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梯田。
在连南县大麦山镇镇政府大院里,一排排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面板整齐排列,在艳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个镇级扶贫产业项目的正式投入,使得全镇有劳力贫困户均能获得分红。
近年来,清远市连南大麦山镇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聚合乡村振兴资源,建设美丽新乡村。新寨村的九寨梯田吸引着八方来客,有机稻米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白芒一队村正如火如荼地创建美丽乡村特色村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里的千年古榕迎来了“新生”;白芒村委会黄甘坪村的瑶老人民调解员在村民之间“灭火”,化干戈为玉帛。
产业兴旺▶▷
盘活荒地,打造梯田景观
每年农历“三月三”,连南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瑶族传统节日“开耕节”,意为一年春耕开始。
作为分会场之一,“开耕节”期间,大麦山镇新寨村九寨梯田的壮美景观每年都会吸引数千名市民以及游客前来游玩观赏,游客们可在现场体验瑶族农耕文化,看瑶族原生态歌舞。
新寨村村委会主任唐海荣介绍,九寨梯田原本是村民各自耕种的田地,然而由于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妇孺,大片耕地都处于丢荒状态。
2015年,为充分开发利用梯田土地资源,连南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全域旅游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新寨村经济联合社先后带动群众整合梯田720亩,用来种植有机稻,并且有计划地打造梯田生态景观,推动梯田旅游观光项目发展,成功盘活了丢荒的土地。
不仅如此,新寨村、望佳岭村农村经济合作社还利用开展土地整合的契机,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群众种植“幸福树”共1800多亩。
而在另一个村庄黄莲村,八成以上的村民都以种植茶叶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黄莲茶”产业是“生态农业镇”大麦山镇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连片茶园约800亩,野生茶园2000多亩,有加工厂12户,其中大型4户。2017年,新种植茶叶60亩,改造老茶园80亩,投入资金4万多元购买绿肥施放,新建茶叶加工厂1间。全年茶叶产量达到80吨,实现产值1000万元。
增收致富▶▷
贫困户成了股东
对于农民来说,产业兴旺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解决“就业和收入”两大问题。有了兴旺的产业,农民的生活也富裕了。
去年12月26日,大麦山镇在政府大院建设投资的镇级扶贫产业项目正式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实现并网发电。该多晶硅光伏扶贫项目的投资规模为99.63kW,投资成本为84.49万元,年收入达10.731万元。按全镇有劳力贫困户人数573人计算,年人均可分红约为186元。
该项目按正常使用年限,可持续发电25年。截至2018年5月17日,该电站共计发电量约为2.8万度。
同时,各个帮扶村也根据实际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扶贫资金入股”等模式更是让农民享受到“无本”分红,长期获益。
新寨村于2018年1月22日与涡水镇黄家冲电站签订入股电站协议,金额为59.87万元。全村有劳力贫困户46户169人摇身一变成了股东,每年能拿到分红354元。望佳岭村主要发展养鸭、蜜蜂、种植百香果等分散产业。
塘凼村、后洞村、黄莲村以“政府+公司+农户”模式参与产业扶贫肉猪分散养殖,和县养猪协会签订协议,由养猪协会为农户提供猪苗,并对农户养殖的生猪实现统一收购,惠及贫困户44户164人。
环境改善▶▷
昔日杂草遍地今日美丽风光
要全面地实现乡村振兴,除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还要有一个适合居住的乡村环境。
自从创建美丽乡村以来,大麦山镇的白芒村委会白芒一队村实现了“大变样”。该村为纯瑶族村寨,有村民53户315人。
2017年,白芒一队村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创建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杂草丛生的土地能够摇身一变,变成了如今的千年古榕自然风光。白芒村委书记房成忠介绍,“以前的白芒一队,小道泥泞,难以通行,村里的千年古榕附近杂草丛生,蚊虫也多,又没有路灯,到了晚上显得阴森森的。”
如今,该村的千年古榕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观光胜地。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泥泞小道也变成了舒适干净的石板路,傍晚时分,村民们便会到古榕树下纳凉、散步,古榕树成为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在不远处的新寨村委会白浪村,同样完成了“蝶变”。2017年,该村投入数十万元创建整洁村。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旁边,村委委员盘木旺感慨起村中前后的变化,“以前的牛棚猪栏不见了,道路不再坑坑洼洼,曾经的荒地也变成了健身运动的场地。”
大麦山镇还采取“自然村设收集点、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垃圾集中统一处理,使农村垃圾不乱丢弃,不污染水沟和河道,全镇农村卫生环境不断改善。同时通过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和悬挂宣传横幅的方式加强卫生常识、垃圾分类等知识的宣传,提升群众的卫生、环保意识,进而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今年上半年,大麦山镇的12条美丽乡村创建村已全部完成“三清三拆”,24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村,已有19条通过连南县的考核验收。
治理创新▶▷
精心组织“瑶老”人民调解员队伍
有了宜居的环境,农村要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还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
今年,大麦山镇按照《连南瑶族自治县2018年村(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方案》的工作要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了《大麦山镇2018年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方案》。
同时,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打通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发挥党代表“双向约谈”机制优势,深入机关部门开展“双向约谈”活动;精心挑选出联系群众广、服务意识强的9名农村党代表试点开展“党代表之家”工作,并召开了第一季度党代表之家通气会。
除此之外,作为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连南近年来还着力探索构建起“党组织+瑶老制”乡村治理新模式。
“瑶老制”是连南瑶族特有的管理制度。瑶老曾经在瑶寨十分普遍,每个山寨,每个村寨氏族都有瑶老,山寨瑶老处理对外事务,解决山寨间的纠纷,而村寨瑶老主要处理氏族内部的事务。
瑶老调解是瑶族多年来的一个传统。瑶老们办事公道,在瑶族同胞中往往具有威信,让人信服。
