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推广无人机植保,提高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水平。南方日报记者 乌天宇 摄
时值秋分,在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的一片水稻田中,阵阵稻香从禾叶中飘散出来。还有一个多月,这批晚稻就可以收获。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合作社今年的晚稻田中还暗藏“玄机”:一群群稻田鸭、稻田鱼在稻田中散养,在产出高档有机稻米的同时,这些共生的鱼禽大大增加了种植水稻的附加值。
推广稻—鸭—鱼综合种养是惠州市探索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课题之一,也是农业现代化新发展理念在该市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惠州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绿色农业为导向,立足保护农村生态,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新方式,扎实推进农药、肥料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普及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动乡村生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南方日报记者 乌天宇
综合种养开启农业绿色防控新空间
站在长宁镇绿色防控示范田的田埂上,面前绿油油的水稻并没让人感觉有何不同,但当合作社负责人用竹竿在田间敲打几下,就听见在这片绿色稻叶中传来“呱呱”的鸭叫声,而随后用渔网在旁边田块水中一捞,只见几条银白色小鱼在网中蹦跳。
“这已经是繁殖后的第二代鱼了。”鼎峰生态专业合作社技术员郑镇波告诉记者,在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指导下,合作社拿出400多亩水稻开展绿色种植方式的探索,重点是发展稻—鸭—鱼综合种养。其中,鱼稻共生田块每亩地投放500条鱼苗,而鸭稻共生的田块放养30只种鸭,在早稻的试验中效果显著。
“鸭鱼稻共生种养真正实现了农药化肥零增长的绿色生态理念。”市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科科长李华指出,稻田中由于有鱼、鸭的存在,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但却可利用以田间害虫、杂草为食的鱼鸭除虫除草,而鸭群在稻田中走动可疏松土壤,鱼粪、鸭粪还可用来肥田。
没有了农药、化肥,是否能保障种植者的收益?已经有了早稻的经验,郑镇波对这一茬晚稻的收益并不担心。他粗略计算了一下,在这种种养方式下,每亩可产出稻米干谷600斤左右,虽然比普通种植方式每亩要少产出100多斤,但是稻田鸭可以养到6斤重,以每斤10元鸭肉计算,每亩地又可以增收1200元,每条3两的稻田鱼可令每亩增收3000元,抛去种苗、少量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的成本,利润率直线上升。
在与传统施用大量农药化肥的稻田对比后,这种利用物种间互利共生的生态种养,既可生产出更多的绿色、有机稻米和水产品,让种植者可以在农作物品牌品质上做文章,还最大化的发挥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效益,与自然界的良性生态循环不谋而合。
鸭鱼稻共育方式的成功,为惠州农业绿色化进程制造了更多发展空间。据悉,在保证种植效益的前提下,该市还在积极探索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不同作物的病虫绿色防控方案,包括“生态调控+释放天敌”“稻田养鸭(鱼)+性诱+生物防治”“灯诱+性诱+生物农药”等。
目前,惠州已成功推广包括水稻、蔬菜、果树、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78个,示范面积累计近1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约160多万亩,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7%,走在全省前列。
专业化统防统治
服务团队在惠兴起
如果说生态种养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主导思想,那么面对农业病虫害这种不确定因素,专业化统防统治便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几年前,博罗县观音阁镇彭村的水稻种植户还在使用后背式喷雾器人工施药,不但工作效率低下,防控效果也不尽人意,不同田块不能在同一时间对害虫全面扑杀,容易令种植户反复用药,超过农药安全剂量,既影响生态环境,还存在农药中毒风险,难以满足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
随着植保无人机的出现,该村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得到了改善。
“各服务队注意,起飞!”一声指令下,在博罗县观音阁镇彭村的水稻田上,4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稻田上方低空掠过,农药借助风力被均匀地喷洒在水稻上,不到十分钟,十几亩的稻田便全部施药完毕。
目前,彭村已经有1200多亩水稻采用了水稻无人机飞防服务,由4家服务团队共同完成。“860亩水稻我们可以在2天内完成飞防任务。”金燕农资飞防服务队负责人巫金胜告诉记者,飞防队以防治水稻的三虫两病为主要任务,一般在早上6时—10时期间工作,工作效率远超人工,也不会存在农药浪费的情况,降低了用药成本。
据了解,随着惠州农业相关技术部门的推广及媒体宣传,植保统防统治的理念慢慢深入人心,类似金燕农资飞防服务队的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团队也在悄然兴起,受到越来越多种植者的信赖。
记者获悉,惠州计划今年实施统防统治面积413.4万亩次,目前已完成320万亩次,其中植保无人机飞防面积15.7万亩次。但在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方面,目前在惠州市工商部门登记或注册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团队仅有13家,拥有无人机21台,队员133人,依然存在覆盖率不高、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壮大这类组织团队是接下来该市农业部门的重点。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农业绿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继续推动统防统治专业团队的建设,让农业绿色化在惠州不留死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惠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