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018菁牛汇·中科创赛生物医药专场决赛”在南方软件园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7个项目进入专场决赛。
同样在南方软件园,一周前,珠海高新区管委会与普米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普米斯创新生物药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将在高新区开展全新一代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及多肽生物药的研发及产业化生产。
从珠海高新区向全市产业版图望去,近几年,珠海抢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步伐清晰可见:7月,珠海国际健康港正式开港,迎来首批企业入驻;多个生物医药专场“双创”大赛和对接会陆续举行;一批行业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型项目陆续落户珠海。
产业聚集所形成的“磁场”,让珠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初见成效,在生物医药行业版图中,“珠海位置”越发清晰。今年上半年,由于丽珠制药、联邦制药的产值高速增长,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26.49亿元,同比增长31.8%。
业内人士认为,在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的背景和机遇下,珠海生物医药产业仍面临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科技支撑要素不足等问题,要实现能级的跃升,仍需努力闯关。
基础
“龙头”带动,“珠海造”新药抢滩市场
尽管体量相对较小,但在产业转型加速和国家对生物医药扶持的东风下,生物医药在珠海的产业版图中呈现了稳重又较快崛起的势头。
目前,珠海已形成以药品制造业为主体,医疗器械为支撑,保健品和化妆品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丽珠、联邦、和佳、宝莱特、汤臣倍健等多家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润都、健帆等新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来自珠海市食药监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丽珠制药、联邦制药的产值高速增长,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26.49亿元,同比增长31.8%。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创新要素厚积的必然结果。“最近几年,随着对创新药研发和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珠海药企的新药出现了集中‘爆发’的态势。”
以联邦制药为例,去年5月,该药企对外宣布其最新研制的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原料药及注射液正式向全国发售。这款代表全球胰岛素最高水平的新药,经过长达10年的研发,终于迎来收获期。
“‘甘精胰岛素’是第三代胰岛素,全世界不超过5家企业有能力生产第三代胰岛素。”联邦制药生物研究所所长曹春来介绍,此次新药上市,势必将进一步提高国产第三代胰岛素的市场份额。
从技术“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型,珠海的药企正敲开世界大门,开拓出更多市场空间。
在化学药领域,联邦制药是国内最大的抗生素制造商之一,亿邦制药生产的克林霉素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丽珠医药的头孢地嗪、头孢呋辛,金鸿药业头孢克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名列前茅;而在生物药领域,丽珠医药的单抗类药物研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是国内最早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
巨大的市场也吸引了“后来人”积极布局这片蓝海。
普米斯创始人刘晓林告诉记者,普米斯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抗体类药物的新药,主攻包括癌症、免疫治疗和代谢病方向。“2017年,全世界10个畅销药有8个是抗体药,整个的产值超过了680亿美元。而从2008年到2018年的10年间,抗体药的市场增长率超过14%,远高于化药的4%左右。”
根据普米斯创新生物药项目合作协议,普米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在高新区自主研发6个国家一类生物新药项目,其中包括4个肿瘤免疫治疗的双靶点项目、2个代谢性疾病治疗项目,并引进2个单克隆抗体项目,预计达产后营收可达30亿元。
支撑
载体发力,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尽管龙头企业表现优异、产业发展增速加快,但多名业内人士坦言,珠海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实力还是有待增强,产业链的结构性短板依然明显。
“众多中小企业在‘保生存’和‘拓发展’之间徘徊,是珠海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之一。”珠海诺贝尔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负责人黄子为分析,与大的药企相比,中小企业短板体现在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产品结构不够合理等方面,这背后凸显的是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政府在产业上的配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很多初创型企业,由于在资金、技术或设备等方面不足,无法走完整个产业链,所以就需要产业孵化器、加速器等产业载体的支持。”负责珠海国际健康港运营的珠海市金航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力说。
7月26日,位于“金湾生物医药专区”的珠海国际健康港正式开港,这个总投资约18亿元,集生物医药产、学、研、销、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不仅有生物孵化研发、生物制造生产、医药物流等功能区,为入驻企业研发、检测、中试、投资孵化等提供多方位支持;还设有仿制药质量研究中心、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等“5+1”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5+1’平台是目前大湾区内唯一拥有全套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的平台,它可以吸引企业和人才加速入驻,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新入驻珠海百试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小江博士说。
不仅是金湾,在珠海南北两端,横琴新区和珠海高新区正凭借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自”特色,力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去年12月,“珠海中以医疗技术资本对接会”在珠海高新区举办,多个优胜项目签约落户。今年7月,在珠海市政府的主导下,中以加速器项目在高新区智慧产业园正式动工,该项目投资额超20亿元,将促进以色列科技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而生物医药是其中重要的合作方向之一。在中以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珠海高新区“以色列技术+珠海孵化”的探索模式呼之欲出。
而毗邻澳门的横琴自贸试验片区,正依托区位和政策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不断聚集发展。
