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良好的山水生态正是惠州的最大优势之一。然而,由于涉水行政部门多、职能条块分割,治水往往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甚至“九龙治水”现象,难以形成最大合力。今后,这种局面在惠州将得以改变。
作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惠州将推进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大水务”呼之欲出。近日,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政府办公室出台《惠州市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这项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惠州将剥离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等6个单位承担的事务性水务工作,由重组后的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一承接。
在日前惠州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动员会上,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表示,要推动惠州生态文明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一流生态环境支撑。要以供排污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控制水污染增量、减少水污染存量,实现标本兼治,以全新治理模式,从根源上、体制上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
记者了解到,惠州将在9月底前重组市水务集团,变为惠州市政府直管,负责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供排污一体化运营管理。这意味着,今后惠州的涉水事务性工作不再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战”,而是统一归口到市水务集团这个市属国有运营平台,凡与“水”有关的事务性问题,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找这一个集团就可搞定,从而提升城市水务运营管理效能。用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就是使“九龙治水”变“一龙治水”。
整合“大水务”打造国内领先企业
理顺各部门的涉水职能,是供排污一体化改革的关键。
《方案》明确,根据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剥离涉水行政部门承担的事务性水务工作,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整合涉水相关资源资产集中经营管理,建立集供排污为一体的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闭合链条,逐步推进市、县(区)供排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
具体来说,惠州将坚持政企分开原则,重组市水务集团,明确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市政府直管管理体制。9月底前,将完成编制市水务集团重组方案以及选配领导班子。
重组后的市水务集团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用人制度,负责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供排污一体化运营管理,打造国内领先、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水务综合运营企业。
如何进行重组?惠州将按照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三大业务板块一体化方式,对市水务集团组织架构进行改革调整,明确由市水务集团承接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环卫局、市园林局、惠城区6个涉水行政部门依法转移的事务性水务工作,形成“大水务”集团。
当然,重组后的市水务集团“独揽”这些工作,并不意味着就不受其他部门的监管。《方案》强调,市水务集团接受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督管理指导。市政府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市水务集团供水、排水和水污染治理等职责开展绩效评估。
李贻伟强调,各涉水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支持参与推动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县(区)可参照市改革方式,深化现有的水污染防治机制体制改革,逐步构建市、县(区)供排污一体化格局。市水务集团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新的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不断提高居民供水质量,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供排污一体化改革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