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东莞松山湖片区抱成团,分工又分利

时间:2018-09-27

今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成了“网红”——华为终端总部的落户,让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103平方公里的园区。

翻开东莞市地图,松山湖高新区(下称“松山湖”)位于东莞地理几何中心,自松山湖新城路到生态园大道贯穿南北,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石排、茶山六镇环绕园区。这里被称为“松山湖片区”。

片区内坐落着华为终端、华勤通讯、蓝思科技等一大批行业龙头的研发基地或总部,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建设的中子科学城也在其中。

2017年3月,松山湖片区成为东莞实施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先行区——市委常委挂帅的松山湖片区推进园区统筹组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六次片区统筹联动发展联席会议、六大利益共享机制……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让曾“各自为政”的一园六镇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齐想,力往一处使,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情况下塑造了片区统筹组团发展的新格局。

南方日报“十城演义”调研组走进松山湖,解读以高新区带动片区发展的“松山湖密码”。

从“一条线”到“一大片”

“创新中轴线”撑起片区发展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每年都会公布国家高新区评价(试行)结果。2017年,松山湖名列第23位,在省内高新区中排名第3,在省内地级市高新区中排名第1。而在2013年,松山湖位列全国第53位。这意味着,过去5年,松山湖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平均每年进步6位。

今年上半年,松山湖经济总量为330.15亿元,首次超越虎门、长安、东城、南城、厚街五个传统经济强镇(街道),成为全市冠军。

驱车在松山湖园区奔驰,被称为“创新中轴线”的松山湖新城路—生态园大道纵贯南北,两侧集聚了园区大部分的创新资源。其延长线南连深圳大沙河创新走廊,北接广州增城山水新城,成为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在东莞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此,松山湖片区责无旁贷成为东莞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先行区。

松山湖片区包括松山湖高新区、石龙镇、寮步镇、大岭山镇、大朗镇、石排镇和茶山镇,形成“一园六镇”的格局。

松山湖片区统筹办有关负责人说,松山湖创新资源集聚,但可开发建设的存量土地有限,单靠自身承载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对全市转型升级、高水平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而周边镇虽然有一定产业基础,也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城市建设标准较低等问题。

东莞提出的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是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情况下,以园区统筹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为核心,将片区内的多个发展单元组合成一个大片区。

松山湖引进培育的各类资源能够在周边镇合理配置,快速助推周边镇创新发展。松山湖高质量发展也有了更广阔的腹地。统筹的效果有今年上半年数据为证——松山湖片区以全市19%的土地,创造了全市23.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30.9%的规上工业增加值,税收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值19个百分点;片区的市场主体增长了24%;片区6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的158.7%……松山湖已然改变了东莞镇域经济发展版图。

纵观今日之东莞,以松山湖为核,以六镇为边,“创新中轴线”贯穿其中,东莞的中心地带崛起了一个近似“中”字形的创新集聚区域——松山湖片区。

分清工,分好利

园镇“七兄弟”共享六大红利

松山湖片区的成功,在于构建“1+6”园区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其关键是良好的统筹协调运作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简而言之,一园六镇“七兄弟”要分清工、分好利。

2017年,松山湖片区推进园区统筹组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称“片区统筹领导小组”)成立,由市委常委任组长,园区、镇区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和组员。领导小组以联席会议形式研究决策片区统筹组团发展的重大事宜,截至今年8月已召开了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影响片区发展的重大事项。

联席会议议些啥?打通“断头路”、共治水污染,整合发展资源——谁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应该干成什么样,“七兄弟”都有本“账”。分清楚工作,也要分好红利,这样才能调动“兄弟”抱团发展的积极性。

松山湖片区构建了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合作开发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招商、共建科技园区和平台等六大利益共享机制。合作开发项目、联合招商是其中与地方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

“我们寮步是受益者。”寮步镇招商分局副局长林洁很感慨。去年12月,松山湖片区首次组团亮相2017深圳招商推介会,签下29个项目总金额超250亿元。其中就有寮步耀晋光电高新产业园。“松山湖有‘金字招牌’,外界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可都大大提升。”因为“傍”上了松山湖,寮步选择企业底气更足。“现在纳税低的企业很难进来,我们招商的很多企业纳税达到甚至超过每亩100万元。”林洁说。