2014年,连南县找准瑶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的结合点,聘请威信高、公道正派、热心调解工作的瑶族同胞作为村级人民调解员,通过加强对他们的调解能力培训,精心组建起一支会讲本地话、了解本地事、知晓本地俗的“瑶老”人民调解队伍。
去年10月,白芒村委会黄甘坪村的村民朱一贵和房辉三产生了土地纠纷。朱一贵家新建房子的进出道路占用了房辉三家的土地,导致双方发生矛盾。事先没有得到告知,房辉三在一气之下便直接把朱一贵家铺好的路给拆了,双方互不相让。
事发之后,该村的“瑶老”调解员便介入协调,经过几番协商,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房辉三同意在自家的土地,给朱一贵留出一条出行道路。
房成忠介绍,“村民之间的矛盾大多是土地、山林的纠纷,‘瑶老’调解员通过说服教育、亲情感化、平等协商等形式,能够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构建美丽和谐的新农村。”
案例
白芒一队实现美丽“蝶变”
白芒一队村是大麦山镇白芒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整个自然村以山地为主。曾经泥泞的村道连日常通行都不太便利,村民晚上出行甚是麻烦,更不用说有散步休闲的好情致。
去年创建示范村以来,白芒一队村投入100多万元,通过设置定点垃圾桶搜集点、建立休闲小广场、村道绿化、安装生活污水排放管、建设生活污水过滤池、安装路灯、每户配置生活垃圾桶等17个项目,从多方面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条件。
变化最大的要数村里的千年古榕一带。石板路铺起来了,原本的木板桥变成了石拱桥,从两个泉眼喷涌出的泉水清澈见底,在千年古榕树下缓缓流过,背后是云雾缭绕的山峰,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有着“小桥流水人家”之美。
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后,纷纷感慨村里变化很大。房成忠介绍,“现在,村里的千年古榕树风光渐渐有了名气,村民们还会用古榕树的照片做自己的微信头像,不少其他村的人也会特地过来观光。”
如今,白芒一队村再接再厉,正创建美丽乡村特色村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我们计划依托千年古榕的生态旅游资源,开设钓鱼、游泳等多种体验类休闲项目,开办农家乐,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房成忠说。
微访谈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一点一线”美丽乡村
对话大麦山镇委书记唐永春
南方日报: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当前,大麦山镇还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下一步将如何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共奔小康?
唐永春:乡村振兴,必须先打好脱贫攻坚战。目前,大麦山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7户664人,预计今年全部实现脱贫。
下一步,大麦山镇将抓好整村和分散户推进的扶贫项目跟进工作,充分发挥扶贫工作效益。认真对照扶贫开发“八有”验收标准,逐条梳理,缺项补项,逐项落实,完善镇村户扶贫档案,确保大麦山镇贫困户于2018年全部脱贫奔小康,顺利通过各级扶贫工作检查验收。
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贫困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移,增加贫困户收入。
发展大麦山镇新的扶贫产业项目——扶贫兰花基地,目前正和英德君泓兰花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努力营造社会扶贫的良好环境,坚持干部结对帮扶,鼓励能人大户和创业有成人士参与社会帮扶事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扶贫事业,给贫困户资金、技术、信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南方日报:清远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清远要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造“三农”发展优势。下一步,大麦山镇还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潜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唐永春:下一步,以打造“美丽大麦山”为发展定位,立足保障改善民生,大麦山镇着力在特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麦山镇将会结合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一点一线”美丽乡村建设,“一点”指以白芒千年古榕为中心的特色村建设,“一线”指九寨梯田附近的白浪、马岭墩、铜官坑为一轴线的连片美丽乡村建设。
同时,扶持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花卉苗木、黄莲荼等特色产业,认真实施村文化广场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镇区建设,大力推进九寨梯田、拱门石桥等大麦山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关键要留住人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广大农民自己的事业,他们是振兴乡村的主体。如果农民群众没有了积极性,那么振兴乡村也就没有了动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农村老龄化严重,“空心村”现象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发展的典型问题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把青年人才引进农村、留在农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让农村潜藏的机会吸引人。
用产业留人。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一些年轻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尝试回乡创业,或者开办农家乐,或者从事电商销售,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乡村如果只有农业,经济发展是十分困难的。要留住年轻人,必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农村涌现出乡村旅游、电商等新业态,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希望,人才也会随之而来。
用环境留人。曾经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让乡村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就这样被遮挡住了。要留住年轻人,乡村必须扬长处、补短板。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秀丽的自然风光与高品质的绿色生活,正是乡村吸引人的要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同时要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年轻人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杨溢子 特约通讯员 李忠华 通讯员 唐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