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过去几天这场历史罕见的惠东暴雨中,在快速涌来又终于退去的积水里,有洪水“孤岛”中48小时不离岗位的坚守者,有不顾天黑水急救援群众的冲锋者,有驻守街道路口疏导交通的引路者,有免费安置100多人的庇护者,有危难之际主动搭手的热心者。
他们,无疑都是惠州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写就了这场天灾面前惠州人无惧风雨的壮丽篇章。
这一幕幕似曾相识又历久弥新的场景,在惠州产生,却又不仅限于惠州。在广东南部多个地区遭遇暴雨、水灾的背景下,在惠东水灾得到八方来援的情景下,惠州与周边城市紧紧地连在一起。
截至9月2日20时,惠州市三防办未接到因灾死亡报告。这看似寻常的结果背后,有着千万人不眠不休的日夜奋战,也离不开在灾害全程中政府部门、专家的精准研判、科学决策。
每年4月15日到10月15日是一年之中的主汛期,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多发,预防灾害早已成为惠州人寻求稳步发展的一项“硬功夫”。
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是开展及时行动的前提。从降雨开始的27日,惠州市气象局预报科就多次发出了预警信号,29日后,对局部地区还提供实时雨势、未来雨情研判等精细化数据。惠州市三防指挥部在31日10时30分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应急响应。这为后续转移群众、开展救援等一系列行动提供了必要依据。
8月30日下午,白盆珠水库水位就超过76米汛限水位,按照水利工程的规定要求需要泄洪。但考虑到下游大约还有数万多名群众需要转移、上下游水文情况和水库安全后,直到31日,惠州市三防指挥部才下令在当天8时40分开始泄洪。31日晚上8时减少下泄流量,晚上9时完全关闭泄洪闸门。
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副局长陈健锋告诉笔者,此次暴雨创下广东省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雨量值,但受灾结果却比惠州历史上相似雨量造成的后果要轻。以白盆珠水库为例,其在此次暴雨中成功拦洪错峰,削峰率达93%,减轻了下游45公里堤围和下游受灾人员的防洪压力。
在这其中,有水库在这一降雨期前水位较低的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和专家在省三防办的指挥下精准研判、科学决策,在于各级各部门到各社区各村小组的信息畅通、行动一致,在于社会各界的空前团结、众志成城。
就在此次惠东暴雨前,惠州部分大中水库正在拟定进一步加固的工程方案,白花河河道也有望在今后得到疏浚拓宽,这些都是用科学态度应对未来可能的自然灾害的体现。笔者建议,惠州除了应充分总结此次抢险救灾的经验方法,还应对全市可能发生险情的河道、建筑和工程项目全面摸底了解,对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低洼地区拿出切实可行的重建方案,对于屡受积水影响的个别地点,结合地理、水文和经济条件,开展综合整治,进一步强化惠州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只有科学的预判和决策而没有各方协同、互相帮助就不可能成功抵御日趋频发的极端天气和灾害,只有抗洪救灾的热忱而没有科学的决策、专业的设施以及有效的组织,同样无法将灾害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相反,有了科学的态度,加上团结的力量,惠州应对自然灾害就有了最为坚实可靠的底气和信心。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