“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类别里,我们是政策最好的区域之一。”横琴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针对横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该区目前正在制定区别于全国、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同时,横琴也将对国际认证、新药研发、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名老中医工作室及中小型医药企业进行扶持。
破题
强化体系建设,联动港澳引才
广阔的市场空间、国际化的政策制度环境、不断提升的产业配套能力正成为珠海吸引全球生物医药项目的“新王牌”。随着药企不断聚集和升级,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人才、科研短板也开始显现。
“要抢占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人才是首要的核心元素。研发需要有人才的支撑,有了人才就能吸引一大批项目,也利于形成产业化集聚。”珠海霍普金斯医药研究院创始人赵柏松坦言,在国内争相向生物医药领域抢先发力的区域争夺中,珠海对人才的吸引力并不突出。
不过,在中科创赛生物医药专场获奖项目“大动物实验平台”的负责人陈迈来看,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珠海将成为向外的桥头堡,借助地理位置优势,药企不仅可以将业务发展到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也方便珠海借力港澳的人才资源,弥补自身的短板。
“珠海是一个机遇之城。在产业园这个平台上,我可以学习到很多实验里不曾接触过的知识,并且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也更便利。”去年9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药学专业的王建斌来到珠海,在横琴新区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博士后工作站开始了他的科研之路。
据了解,该工作站目前共有6名博士入站开展科研工作。产业园去年还与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成立了珠海市横琴新区北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为入园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技术、市场等支持。“通过这些平台载体的汇聚作用,可以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孵化、增值与转化,加速学术科研与产业生产间的创新转化。”王建斌说。
在科研技术层面,珠海目前正尝试通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区的打造,强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利用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优势,组建一批以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为重点,多学科综合交叉、创新能力强、开放运行的公共技术平台,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形成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
这种思路获得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有专家表示,通过龙头引领、以大带小,进一步打通产业上下游,构建集生产、研发、资金、人才等要素为一体的创新发展联盟,实现存量优化、增量提升、协同发展,对珠海而言是一个可行的路径。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不必像龙头企业一样去做大而全的创新,应该从企业定位出发,依靠现有的环境资源,找出自身的比较优势来进行源头创新,这样有靶向的创新是实现发展的好方式。”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中说。
■聚焦
粤澳中医药产业园GMP中试生产平台
年内可实现药品委托生产
一个研发成果要成功走向市场,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试验环节,其中的重要一环是公共平台专门对科技成果进行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目前,这类企业、平台在全省来看相对较少,导致许多可转化的创新成果卡在了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位于横琴新区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也在加速此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记者日前获悉,该园区为企业提供临床试验样品、上市产品生产等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GMP中试生产平台,年底前可实现药品委托生产服务。
胶囊充填机、压片机、贴标机……走进GMP中试生产大楼里,大大小小高精密自动化设备组成的GMP中试生产线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从原料配方到制成药品、从散装药品到分装打包,这条GMP中试生产线上都可以一条龙完成。
“药品研发到正式投产,一般会经历小试、中试和大生产几个阶段。”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冯准介绍,在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小试和中试是必经阶段,即通过在实验室研究成效基础上扩大生产、继续放大生产等方式,不断优化药品的生产工艺,进而保证规模化量产时的药品质量。
园区内的GMP中试生产线,是按照中国内地及欧盟GMP认证标准进行建设及管理,可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临床试验样品及注册批样品的试制和上市产品的生产服务。
冯准说,“这些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将为园区的入驻企业走向欧盟等主流国家市场,为港澳企业、国际企业的产品走向内地市场,提供产品升级、创新研发、委托生产等一体化的硬件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撑。”
据介绍,GMP中试生产平台最大产能可达片剂3.75亿片/年,胶囊剂1.25亿粒/年,颗粒剂1500万袋/年。冯准提到,“目前该生产平台设备已经投入使用。年底前该平台取得相关资质认证后,就可以为企业提供药品委托生产等服务。届时入驻企业只需要带着配方来,就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药品的生产制造,加速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去年底,《横琴新区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为该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场地租金补贴、企业纳税返还、科研成果奖励等方面的专项政策支持。其中,产业园引进的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的设备购置补贴。
随着产业园硬件和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备,在多项利好政策出台的背景下,众多企业加速入驻集聚。截至今年6月30日,粤澳中医药产业园累计对接洽谈企业461家,累计注册企业85家,涉及领域包括中医药、保健品、医疗服务等。其中,澳门企业共24家,占总量的28.24%。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吴志远、黄鹤林、
见习记者王韶江
【摄影】关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