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年产值超3亿,这条“中山鱼”好生猛

时间:2018-09-08

养殖面积超过4000亩、占全市养殖面积近七成、年产2万吨、产值3.4亿元、鱼苗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这是三角镇去年生鱼养殖的亮眼“成绩单”。

生鱼又名黑鱼,是广东人喜爱的鱼类之一。在中山三角镇,这种特别的鱼类已有近20年的养殖历史,并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养殖水产。

最近,三角镇农业部门推动镇内多家生鱼养殖企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三角生鱼”“三角杂交鳢”等8个生鱼产品商标,并计划以“三角生鱼”申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角生鱼”有望成为继“中山脆肉鲩”的第二条进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中山鱼”。

培育新品种获国家认证

三角镇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杨菁介绍,三角镇生鱼养殖前后变换了三个品种。三角养殖户最初养的生鱼是被当地人称为“土炮”的本地品种。然而,到了80年代末,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养殖户开始引进外地生鱼品种作为第二代生鱼进行养殖。这一品种个头相对“土炮”大,当地的生鱼养殖亩产也由此提升至2000多斤/亩。但经过近10年的发展,第二代生鱼又再出现高发病和死亡率的情况,对当地生鱼养殖业造成较大冲击。

2003年前后,三角镇开始推动杂交生鱼新品种研发工作。2015年,由三角镇惠农水产种苗繁殖场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的“乌斑杂交鳢”,被国家认证为水产新品种。

凭着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特点,新品种普受欢迎,目前已成为三角生鱼养殖的主要品种,此外,其苗种也已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为加快品牌建立,近年来三角镇农业部门还与相关科研机构制订了《乌斑杂交鳢养殖技术规范》标准,“三角生鱼”的地方品牌体系初步形成。

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

虽然解决了品种问题,但近年来随着生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成本不断攀升。

为节约成本,不少养殖户与饲料公司联系,希望以厂家直购价购买,但由于需求量相对较小,养殖分散,养殖户的诉求被拒绝。

2013年4月,三角镇东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22名社员在饲料购买、养殖技术、病情防疫、商品销售等环节开展“抱团”发展,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也起到资源和技术共享的作用。

延伸产业链,建立深加工公司

近年来生鱼行情较为低迷,生鱼养殖陷入“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三年一个大循环”的经营怪圈。行业人士认为,生鱼养殖个体小农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导致这一局面主要原因。上有饲料经营商控制养殖成本,下有鱼商控制生鱼市场,压低销售价格,分散的个体养殖户因缺乏组织而难以与现代市场有效对接,生鱼养殖长期处于量大利薄的状态。

为有效对接市场,2014年,东边合作社持股成立了中山市渔歌子食品公司,探索“农户+合作社+公司+市场”的农业经营模式,形成了养殖源头到市场终端形成利益共同体,并将养殖产业链延伸至深加工领域。

该公司是三角镇首家以生鱼深加工为主营业务的加工企业,填补了该镇生鱼加工的空白。通过公司与农户的对接,农户逐步摆脱了鱼商对鱼价的遏制,并通过增加深加工环节,增加了生鱼的附加值。

2017年,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的深加工工厂正式投入使用,拥有了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的鱼骨豆腐和鱼骨汤膏生产线。此外,该公司还引进了食品级液氮速冻技术,可生产生鱼速冻鱼柳和速冻鱼片等新鲜产品。目前,该公司每天可以加工2万斤活鱼,已成为海底捞等大型饮食连锁产品供货商。公司负责人苏贤伟介绍,深加工生鱼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渔歌子公司近期正计划生产扩容和延伸加工链,进一步做大三角镇生鱼产业。

南方+记者 雷海泉 叶志文 通讯员 张变

  • 上一篇:深中通道项目打下桥梁工程第一根桩!
  • 下一篇:中山力争总部企业数量5年突破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