅游格局时,可以借鉴海南打造“大海口”“大三亚”旅游板块的成功经验,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因地制宜。图为英德九龙小镇。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目前,清远正在全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但旅游开发体制机制滞后、同质化发展严重、过夜游人数比例小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近年来,海南省全域旅游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许多成功案例已成为国内全域旅游的高质量样本。对比“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的海南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清远究竟应该汲取哪些“海南经验”?本报今日推出《他山之石·海南经验》系列报道下篇,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发自海南
▶▷顶层设计
全国率先成立旅游委体制机制建设大胆创新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旅游行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同交通、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的融合非常高,旅游资源也往往归属于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分头管理,在产业深度融合、统筹对接等方面往往存在着较大难度。
“比如森林旅游项目一般要归到林业部门负责,农业旅游项目又与农业部门相关,而跟水有关的旅游项目,则要由水务部门审批。”清远市旅游局副局长何志方表示,上述原因很容易导致旅游项目处于低端开发、无序经营的状态。
为了从体制机制上彻底改变“九龙治水”的不利局面,海南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旅游发展委员会,将发改、交通、公安、工商、质监、住建、规划等多个部门纳入到成员单位,从而解决了产业发展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矛盾。从旅游局到旅游委,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海南省却形成了共建共治的旅游管理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域旅游协调发展。
目前,海南省旅游委作为主管全省旅游工作的省政府组成部门,其主要职责共有14项,内设12个处级职能机构。“这种体制机制的确立,可以有效整合多个部门力量,减少部分审批程序,决策话语权也更多了,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能够高效地解决。”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说。
▶▷跨界管理
国内首设旅游警察 重拳打击宰客欺客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句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成为了海南三亚旅游的“活广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三亚就成为了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但2012年发生的“宰客门”事件,却将三亚旅游推到了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火爆的三亚旅游市场一度冷若冰霜。
在省、市、县三级相继设立旅游委之后,海南省又积极探索旅游管理新模式,大胆尝试“公安+旅游”的跨界管理,施以重拳打击宰客欺客的顽疾。2015年10月10日,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正式挂牌成立,并入驻三亚市民游客中心执勤。作为国内首支旅游警察支队,三亚全域旅游综合安全执法管理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旅游警察执法非常严格,而且实行‘一次性死亡’惩罚方法,发现宰客行为立即吊销营业执照,并对摊主处以罚款和拘留等处罚。”三亚市旅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邓勇波介绍说。据三亚媒体报道,此前曾有海鲜饭店老板多收了游客近200元,就被旅游警察处以吊销营业执照、罚款1000元的处罚,相关责任人还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
除了坐镇三亚市民游客中心之外,旅游警察还在天涯海角、鹿回头等重点景区定点巡逻、明察暗访。目前,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13家涉旅单位已相继进驻三亚市民游客中心,游客自身合法权益一旦被损害,还可以拨打12301旅游服务热线、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行投诉。全方位、专业化的旅游市场监管模式不仅为游客保驾护航,而且有力地震慑了少数不良商家。
▶▷基础设施
全域旅游实现标准化景区厕所居然能纳凉
“哈喽!哈拉少!安宁哈塞哟!(英语、俄语、韩语‘你好’)”无论身处海口、三亚这样的大城市,还是走在博鳌、琼海那样的小渔村,游客在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多语种门牌、路牌、指示牌,就连许多景区的小商贩嘴里也会不时蹦出外语单词。
“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标准化建设是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途径。”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周平说道。为了实现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2016年海南成立了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海南旅游服务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通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充分调动了旅游企业和单位参与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
“旅游委委托第三方公司对我们进行外语培训和考核,要求我们持证上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市场营销副总监林飘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她的《海南省旅游职业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等级证书》。为了使境外游客到海南旅游不会“蒙查查”,海南省持续开展“全民学外语”活动,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外语技能进行标准化培训考核,在重要景区推广使用智能语言翻译机等设备,并开通110英文报警电话,使境外游客能够游玩无障碍。
此外,海南在旅游厕所、旅游咨询、旅游导向、残障设施等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厕所革命”令人印象深刻。记者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看到,一座五星级标准的公共厕所内,居然坐满了前来纳凉的游客。
“我们原本是过来上厕所的,没想到这里的厕所居然还有空调吹、有电视看,而且没有任何异味。不要说坐下来纳凉,就连喝茶、吃东西都可以。”游客张先生笑着对记者说。
▶▷统筹规划
念好“山海经” 构建“大旅游”格局
