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广大农村的振兴,不加快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市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在今年5月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中这样强调。东莞的集体用地占全市用地总面积超过70%,统筹配置全域乡村空间资源要素,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承载空间,形成乡村发展与区域共享、与城市共荣的发展新格局,对于东莞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东莞正在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制造名城和现代化的生态都市,如何建设与其相匹配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乡村地区?8月29日,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黄宇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城乡规划局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从市、镇、村三个层级七项工作着手东莞市乡村建设规划,绘就东莞乡村振兴新蓝图。
深挖乡村潜能提升用地效能
黄宇东介绍,乡村地区是东莞存量挖潜、效能提升的重点区域。“东莞未来将由以增量为主的快速增长模式,转为以存量提质为主的微增长模式直至零增长。通过挖潜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将成为东莞发展的必然方向。”他表示,“村庄由于容积率较低、‘三旧’面积大、经济效益低,将成为存量挖潜、效能提升的重点区域。”
为了拓展发展空间,东莞将强化配套政策,实现多规合一,挖潜存量用地。市规划部门通过与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的协调,以多规合一的思维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林地等生态管控要素,分时段确定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实现村庄土地总量控制和刚性管理。同时,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方式,对用地指标进行合理腾挪,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展示山水田园传承历史文化
黄宇东表示,相比其他地区,东莞存在更多的城中村、半城中村,规划将全面摸查东莞村庄特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将从产业特点、风貌特征、城镇化程度等不同方面划定不同类型村(社区),包括传统农村型、城中村型、半城中村型3种类型,差异化进行规划建设,形成各类型村(社区)错位发展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发展格局。
对于位于城镇建成区外,农业生产比重相对较大、有一定农田和农房面积、呈现传统聚落形态的传统型农村,东莞将重点围绕“留住乡愁”,加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传承和保留好乡村原有的形态、肌理、特质,把乡村建设得更加有东莞韵味,成为东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示范城市。
对于位于城镇建成区内、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城镇化的“都市里的村庄”,将重点改善村容村貌,整治乱扔垃圾、乱堆放、乱摆卖、乱拉挂、乱张贴、占道经营等现象,加强物业统筹经营,将城中村建设成安全卫生、设施配套、舒适文明的和谐社区。
数量最多的半城中村,是指位于城镇建成区外围、生产和生活方式半城镇化村庄。这类村庄城市功能发展不完善,紧邻城市功能区而具备多元化的功能,有工业也有少量农田,将重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对物业统筹经营,促进村容整洁、道路通达、宜居美丽。
黄宇东介绍,按照“点有风情、线有风景、面有风光”的思路,东莞将精选一批生态资源、历史文化、产业类型等资源优势的村落,重点打造精品特色村落。同时结合绿道、古驿道等线性要素,串联美丽乡村风光线。还将从片区层面统筹资源,带动区域发展,打造特色村落集群。
■对话
三年内基本完成
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
记者:市城乡规划局提出从市、镇、村三个层级七项工作着手乡村建设规划,具体的安排是怎样的?
黄宇东:市级层面工作侧重统筹部署、编制指引与配套政策等顶层设计。目前,市级已经形成了市域乡村建设专项“一个规划”,镇域乡村建设规划研究编制和村庄建设规划“两个指引”,村庄规划技术服务机构“一个资源库”。镇级层面工作侧重承上启下,细化行动,与市域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同步开展,并予以纳入。村级层面侧重落地实施,是对市、镇级工作的具体化与实施化。一方面每个镇选取2—3个试点村庄,建设规划试点示范,探索东莞乡村生态、产业、景观、乡风建设和保障推进机制,引领美丽乡村提标提质;另一方面将进行单村或连片村庄建设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
记者: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建设规划的成果?
黄宇东:2020年底前,东莞将基本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具体来说就是,2019年底完成第1批220个村庄,包括试点村庄;2020年中完成第2批180个村庄;2020年底完成第3批剩余村庄。2020年底前,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实现规划全覆盖。
围绕全市乡村建设目标,以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特色精品三个标准规划,分阶段分层次指引乡村建设工作。规划到2020年全部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的1.0标准;到2022年80%以上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的2.0标准,创建一批3.0标准的特色精品村;到2025年100%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郭文君
统筹:施美
策划:靳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