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荔枝“减产不减收”:广州果农的“生意经”

时间:2019-06-01

去年荔枝丰产,果实挂满枝头。邬影红 摄

正值南方“龙舟水”时节,一大早,从化太平镇井岗村的种植户廖庆华便忙活起来。“现在是荔枝成熟的关键期,但雨水偏多容易生虫,得时刻照看这些树。”在村口道路旁的果林里,有着36年荔枝种植经验的廖庆华正在为自家的荔枝树疏枝打药。

今年是荔枝“小年”已成定局。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广州市荔枝成花率仅为2018年的40%,结合后期座果率,初步估计,今年广州荔枝将比去年减产60%以上。

随着荔枝成熟期的接近,廖庆华却一天比一天乐观,“照目前来看,今年荔枝产量没有受多大影响,估计达到了九成,实现了稳产。”廖庆华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合计着今年荔枝价格走高带来的收入。

面对荔枝“小年”,如何才能织好“小年”保护网,让荔枝果农减产不减收?回溯田间地头,记者还原荔枝果农在“小年”里的增收致富路。

稳产

嫁接后,果园稳产程度大大加强,加上施足基肥、勤施薄施追肥和保花保果等手段,提高了果品的质量和产量,收入也有了保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广州从化区太平镇井岗村荔枝品种大多为怀枝,种植技术比较简单,易挂果,但由于其产量易受“大小年”影响,果核大而长主要用于加工干制,价值低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从小我就与荔枝树为伴,14岁就开始跟父亲种荔枝了。村里种怀枝的人多,品种普通又卖不了好价钱,遇到‘小年’更是一场风雨一场空。”廖庆华说,早在20年前,他就主动去各荔枝产地“取经”,比较不同品种荔枝产量和口感的差别。当时嫁接技术刚刚兴起,了解到红糯荔枝的嫁接方法后,廖庆华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一口气嫁接了自家六成的果树。

通常而言,高接树嫁接会有一个过渡期,第四年后株产才能保持稳定。嫁接后的第四年,红糯荔枝迎来了丰收。“果子的产量立刻就上去了,客户反映也很不错。”一年后,廖庆华又狠下心把果园里全部品种嫁接成红糯。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嫁接后,果园的稳产程度大大加强,加上施足基肥、勤施薄施追肥和保花保果等手段,提高了果品的质量和产量,收入也有了保证。“今年种的红糯荔枝产量估计有九成,收入反而比去年增加了30多万元。”

“老廖科学种荔枝,这些年产量一直很稳定,质量又高,引得不少果农过来调研学习。”从化区太平镇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小年”里这么高的品质和产量,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红糯荔枝由糯米糍和怀枝杂交而来,是从化井岗村特有的优质荔枝品种,因此得名井岗红糯。”从化区岭南水果产业协会会长欧阳建忠介绍,从2016年开始,从化荔枝种植在改良品种方面持续发力,计划井岗红糯改良面积达5万亩,用优质改良品种保障稳产,提高果农收入。

在距井岗村20公里外的温泉镇南平村,荔枝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其中特色的双壳怀枝占到了六成以上。

“村里的双壳怀枝树几乎都是从几棵老怀枝树上嫁接育苗的,自然生长环境十分优良。”南平村种植户林榕新告诉记者,嫁接改良品种后,村里每年都会邀请农业专家对农户进行授课,农户的种植技术也不断提高,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双壳怀枝的产量一直比较稳定。“所以村民更愿意种植双壳怀枝,今年虽是‘小年’,但有些果农仍实现了增产。”林榕新说。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认为,品种和技术是影响荔枝产量的最主要原因,应该选育推广优质荔枝改良品种,改变以往小农户种植荔枝的生产方式,联合抱团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障荔枝产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品牌

从村里仅有两棵嫁接母树发展到拥有3000亩地的种植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冒充“糯米糍”荔枝才能脱手,到如今被人们视为珍果,甚至与日本荔枝一较高下。

增城仙村镇作为荔枝种植重镇,有着1600多年的种植历史,荔枝文化底蕴深厚。仙进奉是仙村镇基岗村村民所种植的一个古老而迟熟的荔枝品种,与桂味、糯米糍等大名鼎鼎的优质品种相比,仙进奉同样具有籽小、肉厚、味甜、皮红等优点,不同的是,仙进奉成熟于七月上中旬,比其他品种迟熟10至15天。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出去卖仙进奉时,都冒充是糯米糍,因为糯米糍名气大。”作为增城区仙村镇基岗村党支部书记、仙进奉品种荔枝保护开发带头人,陈浩潮始终记挂荔枝产业的振兴和壮大。“后来收购商竟然直接问基岗村民要求收购假糯米糍,因为‘假的好吃’。看准商机的基岗村村民把村庄原本的糯米糍、妃子笑等品种的荔枝树以高接换种的方式改成仙进奉品种。”

丰年做销量,“小年”做品牌。但在陈浩潮看来,无论“大小年”,有了品牌支撑,仙进奉荔枝才能够将品质转化为市场优势,以品牌提升实现农产品外溢效应,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从村里仅有两棵嫁接母树发展到拥有3000亩地的种植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冒充糯米糍荔枝才能脱手,到如今被人们视为珍果,甚至去香港与日本荔枝一较高下。2011年以来,仙进奉荔枝以高居不下的价格以及紧俏的销售势头傲视增城“群荔”,成为当地农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从化是广东最晚熟的荔枝产区之一,但通过荔枝定制,在品牌打造上跑在了珠三角的前列。

