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
珠海上月至少4人猝死!
小布从珠海市应急办了解到,7月1日截至19日,珠海市已报告猝发死亡案例有4宗,分别为:
1
2018年7月1日,高新区金鼎鸿新街一巷,一名28岁男性倒卧出租房内洗浴时猝死。
2
7月1日,万山区担杆镇某酒店附近,一名男性倒地猝死。
3
7月17日,井岸镇西埔某厂房内,一名48岁女性在上班时突然晕倒,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证实为猝死。
4
7月17日,在高新区一家公司内,一名51岁男性在工棚内晕倒,猝死。
心源性猝死为主因
后经调查,发现以上死者主要因心脏疾病等原因引发意外,即心源性猝死。
8月20日,由珠海市应急办主办的《应急知识普及在线课堂》首次以防猝死为主题,向广大市民传授相关防范与急救技巧。中山大学心肺复苏研究院培训中心副主任、珠海应急志愿者服务支队威泓医疗大队副队长詹艳芳,在本次应急在线课堂上透露,心源性猝死在国内猝死中占比达70%。
▲应急专家在演播室讲授应急防范知识。
非心源性猝死也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比如肺栓塞、哮喘等引发猝死仅占30%。但无论是哪一种,发病都“有据可查”,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暴发的过程。
以上案例事后跟踪调查,部分死者生前确实存在相关症状,或直接忽视掉了,或重视不够,直至酿成悲剧。
猝死前5大征兆
詹艳芳还介绍了类似病情的共性特征。
首先是发病前期,猝死数日甚至数月前,患者会出现胸痛、心悸、气喘等现象。
然后到终末时间期,患者心血管出现急剧变化,直至心脏骤停,其间会发生晕眩、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大汗淋漓等现象。紧接着可能会昏迷,心脏骤停。
最终,死亡。
也就是说,猝死前会有5大征兆:胸痛、胸闷、心慌、疲劳,以及大量出汗。
她表示,和珠海情况相类似,很多猝死病例都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发死亡。
调查发现,他们有一定器质性疾病基础,加上疲劳过度、情绪激动等原因,内外因素一起作用,便最终引发猝死。来自国内权威媒体数据,我国平均每年有180万人猝死,猝死已成社会性“急症”。
十种夺命陋习
专家认为,要减少猝死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从生活方式上干预。以珠海人为例,高危人群通常具备这十类致病因子:久坐不起、暴饮暴食、嗜好烟酒、熬夜、过度疲劳、习惯性加班、持续较大生活压力、对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不加重视、经常抑郁,以及过度肥胖不改善等。
要改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围绕吃、喝、玩、乐、睡,以及健康管理等生活内容进行。
首先,市民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症状,并控制好体重。
其次,要合理膳食。平时提倡清淡饮食、低盐低脂少糖,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不饮食过饱。
同时,还要保持充足睡眠。每天保证至少7—8小时睡眠时间,晚餐减少食量,卧室保持安静、黑暗、舒适的入睡环境。尽量提高睡眠质量。
再次,要保持适宜的运动量。坚持每天进行低强度,30分钟以上不间断但有节奏的运动。不建议进行爆发力强、对抗性强的运动或极限运动。
最后,要有平衡的心态。不苛求自己、不苛责别人,多参与社交活动。因为好心态可避免不良情绪引发心血管等问题,防范猝发病情。
新闻链接:
猝发险情须及时救治!
一旦发现有人猝发病情,危及生命,该如何救助?专家指出,此时应立即识别患者状态,尽早进行急救。
如果患者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通常情况下采取胸外按压、畅通气道、人工呼吸三步骤。在此过程中要留意患者胸部是否有外伤,如果有伤口,急救手段对伤口有影响,应放弃急救,等待120救援。
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进行,争分夺秒抢救患者。这是因为4-6分钟的缺氧,就会造成患者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不可逆转的损伤。急救措施要一直持续到患者心肺功能恢复,重新产生意识,肢体有反应为止。
最后,
让我们都记住这样两句话:
我爱我自己。
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我要活得久一点。
【文字】苏振华
部分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