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东莞正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排头兵。在5月份召开的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上,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提出,坚持六大问题导向,聚焦空间优化和拓展、营商环境、产业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保障、基层治理六大领域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攻坚。逐梦新征程,激发新动力,《南方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这场探索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东莞改革实践。
9月1日,东莞第一所政府委托企业管理的学校——虎门梅沙小学正式开学,迎来了首批1300多名学生,由此既满足了虎门大量外来人口对优质素质教育的需求,又减轻了政府的办学压力。这也是东莞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改革成效之一。
市民幸福感是衡量城市品质的一把重要标尺。民生服务的完备、高效以及优质,不仅决定市民的生活质量,还会形成口碑效应,进而构成决定城市发展前景的风向标,决定城市的竞争力。
东莞人口结构特殊,实际常住人口近千万,与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优化公共服务的任务繁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近两年来,面对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改革的“硬骨头”,东莞坚持创新民生保障体制机制,一批改革措施纲举目张、扎实推进、落地生效,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些民生改革也成为东莞营商环境的“新名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郭文君 王慧 欧雅琴
策划:靳延明 郭文君
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让随迁子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新学年开始,和虎门梅沙小学一起迎接第一批新生的,还有雅园新村幼儿园、东城八小、松山湖第一小学、南城宏图小学等七所学校,全市共新增优质基础教育学位7200个。到2020年,东莞要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共267所,新增学位17.4万个,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含民办学位补贴)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
“哪个城市公共服务和综合环境做得好,哪里的优质项目就会多,哪里的人才就会聚集。企业落户、团队入驻,除了看我们的优惠政策,最最重要的就是看我们的教育配套。”6月27日召开的全市教育扩容提质推进会上,市长肖亚非剖析了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对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今年,东莞制订了《东莞市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专项改革试点方案》,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呈报省重大民生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审批,绘就了改革试点顶层设计蓝图。试点方案部署了公办教育资源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倍增、民办教育质量提升、师资管理队伍体制创新、“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五大改革。
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不足、结构失衡,品牌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东莞这座外来人口大市。
上学期末,东莞东晋实验学校又举行了一次“阅读考级”颁奖仪式,几百名通过考级的学生获得相应的阅读级别。作为东莞一所普通民办学校,东晋实验学校被东莞最知名公办小学莞城中心小学托管,“阅读考级”就是从莞城中心小学移植过来的项目,完全改变了该校的阅读氛围。
东莞的民办学校在数量上多于公办学校,是东莞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但目前民办教育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即高端高质量民办教育非常突出,但绝大多数民办教育为中低收费,办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让随迁子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东莞将公办学校“一对一”委托管理民办学校试点工作作为民办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探索,目前已经有10对学校正在开展,初步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另外,东莞还推行“互联网+教育”的“慕课”试点工作,让更多民办学生老师接触到先进教学理念和技术,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降低费用年内至少3000种病按病种付费
9月3日上午10时,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医技楼2楼超声科,医生正在为一名来自大朗的孕妇做四维彩超检查。在仪器上,准妈妈可以清楚地看到肚子里的孩子活动情况,甚至孩子的面部表情,例如微笑、沉思、吸手指等都清清楚楚。
作为东莞首家医联体,今年初,谢岗院区引进了全新的四维彩超机,加上莞惠城轨的开通,不少孕妇都从东城、大朗、樟木头等镇街来到医院检查,医院的妇产科受到越来越多东莞居民的青睐。为了提升技术,谢岗院区还坚持将医务人员送到市人民医院进修。
在今年的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中,深化医改、提升医疗水平被摆在首位,作为市政府年度中心任务重点推进。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深化医改顶层设计。
目前,全市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全市共90家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组建,建成医联体71个,其中紧密型医联体1个,松散型医联体35个,专科联盟27个,远程医疗协助网1个,其他类别7个。
在医疗医保改革方面,东莞全面整合企业职工、农(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三保合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医保参保率达到98%。2017年起,东莞开始推行按病种付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今年东莞全面推行这项改革,目前已扩展到1000多种病种,计划今年底实现不少于3000种。这一付费方法实现总额控制下基金的客观分配,将促使医院自我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
“东莞将开启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优化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东莞市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5所区域中心医院建设,提高区域内重点专科、大型设备、高层次人才等优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全市将加快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并完善双向转诊的标准和程序。
建立健全污染治理长效机制
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近日,在南城石鼓社区新添了一排黄色、蓝色外观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市民注册后可以按分类投放垃圾,并可以获得现金返还。这套新型垃圾回收设备由专业公司投资,采用“AI智能回收终端+大数据运营平台”的模式,通过智能化垃圾分类回收箱或微信、官方APP等渠道,引导人们积极分类投放垃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这也是东莞鼓励、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污染治理的一个全新尝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东莞正处于整治提升生态环境的窗口期。去年以来,东莞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还市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
今年底前,东莞要新建13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2019—2020年再规划建设约1600公里;年底前还将淘汰50%的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和5000家“散乱污”企业。“十三五”时期,全市生态环保投入估算近800亿元。
东莞市委成立了东莞市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市政府成立了东莞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分管环保副市长分别担任组长、总指挥和现场指挥,治水与大气污染整治两大“1+N”体系建立,水体、大气、固废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从体制机制改革着手,东莞完善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将镇街污水处理工作等环境保护情况作为镇街年度工作考评量化指标的重要类别,将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情况作为工作考评约束性指标,将推进村居环境治理作为镇街年度督查考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