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国内首个陶瓷大板研究中心在新明珠挂牌成立

时间:2018-09-18

“陶瓷行业已进入‘无大板、不品牌’的时代。”日前,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大板研究中心在新明珠陶瓷集团(以下简称“新明珠”)挂牌,活动中,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认为,大板作为一种“跨界”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佛山众多陶瓷企业纷纷推出大板产品,但大板在生产、施工标准、价格等方面问题,也正成为其走向终端市场的门槛。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大板研究中心将集协会、企业“合力”,发挥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推动标准落地的作用。

当日,新明珠当代陶瓷研究院落成。该研究院在涵盖大板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成为新明珠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大板真的“叫卖”吗?

终端市场突围还需“合力”

“无处不是大板。” 在今年4月举办的一个陶瓷行业展会上,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感慨。此时,据蒙娜丽莎在业内推出首块陶瓷大板,已有11年时间。

自2017年以来,陶瓷大板频频“刷屏”行业展会。这背后,是包括蒙娜丽莎、简一大理石瓷砖、新中源、新明珠在内的佛山众多陶瓷企业瞄准新风口,纷纷涉足这一领域。目前,在南庄镇华夏陶瓷博览城的新明珠展厅里,摆放着一块1.6米×3.2米规格的大板,属国内大板规格里面鲜有的大尺寸。

“发展至今,陶瓷行业已从小规格进入‘无大板、不品牌’的时代。”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大板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认为,大板相比于小规格瓷砖,在装饰场合具有优势,甚至可以部分替代其他石材、玻璃、皮革等材料。

事实上,业内认为,陶瓷大板已经超越其定义范畴,如果将其看作一种“石材”,可以实现在衣柜、橱柜、桌面等多场景“跨界”应用。但缪斌同时指出,大板生产、施工标准、价格等方面问题,正成为产品推向终端市场的一道门槛。

他举例,由于价格高,大板多用于“高大上”的场所;体积大,又使大板运输困难,在很多情况下进不了电梯门,难以送进家庭。不仅如此,标准的缺失还可能导致市场产品“鱼龙混杂”。

为加快破解这些“痛点”,当日,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大板研究中心在新明珠陶瓷集团肇庆禄步厂区挂牌。据介绍,该中心将聚合国内外智力资源,推动陶瓷大板产品研发、产学研融合成果转化和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其中,新明珠将发挥载体作用,依托其生产、科研力量,集中解决大板领域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降低产品生产、应用难度,并与协会一同推动大板标准落地。

在缪斌看来,任何一款新产品从推出到成长,离不开全行业的“合力”。“比如在标准领域,我们将着力解决2个问题,一是大板面积如何界定,二是其强度与其他现有产品如何匹配。”缪斌说。

大板背后的产业升级

科研实力成重要“砝码”

推出以大板为代表的新产品背后,是佛山陶瓷企业在绿色生产、智能制造领域的“角力”。“包括大板在内,陶瓷产品的生产是朝着柔性化发展的,这对企业的制造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缪斌说。

在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大板研究中心挂牌同日,新明珠举办了“新明珠当代陶瓷研究院”落成典礼,该研究院也被称为中国建筑陶瓷行业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的孵化平台。

据介绍,该研究院是立足企业的科研单位,以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陶瓷文化艺术设计应用及大板研发为研究领域,设置了产学研创新中心、大板研究中心、陶瓷艺术创作应用中心。

现场,研究院聘请广东省建材协会创会会长吴一岳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高级顾问陈丁荣教授为顾问,聘请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广东陶瓷协会、中国工业陶瓷协会为顾问单位。

“也就是说,大板研发是研究院工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研究院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新明珠陶瓷集团常务副总裁叶永楷表示,未来,新明珠将借此加强全球技术、人才引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自去年9月研究院揭牌以来,新明珠斥巨资与西斯特姆、意达加、陶丽西、史帝华夫等先进装备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并已建成了行业首个绿色智能制造工厂。

【来源】南方+

【撰文】华声宇 叶洁纯

  • 上一篇:佛山办结全省首宗新《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件
  • 下一篇:大喜事!粤北地区首个农产品电商产业园落户乐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