松山湖招商局工作人员陈妹容说,在联合招商上,松山湖推荐了一大批更适合周边镇环境的企业前去,镇也会推荐高端研发企业和机构进驻松山湖。而在项目合作上,东莞国企松山湖控股旗下子公司与6个镇属集体企业分别成立了合资公司,按出资比例对项目收益进行分配。

共建科技园区和平台的利益共享机制,则着眼于片区科技创新要素分配。松山湖规划建设120亩研发主题园承接周边镇研发项目,大岭山镇拓斯达、石龙镇众生药业等研发总部项目进驻意愿强烈。同时,围绕片区主导产业,松山湖统筹建设一批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和其他一些城市专注财税的分利模式不同,松山湖片区将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也纳入共享机制。这也是人才选择松山湖片区的重要考量因素。

松山湖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丰富,到2020年还将每年新增一所学校。即便如此,也难以完全解决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问题。为此,松山湖采用园区学校输出办学理念和管理团队的方式,与周边镇共建学校。松山湖教育局教研中心主任唐维伦说:“在输出优质资源的过程中,园区也购买学位,缓解园区内企业员工子女入学的需求。”

除了利益共享,松山湖也在“反哺”周边区域。2017年起三年内,与松山湖接壤的51个村开展改造升级工程,均可申请最高1000万元的财政补贴。松山湖财政预计为此投入5.1亿元。

审批服务前移“踩油门”

力推产业协同提质增效

如果把松山湖片区比作一台小汽车,片区统筹领导小组是方向盘,按照市委、市政府期望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六大利益共享机制有如离合器,协同好了才能不拖后腿,而为这辆汽车加速还要踩下“行政审批服务片区前移”的油门。

东莞市规划、发改、国土、交通、工商五部门设立了五个直属分局,均在松山湖园区内,直接承担和履行各领域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共299项,减少审批环节72项。片区内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缩短2天至2.5天,实现“片区事,园里办”。

东莞市交通局松山湖片区直属分局局长谭铄斌说,今年6月,片区一家重点企业希望开通途经企业的公交线路,在直属分局协调下2个月就完成线路调整。“如果按以往程序层层报批,肯定比这个时间长。”他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的深化,有着约3000项市级行政审批服务权限的松山湖,对产业布局给予更多关注。

根据相关规划指导意见,松山湖原则上只引进总部型、研发型和发展潜力大的高科技型企业,以发展“企业总部+科技研发服务业”为主,形成片区产业服务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周边六镇作为园区支撑,依托原有传统优势产业,主动承接园区创新资源外溢。

外界还在津津乐道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时,松山湖已在瞄准更高端的产业布局。就在几天前,上海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松山湖携片区内近20家机器人企业抱团亮相,与库卡、发那科等机器人老牌企业同场竞技,是少有的以片区名义参展的单位。近年来,松山湖机器人“军团”不断成长壮大,参展企业从最初的寥寥数家增加到本届的近20家,参展形式也从单纯的抱团参展演变为有多家明星企业独立参展。

目前,松山湖片区确定了16个重点发展先行区,中子科学城是其中之一。中子科学城管理局副局长何超凡说,片区将重点围绕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技要素开展工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示范区域。

更值得关注的是,松山湖片区正在逐渐告别“速度情结”,迈向创新集聚的“高质量发展”。2017年,松山湖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1家,高企保有量位居全市前列。整个片区高企数量更达到近900家。可松山湖科技创新局副局长任耀新说:“数量虽然重要,但我们现在更看中质量。这些高企中有多少能成为规上企业,多少能成为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这个多了才说明我们发展质量上去了。”

松山湖有着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6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比重5%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可以预见,在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下,松山湖的发展红利一定会给整个片区带来新的惊喜。

■聚焦

20载旧貌换新颜

松山湖派了千万“大礼包”

茶山粟边村的“意外之喜”

9月14日,东莞市茶山镇粟边村,村党工委书记陈卢效显得很高兴:“松山湖给予的1000万元村居改造经费,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个‘意外之喜’!”

