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城区祖庙街道,居民只要注册登录“共享社区”APP后,就可以与社区邻里共享技能和物品等。完成共享后,还可以获得积分奖励。通过科技手段助推社区治理,城市“熟人社会”正在禅城回归。
今年7月份,禅城全面启动“共享有效社区”党建项目,旨在通过党建引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社区聚合力,推动社区治理向基层下移,构建社区信任机制,让睦邻友好关系重回城市社区。截至目前,共享有效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共有2844名党员、超2.3万名群众参与,提供共享物品超1.2万件,共享技能9大项20余种技能,受益人数超1.3万人次。
9月15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主论坛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代表和专家学者,禅城就如何打造共享有效社区进行了主题分享。与会的权威专家认为,禅城通过引入共享理念重新塑造“熟人社会”的做法,对于弥合城市生活的割裂是很有价值的探索。
以共享重塑熟人社区应对新挑战
禅城打造共享有效社区是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近年来禅城区在经济与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熟人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逼近1:1,人口老龄化加快。其中,祖庙街道31.6平方公里的面积有60万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超95%,60岁以上户籍老人的比例更是超过20%。
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带来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不断增大,居民诉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动态化等挑战,带来了一系列社区治理新难题。
以祖庙街道塔坡社区为例,该社区属于禅城的老旧社区,共有3000多户居民,居住人数超1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500多人,独居老人较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突出;与此同时,在包括同兴社区在内的一些新兴社区,新佛山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60%,但由于对佛山本地文化和生活环境不熟悉,缺少邻里沟通,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很低。
“跟以前相比,现在我们进了家门后,手机和电视就成为我们联系外界的唯一纽带,我们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不关心周围邻居发生了什么事情。”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认为,这种“陌生人社区”的普遍存在为基层治理带来隐忧。
针对这些痛点,以问题为导向,去年下半年,禅城以城市老旧社区最集中的祖庙街道为试点,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促进共享为主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重构社区信任机制,逐步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有效社区。
“通过实实在在交往,让居民了解对方。通过共享社区的建设,让社区更加温暖。共享社区成熟后,社会治理就会变得简单,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了,矛盾也少了,群众获得感也更多了。”刘东豪说,共享有效社区建设,表面上看是在社区里面搭建资源的共享平台,不要造成资源浪费,实质是想通过物质交换和技能互助重构人与人的信任,找回当年邻里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温暖感。
构建生活共同体让群众成社区治理主角
在第三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认为,社区治理的一个核心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要动员居民参与激发社区活力,通过赋权和赋能实现社区的自我组织。
这正是禅城社区治理改革的原点和路径。禅城建设共享有效社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居民参与,让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禅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木全在分享禅城做法时表示,为了调动居民参与,禅城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小区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党员、流动党员、“三官一师”等群体的领头雁作用,把他们的技能和所能提供的志愿服务录入到系统,率先提供志愿服务,活跃小区共享氛围,带动身边居民参与。
为了打破社区隔阂,禅城在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创新引入“区块链”理念,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结合,通过IMI身份认证进行实名注册,由政府为个人信用“背书”,确保共享社区建设能在互相信任的情况下开展。
禅城还在共享有效社区引入“积分银行”,通过志愿服务的全程留痕及身份的有效认证,居民提供服务可获得“爱心积分”,“积分”存入“爱心银行”,当居民有需求时,可在“银行”里支取“积分”获取服务。实现“服务得积分、积分享爱心”的良性循环。
通过一系列探索,禅城初步理顺了共享有效社区的运作模式。为进一步激活社区“沉睡”资源,促进社区居民互惠互利,禅城专门打造了共享社区“线上”APP,将居民群众可共享的资源、所需的服务信息发布在平台上,“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可在系统上智能对接,让共享行为简化为“掌上动作”。
在线下,禅城积极拓展社区互帮互助渠道,通过搭建“共享小屋”等物理空间,有效激发了社区活力。在塔坡社区,“共享+”小屋的搭建让居民可以相互共享图书、工具、玩具、衣物等闲置在家的物品,也可以与邻里分享自己的技能,甚至是共享彼此的空余时间。通过在邻里之间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共享模式”,让社区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架起邻里之间联络沟通的桥梁。
此外,针对社区老人、儿童较多,以工薪阶层为主的特点,塔坡社区也积极开展各类互助活动。“通过开展图书共享、公益微课堂、物品共享、儿童助托等活动,我们以邻居之间的互助共享,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氛围。”塔坡社区党委书记谭翠婵介绍。
目前,共享有效社区的建设已在全区有序推进并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共有2844名党员、超2.3万名群众参与,提供共享物品超1.2万件,共享技能9大项20余种技能,受益人数超1.3万人次。
拓宽共享外延推动志愿服务良性循环
从社区治理的共建共享出发,禅城共享有效社区在不断丰富内涵的同时,共享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宽,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和服务共享。
其中,祖庙街道通过建立微服务中心线上信息平台,集合主动匹配及推动、服务下单、订单受理、定位服务、评价、监督等功能模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包括市民、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在内的各种中介组织和机构搭建需求与服务精准配对的平台。
目前,全街道59个村(居)均已纳入到该服务中枢系统,平台连接包括平安通、长者饭堂、家政服务、医务社工服务、家庭综合服务等资源249家,180余项社区专项服务全部纳入共享服务网络,形成实体服务网络的一体化,并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及分析系统,实现服务的精准对碰,推动服务量的快速增长。
以长者饭堂为例,就采用了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社会资助一点、居民自费一点的多方共享参与形式,每天为超过850人提供现场用餐,享受政府送餐服务人数82人,辐射社区自费送餐服务的超过100人。
在线下,禅城以辖区17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合服务为主要手段,打造综合型的社区共享服务主阵地,根据各片区的人口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共享服务。
以同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同兴、北江、新城等9个社区居委会,新佛山人占多数,并且以年轻家庭为主,孩子的教育备受关注。针对该片区新佛山人较多的特点,同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定位在促进新佛山人融合。中心以“新家园,心融合”的服务理念,为片区居民提供“新兴向融”“青雁学堂”“睦邻驿站”“家庭学院”等服务项目,并通过开展“粤讲粤正”粤语班、新公民城市体验营、公益微课堂、图书漂流等活动,加强社区和居民之间、邻里之间的互动。
目前,同兴社区发掘辖区名师就有7人,负责组织社区书画、舞蹈、乐器的活动;由社区培育孵化并在街道备案的社会组织就有“童心书画”志愿服务队、“明师慧”志愿服务队、社区探访志愿服务队、“健康进社区”义诊服务队等9支队伍。通过引导居民和辖区单位共同参与,让居民从被动的服务享受者成为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的主要参与者和提供者,推动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
“社区在英文里是共同体的意思,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社区都不是共同体,造成城市生活的割裂,禅城通过共享打造熟人社区的做法很好。”在第三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表示,外来人口对广东发展贡献很大,禅城重建熟人社区是很有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