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时间:2018-09-11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日前,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省会议后,惠城区接着部署了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

记者获悉,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继惠阳区蔬菜产业园、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之后,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成为我市第三个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园地。

水口街道丝苗米连片种植示范基地。

园区由横沥芦洲水口3个镇街组成

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的建设计划总投资3.5亿元。惠城区分管农业的区领导在部署会上透露,省财政于8月底将5000万元补助资金拨付到了牵头实施主体即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由海纳公司牵头其他水稻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按照要求开展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除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外,还将整合各级涉农财政资金3000万元、社会投资2.7亿元。

根据建设规划,产业园将形成“一心、两区、一聚落”的空间结构,推动丝苗米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其中,“一心”指的是丝苗米产业园核心;“两区”指的是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丝苗米原料生产区(包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一聚落”指的是产村融合发展聚落。

园区由横沥镇、芦洲镇和水口街道三个镇(街道)组成,三镇(街道)共有基本农田12.7万亩,耕地质量均属于9等以下,质量较好。产业园的建成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农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主导产业产值达12亿元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农业总产值50%以上,带动农户数达10000户以上,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3万元,年均增14%以上,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5%以上。

产业园将挖掘客家文化、农耕文化等文旅资源。这是市民在广东海纳现代有机农业生态园游玩。

逐步打响“鹅城大米”“水中鲤”等品牌

据悉,园区内合作社将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园区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在产中形成“公司+农户+订单”的生产模式,产后引入“价格保底”机制,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并按“三金”即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入股收益金等形式分配收益,带动农民增收。

在品牌打造方面,逐步做强“鹅城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水中鲤”等企业品牌,打响绿色优质“丝苗米”的知名度,农产品基本实现“三品一标”认证。

在农业科技化方面,推进水稻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发展。用3~5年时间,建设2个(横沥镇、芦洲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小镇”。重点加强以有机米、富硒米、发芽糙米、富硒铁营养强化米及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并实施 “互联网+优质稻”行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从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全程可追溯,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放心。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内将力推稻鸭(鱼虾)立体高效种养模式。该模式通过推广稻田养鸭、养虾、养鱼等种养模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单位面积的收成效益。计划在产业园内选择无污染源、排灌方便、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保水能力较好、地势低洼的乡镇,建成“稻鸭(鱼虾)共生”立体生态高效种养基地1万亩以上,实现每亩种养纯收入6000~7000元,形成产业园特色产业。

打造开放式生态型农业科普及环保教育中心

如何促进产业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将把产业园打造成“广东丝苗米”的重要产区和“鹅城大米”的对外“窗口”;同时,打造惠州及广东的开放式生态型农业科普、环保教育中心。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等新业态,把田园建成公园、“一田多用”,挖掘水稻产业从内涵到外延的增收潜力。

一是发展稻田艺术等创意农业。在产业园内,以农耕文明、传统文化体验、亲子互动、生态健康、现代科技等为主题,挖掘稻作文化,利用彩色水稻,发展稻田文化创意图案、稻田艺术景观、优质稻米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创意农业。

二是打造农事节会。依托优质稻产业,打造插秧节、丰收节、稻田艺术文化节、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庆典活动,推进科普+旅游新模式。

三是开发精品线路。将优质稻生产与农耕文化、乡土风俗、文化遗产、村落民居、山水田园风光紧密结合,把各休闲点串成线,重点打造“观光、体验、科普”三重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链接

土壤肥沃略带沙质适合生产优质丝苗米

丝苗米作为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籼稻米种,保持米粒的口感和味道需要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惠城区水稻主要分布在芦洲-横沥-汝湖-水口-马安等镇(街道)沿东江线和西枝江线的平原洪泛区。惠城区是丝苗米的天然分布区。惠城区拥有适宜丝苗米种植的水质和未污染的土壤等资源优势,潴育型水稻土约占水田面积的85%,土壤肥沃略带沙质,非常适合生产优质丝苗米。

其次,惠城区水稻种植产业优势也相对突出。2017年,水稻的播种面积为10.19万亩,水稻总产量为3.67万吨,占粮食作物的71.83%,是全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也是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种植模式为双季稻,通常早造种植常规稻,晚造种植杂交稻。

除自然优势外,惠城区水稻产业组织化程度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目前,全区拥有从事水稻产业化的农业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农头企业1家、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5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惠城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水稻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以上,良种覆盖率99%。还建设了11个水稻优新品种示范点,累计示范面积800亩。园区横沥镇墨园村建有500亩优质(航天)水稻品种示范区。园区水口街道姚村、横沥镇翟村等地建有10个特种稻试验示范点。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彭红霞 通讯员黄连蔚 谭建杰

  • 上一篇:惠州8月商品价格稳中有涨 猪肉价本月或走高
  • 下一篇:男子合谋劫取6只147000元金钱龟 3人均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