去年底,作为首批获得松山湖财政支持的村居,粟边村即将拿到由松山湖财政支持的最高1000万元改造经费。“这笔经费将用于村内道路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陈卢效说。

这是松山湖“让利”周边区域的生动缩影。当年,为支持松山湖高新区建设,紧邻园区的粟边村被征收了部分土地,而且是工业基础最好的一块地。该村的面积由原来的3.5平方公里减少为1.33平方公里。

由于一直以服装、五金等传统产业为主,粟边村的发展并不算快。“沿村大道都是粟边村自己掏钱修建,粟边村村委会年收入600多万元刚刚够开支。”陈卢效说。2012年,粟边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但目前在茶山镇各村中排名仍靠后。

曾经一段时期,村子20年来没变过样,村内道路不畅、村子出入口由于鸡、鸭养殖带来大量异味,垃圾成堆,村民改造村居环境的期望越来越迫切。

2016年,茶山镇提出“一村一品牌”计划,粟边村旧有的环境面貌得以改变:三层高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三口连片的鱼塘摇身一变成为村民活动的文化广场,村内铺设了两公里巷道,走路不再坑坑洼洼。

如今,粟边村扭转了“20年不变”的脏乱差局面,成为“东莞市文明村”,吸引周边18条村居相关负责人前来取经学习。环境的优化也让其周边厂房租金翻了一番。目前,粟边村集体厂房租金由原来10元/平方米提升至15元/平方米,最高可达21元/平方米。此外,在茶山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粟边村将会加大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预计2021年粟边的经济收入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番。

基于此前完成的环境改造,粟边村成为首批分享松山湖发展红利的村居之一。“我们很幸运,有了这笔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村里的开支。”陈卢效说,在拿到松山湖给予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后,茶山镇在今年起的3年内,每年也会配套500万元的经费。这意味着,粟边村每年只需出资100多万元即可开展较大规模的提升改造工程。

陈卢效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希望各项改造提升工作能够快些、再快些。“我们计划将村里的铁皮房和破旧房子拆掉,改造成一栋村民安置房,同时还计划将村内现有的7000多平方米厂房拆掉,改成村民居住的回迁房,为适龄结婚的村民解决住房问题。”陈卢效说。

■手记

“网红”高新区为何“焦虑”?

今年3月,由松山湖发改局直属分局牵头,松山湖片区探索建立起片区经济运行监测机制。“每季度形成的数据报告会提供给园统办、各镇街及相关部门,便于大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东莞市发改局松山湖片区直属分局局长罗明佳说。

片区经济运行监测的对象是松山湖园区和周边六镇,主要对当地经济形势进行逐月、逐季度分析。这一做法将过去分散在园区和各镇的数据盘活起来,提升了片区整体经济工作的预判性、协同性和科学性。

在监测中,相关部门敏锐地发现,东莞智能手机产业规模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产业增速和市场规模不可能无限制地提升。松山湖作为东莞的创新集聚高地,必须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片区经济运行监测机制是松山湖“焦虑”的缩影。若将时间轴拉长,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焦虑”贯穿在松山湖乃至东莞的发展历程中。

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三来一补”产业成为东莞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器。但东莞并未沉迷在“三来一补”带来的红利中,2006年,东莞启动“科技东莞”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推动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增加到20亿元。2018年,专项资金已达30亿元。

“放眼全国,东莞是较早意识到科技创新重要性的城市之一。”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评价说。

近年来,华为项目的落户让松山湖成了“网红”,而东莞也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频频发力。今年8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首台、全球第四台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这一设施将为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世界前沿科技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它为松山湖这个“网红”增添了新的魅力。

而在2007年,东莞引进散裂中子源项目时,外界并不理解为什么“三来一补”为主的东莞要花大力气引进这样一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它除了研究还能为东莞创造什么?”这是11年来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11年后的今天,以散裂中子源为重要依托,中子科学城在松山湖加速崛起,越来越多的高端创新人才、项目正加快向此集聚。这一经历长期孕育并即将迸发的创新力量,超出了人们当年的想象。

今天的松山湖有了新的目标,但它对产业发展的“焦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东莞将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重点产业,其中,有6个产业重点布局松山湖。这正是在“焦虑”下,松山湖谋求高质量发展最好的证明。

松山湖的“焦虑”也是东莞的“焦虑”。它折射出一个高新园区对创新驱动下高质量发展的追求,这也是一个园区、一座城市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

撰文:李欣 王雅铄 段思午

统筹:郑佳欣 赵越 袁纪琦

策划:何又华 林焕辉

  • 上一篇:禅城引入“黑科技”,推动八大领域政务公开
  • 下一篇:禅城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让信息获取“又快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