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东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纲领性文件出炉,提出“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三步走”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为五大着力点,统筹谋划全市乡村振兴工作。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黄江镇如何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新路径?近日,黄江镇委书记叶锦锐接受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专访。
“对于黄江来说,关键是要把临深优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结合起来,把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让优势成为生产力和价值。”
近日,黄江镇委书记叶锦锐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要立足镇情实际,充分发挥“临深优势”,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强化、产业集群优化、生态建设美化、乡风文明培育、生活品质提升”五大行动计划,助推乡村振兴。
黄江镇地处东莞市东南部经济带的腹地、莞深融合发展的前沿地带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而且是东莞市东部产业园片区连接深圳的唯一通道,各种资源、要素、物资汇集于此。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黄江镇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
将田美社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试点
从东莞市首批村级体制改革社区示范点到东莞市首个真正拆除整个旧村庄的农民公寓改造项目,从投资近百亿元、占地650亩的“国际创新生态城”到预计总产值达800亿元、年税贡献超80亿元的星河互联网小镇……近年来,黄江镇发挥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加大招引力度,吸引了大量深圳产业资源向黄江外溢,各乡村的发展成果备受瞩目。
“今年,黄江镇村组一级经济增长要远高于往年,且各农村经济组织以往仅靠厂房、物业出租,现在更多地依靠‘旧改’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更可持续,效果更明显。”叶锦锐告诉记者,通过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镇在产业发展质量、生态宜居水平、乡风文明程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各乡村纷纷引进星河互联网小镇等优质项目,发展的前景更好更可期待。
根据可移植性、可操作性原则,黄江镇选取经济发展良好、党建成果显著、乡村基础扎实的田美社区为试点,以“1+5”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黄江有序开展。
“田美社区区位条件好、工作基础好,特别是党建工作基础和产业发展基础都较为扎实,容易形成试点效应。”叶锦锐表示,争取将田美社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形成良好经验,为镇内其他社区发展提供可移植样本。
目前,田美社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无土工程”建设,强化村容保洁、道路美化、绿化养护,积极向深圳、香港等地汲取经验,用最新绿化技术全面整治社区内道路黄土裸露问题,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彻底消除道路绿化不达标、黄土裸露、杂草丛生等脏乱差现象,形成“出门见绿、推窗见绿、登高见绿”的“十分钟生态休闲圈”。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作为东莞市首批村级体制改革社区示范点之一,田美社区以“美丽幸福村居”为核心,将“三旧”改造和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相结合,一方面引入产业用房、配套商业、配套公寓等多种物业形态,另一方面升级田美社区聚富路等重要道路,打造田美综合示范区的重要入区主干道,形成与田美广场、文化公园、梁氏宗祠、缅怀园和即将建设的党史展馆等相协调、相一致的文明长廊,全面提升社区品质。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理利用农村宅基地,田美社区圆了村民的“住房梦”。金湖郦城农民公寓是东莞首个真正拆除整个旧村庄的改造项目,现在里面共有1000多户田美社区居民。
“接下来要加快乡村建筑更新,合理利用农村宅基地,全面进行改造升级,不断培育民众城市意识。”叶锦锐告诉记者,今后黄江将以金湖郦城为样板,建设精品商住区,配置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健身室等文体娱乐设施,创建“和谐社区、温馨邻里”的绿色生态小区,改善社区整体形象。
引入新工业理念打造一批“智能工厂”
近年来,黄江成为莞深两地的聚焦点,更成为资本投资热地,深圳企业纷纷前来建厂投产,高端人才也热衷在这里投资置业。
从全国领先的磁悬浮中央空调制造基地和销售服务机构,到全球规模最大的商用车、游艇液位传感器、尿素传感器及仪表生产商,很多驰名中外的优势科技企业均藏身于黄江镇毫不起眼的小乡村里面。
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目标下,黄江尤其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打造“小深圳”气候的目标,将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突破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全面集聚莞深创新资源,剑指“莞深创新融合发展先行区”。
“黄江是东部产业园片区连接深圳的唯一通道,东部产业园片区的各种资源、要素、物资都要通过黄江这个通道来输送。”在叶锦锐看来,黄江镇本身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还形成了强大的产业优势,“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好这些优势,那对黄江来说,是最大的浪费。”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根本途径,而叶锦锐则将“临深优势”看作是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加快集体经济增收,需利用深圳、松山湖高新区的产业辐射,带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调整和集约发展。”叶锦锐表示,在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的基础上,提升农村工业项目建筑密度,全方位提升工业项目单位空间产出。