作为享誉世界的热带海岛旅游胜地,海南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自不必说。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海南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旅游资源不断向五指山、保亭等内陆山区延伸。在旅游规划方面,海南已构建起“大海口”“大三亚”发展格局,主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谋篇布局发展全域旅游,念好“山海经”,引导游客“游山玩水”。
精美的黎绣、热情的歌舞、神奇的钻木取火表演、味美甘甜的椰汁……在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椰田古寨景区,每年都有超过200万人次的游客慕名前来体验黎族、苗族独特风情。作为展示海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该景区凭借着毗邻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将50公里之外的三亚作为主要客源地,通过分享“大三亚”游客资源,同滨海旅游景区形成了优势互补、客源互送。
据悉,“大三亚”包括三亚、陵水、乐东、保亭等市县,总面积6967平方公里,占海南省土地面积19.71%,既是全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地区,又是海南全域旅游资源最优质、最密集的区域。虽然各地行政级别有所不同,但随着《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规划(2016—2030)》的出台,“大三亚”抱团发展全域旅游的氛围十分浓厚。“一市三县”定期召开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对外整体推介旅游,对内深化联通架构,构建了“山海互动,蓝绿相连”的琼南旅游格局,正在努力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海南启示录
对外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对内打造全域旅游板块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海南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如今,海南正在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探索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这些高质量的样本值得清远借鉴。但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市,清远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不能同海南比资金、比投入,而要学规划、学管理。
▶▷启示一
吸引湾区丰富客源 形成旅游优势互补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全域旅游发展也被按下了“快进键”。日前,《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发布,也为清远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按照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湾”即粤港澳世界级旅游休闲湾区,“一区”即北部生态旅游区。作为南融北拓的桥头堡,清远地处“一区”范围,南部地区又毗邻“一湾”,如果能够深度融入大湾区全域旅游格局,清远必将能够抢占客源先机。
2017年,清远市游客接待量近4000万人次,绝大多数外地游客均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三连一阳”地区则成为过夜游客主要出行目的地。目前,清远已形成“亲情温泉、激情漂流、闲情山水、奇情溶洞、热情民族、浓情美食”六大旅游品牌,同以“魅力都市”为特色的“一湾”旅游产品形成优势互补。
目前,清远已提出构建“两带一廊28个支点”的旅游空间新格局,以打造南部主题公园群、北江旅游带、“千里旅游画廊”为重点,带动全域旅游整体发展。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线路的“大交通”环境改善,大湾区游客来清远旅游也越来越方便,“清远不远”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启示二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以“板块化”避免同质化
目前,海南省正在着力打造海口、三亚、儋州3个精品旅游城市,以及6大旅游产业园、25个重点旅游度假区和一批标志性旅游综合体等,形成了体制机制健全、产业结构完备的全域旅游发展板块。
作为广东省陆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清远市几乎相当于半个海南省的面积,但清远发展全域旅游却存在着摊子大、难点多等问题。清远在打造“两带一廊28支点”的全域旅游格局时,可以借鉴海南打造“大海口”“大三亚”旅游板块的成功经验,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以“板块化”避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
“英德市九龙、黄花两个镇都地处英西峰林核心区域,旅游资源比较接近,适合整体连片开发。但由于旅游资源涉及到两个镇级单位,所以现在还处于各自开发的状态。”作为洞天仙境和九龙小镇的旅游开发企业,英德市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韩勇认为,旅游资源开发各自为战,难免容易出现重复投资、同质化发展等问题。如果英西峰林能够形成统一的旅游板块,设立旅游开发管委会统筹协调两个镇的关系,相信开发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类似的是,清远“三连一阳”地区旅游资源同样十分丰富,但各景区、各旅游点却存在着“小散乱”现象。如果能够打造“三连一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区域内组建类似于旅游委的统筹协调部门,就能够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清远北部地区旅游“一盘棋”发展。
■记者观察
疏通交通“毛细血管”
清远才能真正“不远”
“要打造自驾游体系,除了大交通要打造好,通往景点、景区、乡村的交通也一样重要。”在赴清远考察全域旅游工作后,王健生临行前向记者坦言,以交通为代表的配套设施是清远全域旅游存在的短板。
作为国内资深旅游策划人,王健生认为,“土”味是清远发展全域旅游的独特优势,清远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才是最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但在实地考察了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美丽乡村后,他坦言,无论是道路宽度还是指示系统,以及停车场、自驾游服务体系,清远与国内全域旅游发达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来清远漂流,竟被堵了6个小时!”不久前,一位广州朋友向记者吐槽。随着广乐、二广、广清扩建等高速公路建设相继完工,“清远不远”已成为珠三角游客的共识,但正如王健生所言,清远交通“主动脉”疏通,但“毛细血管”梗阻,使得旅游体验不尽如人意。
自今年暑期以来,清远全市各大漂流景区持续出现游客高峰,仅清新古龙峡景区在推出玻璃桥等新项目后,周末日均游客接待量便突破5万人次。但由于车流量严重超过了省道S114线的通行能力,该景区附近道路不得不限流量通行。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记者认为,清远道路交通的“毛细血管”必须被尽快疏通,特别是省道S114线和银英公路沿途旅游景区众多,一定要加快旅游公路升级改造步伐。
由于道路建设、村道拓宽、旅游驿站兴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离不开交通、旅游、城综、农业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这就要求清远在旅游交通管理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先行先试。只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才能尽快破解游客“望景兴叹”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