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玉熹 通讯员/李丽珍 何敏灵)“村里新建了篮球场、文化室,环境焕然一新,住起来更舒心。”龙塘镇金沙村委会吉岭村的篮球场、文化室等场所,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吉岭村的文化室、篮球场、污水处理系统等设施,都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完成的。而像吉岭村一样,通过市级美丽乡村验收的村子,清城区有166个。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这些村子干净整洁,焕然一新。今年,清城区按照“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将力争创建完成100个以上美丽乡村。
村庄环境向好改变
龙塘镇金沙村委会吉岭村现存传统民居有46座,旧房子多数是三间两廊,一厨房结构,红砖瓦房,面积约为100平方米。随着村民生活的改善,现代民居多为二、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房屋排列整齐,视野宽广。今年,吉岭村通过了清远市2017年度第二期美丽乡村的验收,并成功评选为“清远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村里设有多功能文化室,为村民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增进村民团结互助的乡村文化平台,村里还新建了篮球场、乒乓球桌、儿童游乐设施,让村民在闲暇时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完成硬件设施建设之后,吉岭村还加强管理,让村里的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在村里可以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放置垃圾桶,村中也建了垃圾收集站,并有保洁员定期清理。吉岭村还建造了污水处理池,实现雨污分流,村民平时产生的生活污水,先排入污水管道,通过污水管网流进污水处理池。
龙塘镇向南村现有民居75座,现存传统民居65座,代表性民居有2座,建于明代中后期至民国初年,民居建筑基本保存完整,现还有人居住。在保存传统村落的前提下,向南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室、篮球场、污水处理系统……更加干净整洁的村庄,让村民住得开心。而向南村新建的篮球场,则采用防滑水泥漆,并配有全新的球架、篮板和观众席。“现在的篮球场可热闹了,大家都喜欢饭后围着篮球场散步、打球、跳广场舞。”村民告诉记者。
166条村通过市级验收
清城区通过2017年美丽乡村市级考核验收共有166条村庄,其中整洁村144条、示范村19条、特色村3条,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158个,市、区财政共奖补资金1.0132亿元,超额完成了2017年度“十件民生实事”。
据悉,各创建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理事会成员积极宣传发动,带头拆危房、旧屋,腾出闲置土地,带头捐资参与家乡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
各创建村普遍把打造宜居环境作为重点内容,重点突破环境整治这一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整村规划设计,发动村民参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对危房、旧房、旧厕、猪牛栏等整治,建设休闲公园,实施绿化亮化美化、污水整治等项目,使村容村貌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明显改观。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村立足自身特点和实际,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石角镇白沙村把村中240亩零散土地整合起来,分别发包给本村的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1万元,比以往收入增长近5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村里收入增加了,各个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村庄道路的硬化、路灯铺设、垃圾收集处理、河道沟渠清淤、防护堤建设、绿化景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各创建村结合开展乡村文明建设、文明村创建,让群众得实惠、受教育、转观念,提高了广大村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清洁环保的生态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完成百个以上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清城区将坚持先整治、后提升,点上梯度创建、面上连片连线打造的推进思路,以街镇(场)为主体、行政村为基础、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按照“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五个层级梯度创建,通过示范带动,力争创建完成100个以上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创建严格实行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模式。创建村要结合村庄实际情况,按照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五个梯度编制村庄规划。村庄规划要得到村民广泛认可,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并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管理监督工作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施工时,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进行建设,不得随意更改。
在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前,必须先开展“三清理”和“三拆除”工作,整治村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创建美丽乡村要同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铺设雨污分流管网,选取氧化塘、湿地等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微动力和无动力污水处理工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后要按照要求做好污水处理设施后期管理维护。
同时,各创建村要完善村庄巷道硬底化建设,开展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或集中供水设施建设。开展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房屋外立面,在巷道、村口设置路灯,亮化村庄。推进农村改厕工程,普及农户卫生厕所,按需建设标准化公厕。建设篮球场、文化室、小公园等休闲活动场所,根据不同创建梯级要求配套完善公共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