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东莞40年来累计完成投资 突破1万亿元

时间:2018-09-30

  27日,东莞市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40年东莞投资和基础设施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透露,2017年投资规模1713亿元,是1978年的7447倍,年均增长25.7%。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固定资产投资成绩斐然,支撑全市经济不断向更高质量发展。1978年,东莞固定资产投资仅0.23亿元,到2017年达到1713亿元,增长约7447倍,累计完成投资突破1万亿元,达16917亿元。

  从投资结构上看,1978年,全市投资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和农、林、水利、气象等一、二产业,几乎没有第三产业投资。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不断尝试和努力,东莞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东莞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投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东莞第三产业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全社会投资比重超60%,达到62.2%,第三产业投资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最大席位。

  民间投资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前,东莞绝大部分投资都由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民间投资力量相对薄弱。改革开放后,东莞主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不断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公共服务等更多领域,相继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111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实行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等政策,积极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民间投资,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活力。

  从2006年开始统计民间投资到2017年期间,东莞民间投资累计完成7861亿元,年均增长15%,比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6.6个百分点,其中2016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从2006年的34.2%提升至2012年的56.4%,之后比重一直保持50%以上,2017年更是达到67%。民间投资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为东莞民营企业发展拓宽了空间、铆足了力量,有效促进东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前,东莞只是沿海地区的一个农业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东莞确立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旧城改造与新区开放并举的城建策略,提出以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为导向,统筹推进交通、水利、信息、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通过40年的大规模投资建设,东莞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乡面貌极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经济运行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增强。

  以交通设施为例,伴随着穗莞深城际和佛莞城际铁路动工、虎门高铁站建成通车、东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和莞惠城际铁路正式通车,东莞实现高铁、城际铁路、地铁三大轨道网络零的突破,东莞正式步入高铁时代,开启轨道时代新纪元。

  截至2017年底,东莞公路通车里程5262.33km,密度213.9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其中高速公路建设作为重点建设之一,相继建成广深沿江高速、博深高速东莞段和常虎高速虎门港支线一期以及从莞高速,2017年底高速公路里程386.79公里,较十年前翻了近一番,东莞“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基本构建完成。

  港口航运方面,东莞充分发挥紧靠货源腹地的优势,加快港口建设,推动航道改造升级,完善集疏运体系,全面提升港口航运运行效率,进一步推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以及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建设。从2013年开始,东莞港成为广东省继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之后,第四个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的新星。

  电力建设方面,2014年以来,东莞在全省内率先启动实施电网规划建设“大会战”,大大加快了电网建设步伐。截至2017年底,东莞电网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有185座,输电线路的长度达到4594公里;已形成以东莞、横沥、莞城、水乡、纵江变电站和宝安站(深圳)为中心的六大供电区域,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大幅提高。

  2017年,东莞再次启动“电网升级行动”,印发《东莞市电网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配电网可转供电率、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率、智能电表覆盖率均实现100%,建成“安全、可靠、高效、绿色”的东莞智能电网。

  • 上一篇:大快人心!万江这个涉黑性质团伙被端了
  • 下一篇:东莞:年底前实现全市60%公交车纯电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