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月前的7月30日,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召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分析惠州面临的新方位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惠州工作新局面。全会提出,要有争创一流的雄心,学习一流,追赶一流,跻身一流。
惠州如何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在此前“一个更强的惠州从哪里来”系列报道的基础上,《南方日报·惠州观察》即日起推出“一个更强的惠州从这里来”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惠州市将以“打造一流效率城市”为目标,深化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最近,惠州在“放管服”上动作频频。8月20日,惠州市发改局“一口气”网晒3份目录清单,对收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晒出收费依据和标准,企业和市民交费可“按图索骥”不再“蒙查查”。7月29日,惠州市政府再向一批中介服务事项“动刀”,清理规范7个部门11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让审批“减肥瘦身”、企业“轻装上阵”……
点点滴滴的改变已经以及即将发生的背后,展现出这座欲争创一流的城市对更高效率、更优营商环境的追求。
去年底,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显示,惠州在2017中国地级市政府效率100强中位居第80位,虽然在全国还算中上游水平,但与同处珠三角的深圳(第1位)、珠海(第3位)、中山(第16位)、佛山(第24位)相比仍差距甚远。
“营商环境不优,与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落差,办事难、效率低问题依然突出,条条框框的束缚比较多,创新创业的活力不足……”在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惠州市委书记李贻伟提出,要打造一流效率城市,努力把惠州打造成广东最高效、最透明的地区之一。
提高政府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角力点,也是惠州要争创国内一流城市所必须重点突破的领域。放眼全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也将渐次展开。
8月27日—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国家发改委透露,借鉴国际经验,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3个维度,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选取22个城市进行了试评价。下一步,营商环境评价将在全国推开。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专家建议,惠州要抓紧对标国内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逐项精准发力,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放与管
以改革促发展实现“聪明的”监管
近日,惠州在全市范围内取消53项证明事项,进一步减证便民,让市民不再因办证明“跑断腿”。
这是惠州简政放权系列动作的缩影。在营商环境的系统工程中,“放管服”是重要一环。
8月20日下午,惠州市发改局官网发布3份收费目录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惠州市现执行)》《惠州市市级政府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惠州市实行政府定价的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这一最新举措是惠州对之前做法的延续和升级。
在惠州市律师协会会长、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择郡看来,收费项目通过清单化管理,主动为政府设定行政边界,有利于企业的经营预期,便于民众对政府依法行政进行监督。久久为功,将有利于惠州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放与管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世界银行的观点认为,优良的营商环境需要政府提供清晰、透明、高效的监管规则,有助于推动市场运行,同时不对企业发展设置不必要障碍,实现“聪明的”监管,而不是一味减少监管或没有监管。
实际上,近年来,惠州已进行3轮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社会投资项目从土地出让到开工建设的审批审查由282个工作日减少到了99个工作日。惠州市发改局投资科科长张力科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将启动第4轮改革。
惠州市政协委员李强认为,惠州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简政放权上下承接不畅,行政服务效能依旧不高。项目审批多、程序复杂、时限长等问题依然突出。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审批事项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改革,要更注重配套的、替代性的制度建设。
民建惠州市委会的提案建议,惠州可对照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中的10项指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惠州营商环境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发展瓶颈,进而有针对性地出台各项改革政策。
惠州市发改局局长徐毅介绍,将以打造“一流效率城市”为目标,深化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开展惠州营商环境评估工作,制定提升惠州营商环境的优化路径。扎实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工作,实现建设项目“马上审、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