为了增加集体资源开发和服务经营性收入,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叶锦锐提出要在土地利用方面做好“加减法”。在土地粗放利用上做“减法”,按照“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将落后淘汰产业逐步转移到社区边缘地带;在土地集约利用上做“加法”,在土地资源、用地指标日渐紧俏背景下,强化项目招引的选择性和导向性,引进高附加值项目,向集约发展模式转变。
此外,更要用活用好“旧改”政策,借助现有“工改工”政策,升级改造铁皮房、仓库等劳动密集型工厂,为企业开展自动化提供硬件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加大优势传统产业和重点企业技术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对优质创业项目、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予以乡村振兴基金的“孵化支持”。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此次访谈中,叶锦锐还特别提到要更新产业建设体系,引入新工业理念,引导辖区企业强化“互联”意识。“各社区要将生产设备、工厂、供应商和客户密切联系、集群布局,打造一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的‘智能工厂’。”在他看来,唯有如此,方能逐步引导社区承接更多临深优质产业外溢,实现产业高端化、空间集聚化、生态低碳化的发展目标。
坚持以党建为各项工作的引领
走进田美社区的党建主题公园,沿着党建长廊、文化景观区徐徐前行,党建先进人物、党建成果、党建名言、党建故事等元素,通过雕塑碑石等一一呈现在众人眼前。
“黄江的乡村振兴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各项工作的引领,在近年来党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党建工作成果。”叶锦锐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黄江以田美社区为试点,抓好党史展馆、非公党建阵地、党建主题公园建设等工作,通过挖掘和利用党史教育资源,将田美社区打造成为黄江党史宣传教育的新窗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让党风党建融入其中,让群众在休闲散步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党建内容,接受熏陶,推动形成全民学习党建新氛围。
“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依靠党建工作创造的巨大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推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风文明、民生建设等工作。”叶锦锐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黄江将始终以创新“学习型”党建、“智慧型”党建、“联动型”党建以及“制度型”党建为目标。
去年,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实效性学习渠道和锻炼平台不多的现状,黄江镇率先构建基层党员干部“双拓双增”成长机制,为肯学习、敢担当、能办事的基层党员干部搭建发挥才能的平台,促使党员干部通过有效锻炼迅速磨砺成长。
叶锦锐表示,为了给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与企业搭建定期沟通学习的平台,黄江定期邀请优秀企业家为全镇党员干部就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等热点问题与全镇党员干部分享交流,通过开展“开放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紧扣基层治理、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增值能力等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结合最紧密、最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素质,引导党员干部提升研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此外,黄江正在积极构建全镇智慧党建系统,将党员档案管理、党员学习园地等工作进行整合。
“在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开展集中学习的基础上,依托智慧党建、黄江党建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载体,深入挖掘和培养分散在各个党支部的网络宣传员。”叶锦锐说,创新“智慧型”党建一方面破解党支部部分流动党员因组织生活时间地点与工作冲突,参加党内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促使党务工作者与党员群众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提升党建工作效能。
近年来,黄江镇在全市率先打造出党建“1+N”制度体系、积分制入党、干部成长工程、社区版“微权清单”以及基层党员干部“双拓双增”成长机制五大党建品牌,并以品牌理念抓党建工作,走出一条品牌引领、典型带动、以点促面、整体提升的新路径。
“五大党建品牌既是黄江镇的一张名片,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叶锦锐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制度型”党建创新,重点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党内民主、党内监督、组织生活等方面制度执行力度,试行基层党员干部积分制管理,细化量化形成具体的评分标准,完善基层年度党建工作述职以及评议考核,并严格按照《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调整办法》,科学设置农村党组织书记“进退留转”,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工作积极性,推动党员干部权力真正用来为群众办实事。
“为了破解乡村振兴中的基层难题,黄江还将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建、机关党建、行业党建共驻共建。”叶锦锐表示,接下来将巩固和扩大与建设银行进行的“镇银共建促倍增”的活动成效,探索“社区—辖区单位—群团组织—企业商铺”“四位一体”共建共治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动驻点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开展,着力形成全面统筹、整体推进的城市党建机制。