每年,从化都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荔枝节系列活动,借力荔枝发展区域经济和现代农业。近两年来,荔枝节进一步升级,从纯粹的荔枝销售转向农、旅、文等元素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旅游和文化元素。大型旅游主题活动的举办,拓宽荔枝销售渠道和产品推介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目前,从化形成中南部以钱岗糯米糍荔枝、流溪桂味荔枝、井岗红糯荔枝、温泉怀枝等优质品牌荔枝品种为主、西部以黑叶、妃子笑等普通荔枝品种为主的互为补充的岭南特色生产格局。

“荔枝品牌化能提升荔枝价值、提高农民收益。”欧阳建忠认为,提升荔枝品质,打造区域优势品牌,利用品牌的传播普及,能够带动市场消费需求。

“荔枝+”

延续荔枝定制销售方式,做好“荔枝+”大文章,推出“荔枝+生态设计”“荔枝+公益”“荔枝+旅游”“荔枝+粤菜”等定制活动。

“以前没有吃过这些品种的荔枝,过来旅游看到可以现场定树就立马定了两棵。”前不久,从北京来广州旅游的李先生在南平荔枝推介会现场定制了桂味和糯米糍荔枝树,计划到荔枝成熟的时候,邀请亲朋好友再来从化采摘和品尝优质荔枝。

南平村地处从化区、增城区两区交界,被凤凰山环抱,毗邻石门森林公园、温泉风景名胜区,一颗小小的荔枝走出山头,成为这里与外界要素资源连接的重要媒介。去年,从化区就将南平村作为从化推广荔枝定制销售试点,为南平村销售了近13万斤的荔枝,通过荔枝的带动引来了一批“粉丝”前来游玩,让农业与旅游休闲融合发展。

“过去荔枝成熟季节,要从早忙到晚,还要担心荔枝能否及时卖出去。现在只要把荔枝管理好,等客人来采摘就行了,而且收入也更高!”南平村村民张叔前去年第一次接触到“私人定制”的销售模式就尝到了甜头,不仅近60棵的荔枝树被定制,大批游客的到来让自家开的农家乐也增加了不少收入。“今年我家里预计有近6000斤的荔枝产量,通过荔枝定制的方式,初步定制价格为30元/斤,在减产的情况下还能增收,我们很满足。”他笑着说。

在增城,仙村镇正依托仙进奉优质荔枝产业,打造荔枝小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陈浩潮告诉记者,荔枝小镇是集种植、加工、电商物流、研发、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荔枝产业集群,总体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覆盖基岗村、岳湖村和碧潭村三条行政村。小镇及周边荔枝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其中仙进奉荔枝约8000亩。

“避免‘大小年’之困跳出荔枝看荔枝产业。”在陈厚彬看来,要降低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不仅要改变以往小农户种植荔枝的生产方式,联合抱团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合力织好“小年”保护网;还要给荔枝赋能,让荔枝不仅仅立足于种植业。

从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从化将延续荔枝定制销售方式做好“荔枝+”大文章,推出“荔枝+生态设计”“荔枝+公益”“荔枝+旅游”“荔枝+粤菜”“荔枝+大湾区建设”“荔枝+高校”“荔枝+企业”等定制活动,更好促进荔枝产品销售,实现品牌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体验文化、增长见识,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主要出游目的,农旅、农文融合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热点。

“小镇规划建设仙进奉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景观大道、荔枝博览馆、荔枝农耕文化博览园、荔枝交易市场(电商园)等11个项目。”陈浩潮透露,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在荔枝小镇核心区,建设集种植、加工、电商物流、研发、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荔枝产业集群,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发挥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南平村环境优美、青翠茂密,从前的小山村变成静修主题特色小镇,正在成为珠三角文旅“新网红”。

“现在,南平村不再以单一的荔枝种植业为收入来源,而是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随着人居环境整治,路网、桥网、水网三网的建设,静修博物馆、新水方阁、影视中心、青年旅馆、生态公园、驿站、静养酒店等都将陆续呈现。”陈欢说。

■相关

织密荔枝“保护网”

今年是荔枝“小年”,广州市各区荔枝生产情况普遍受影响较大,但也有很多适应能力强的荔枝“黑马”浮出水面。

“近年来,广州在改良荔枝品种上走在前列,在从化、增城等荔枝主产区培育推广了多个高产、优质、耐贮运的荔枝新品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从化井岗红糯、增城仙进奉等新优荔枝品种,在花芽分化期间受天气影响不大,且后期容易管理、不易裂果。

为了让果农“减产不减收”,除了选育优良品种,更要织密荔枝“保护网”。

首先是“信息网”。上述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各区农业部门和局属各单位提早部署相关灾害天气的防御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同时,继续优化各级农业部门的信息系统,将灾害预警信息、技术措施通过信息系统提前送到农民手上,做到农业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全覆盖。

其次是“技术网”。一方面,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做好农业生产工作,落实防御恶劣天气的技术措施及确保农产品安全质量;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农民的种养水平,使荔枝种植户及时掌握特殊天气下的种植技术。“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如何防范农业自然灾害’等问题。”该负责人说。

最后是“机制网”。广州市已经推出了荔枝、龙眼、香蕉和木瓜等岭南特色水果的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扩大了农业保险覆盖面。上述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可以根据各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适当扩大保险责任,进一步明确参保对象,并进一步降低免赔额、免赔率,建立农业救灾长效机制。

记者 周甫琦

策划统筹:朱伟良

  • 上一篇:我国将举办数千项非遗和文博活动迎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下一篇:世界无烟日:这些“肺腑”之言想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