■对话
叶锦锐:
构建智慧党建系统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南方日报:截至目前,黄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叶锦锐:通过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产业发展质量更高。今年1-8月,全镇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6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排全市第2位。从村组一级层面看,两级总资产25.6亿元,同比增长8.7%,经济增长要远高于往年,且各农村经济组织以往仅靠厂房、物业出租,现在更多地依靠旧改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更可持续,效果更明显。
二是生态宜居水平更高。黄江的森林覆盖率达1%,绿化覆盖率达66%,森林公园、绿道、山塘水库星罗棋布。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黄江对4条主干道路及9个主要路口节点进行提升改造,美化亮化城市道路景观。此外,黄江中学校园安全改造工程、市民体育休闲公园和城市客厅项目以及全镇公厕设施设备升级改造项目稳步推进。
在环境治理方面,黄江坚决清理回潮反弹畜禽养殖业,加大固体废物非法转移整治力度,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截至目前,黄江管网建设任务完成率达46.8%,南山坑排洪渠河段原位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基本完成,达到消除黑臭目标。此外,为了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长”的目标,黄江查处新增“两违”违法建筑113宗,拆除违法建筑超过10万平方米。
三是乡风文明程度更高。精神文明建设在各社区、农村支部开花结果,慈善助人、情系长者、救助弱者等活动经常性开展,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乡风建设、家风传承成效更加明显。
南方日报:黄江乡村振兴的难点是什么?
叶锦锐:难点有两个。一是旧改政策问题。目前全镇规划和启动“三旧”改造项目较多,但大多数项目进展不是很理想,主要是政策不够明确,特别是上级指引不清晰,导致很多项目长期拖延甚至搁置,严重影响改造进度。
二是人口严重倒挂问题。黄江本地人口3万左右,外来人口20多万,人口比例严重倒挂,出租屋众多,加上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
南方日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黄江镇一直先行先试,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党建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叶锦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黄江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各项工作的引领,在近年来党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党建工作成果。
党建工作涉及到干部创业热情、干部组织以及思想作风建设,抓好党建也是抓好生产力,基层党建是关乎地方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通过抓基层党组织治理和干部队伍建设,能增强凝聚力,提振干部队伍士气,进而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剂,从而更好地统筹推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风文明、民生建设等工作。
南方日报:黄江在推动基层党建方面,有哪些举措、目前取得哪些成效?
叶锦锐:一是“智慧党建”初步构建。构建全镇智慧党建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党员档案管理、党员学习园地等工作整合。在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开展集中学习的基础上,依托“智慧党建”、黄江党建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载体,深入挖掘和培养分散在各个党支部的网络宣传员,组建各类“党员群”“十九大学习群”。同时,带动了一批群众成为“党建粉丝”,促使他们主动参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将党的大政方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普及向群众。目前,全镇共组建了40余个相关学习群,受教育党员群众约3万人次。
二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品牌更加亮眼。在深化“小微权力清单”运用方面,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权责明晰和监督有力的基本原则,对党工委领导班子权责进行梳理,细化111条责权事项,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内容涉及基层队伍建设、党员管理、集体资产使用等多项具体基层工作,覆盖到基层党支部每一位领导班子。目前7个社区均已严格按照1∶2的比例配备党工委书记后备人选,后备干部全部都是本科学历,平均年龄39岁。
三是“两新”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全镇上下积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学习教育与各项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一方面,开展“双线微党课”活动,要求党支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党员座谈会。另一方面,以支部为单位,支部书记建立支部微信群,每周一次以上分享党建信息、视频党课等资料,进行“线上微党课”。目前,“两新”党组织通过东莞黄江党建、黄江两新党建、黄江镇“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微信等,为党员学习和工作互动提供交流平台,搭建全领域、全天候的在线学习工作平台;并通过“阳光雨”党员服务中心开展植树、送福到家、探访老人等活动,累计服务党员群众6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