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微信二维码
贵州山地美如画 蒋挺 摄
核心提示
2016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旅游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新部署,抓改革、聚活力,找痛点、补短板,调结构、优供给,拓市场、优服务,旅游业呈现高位运行、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全域旅游格局初见成效,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形象进一步凸显。
全年全省接待游客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2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43.1%,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入黔游客达到2.49亿人次、同比增长50.2%,“十三五”旅游发展实现开门红。
2017年是我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全省旅游行业将按照全域旅游“六全理念”,迎接大众旅游时代,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绿色旅游、高效旅游和满意旅游,推动“旅游 ”多产业融合发展,使旅游成为新经济的融合剂、催化剂和推进剂。力争全省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分别实现35%、30%以上的增长,入黔游客、入境游客分别实现30%、15%的增长。
通过力抓产品、营销和服务,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努力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1+N”体系 优化发展格局
2017年,贵州旅游业将重点全面推进落实《全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贵州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构建“1+N”体系,优化我省旅游业发展格局。
“1+N”体系是指以《“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纲,编制实施系列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体系,各市(州)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者专项规划,并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具体的落实方案。
应用好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结合全省交通发展新格局,完成《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年底以前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相关子规划的编制。
完成《贵州省温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申报“中国温泉省”,推动贵州“温泉旅游大省”建设;全面启动《千里乌江滨河度假旅游带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结合精准扶贫,完成《都柳江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和帮助全省20个极贫乡(镇)编制实施《极贫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项目推动 丰富产品供给
今年,我省将重点着力丰富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补强短板。
编制实施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年行动计划,以中国天眼、茅台国酒、千里乌江为核心吸引物,推动打造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和世界级滨河度假带。
利用温泉资源、苗医苗药和良好气候环境等优势,打造一批医疗护理、康复休养以及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旅游产品,指导推进“韭菜坪”景区建设“贵州之巅”旅游线路,打造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和国际品牌。
持续推进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20亿元,创建一批旅游品牌和精品项目。力争新增国家20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突破100个。加快推进多彩贵州风景眼、茅台酒镇、中国阳明文化园等重点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全省100个旅游景区集中推出新景点、新项目120个以上。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推动贵州银饰系列旅游商品开发。加速推动我省“五张名片”和“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向旅游商品转化,完善贵州“旅游首选商品”名录,评定一批2017“游客喜爱的贵州旅游商品”。
推动温泉与康养融合发展,打造石阡温泉健康养生城、息烽温泉景区等一批温泉康养旅游品牌,建设高水平“温泉省”。
“旅游+” 拓宽发展空间
今年,我省将按照全域旅游及“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依托“5个100工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等平台,大力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的要素。
推进旅游+文化。加快打造以黔东南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遵义海龙囤世界文化遗产,镇远、福泉历史文化名城,习水土城、黄平旧州历史文化名镇,锦屏隆里、黎平肇兴历史文化名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体验旅游。
推进旅游+城镇。积极推进花溪青岩、六枝郎岱、仁怀茅台、西秀旧州、雷山西江等特色小镇建设,支持赤水、荔波、镇远等节点旅游城镇建设。
推进旅游+农业。加快推进湄潭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凯里云谷田园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体等农业旅游景区发展。
推进旅游+交通。打造千里乌江内河航道观光带、最美高速旅游风景道、山地通用航空观赏区等产品和业态。支持乌江特大桥、坝陵河大桥、北盘江特大桥等开发“桥梁旅游”,加快布局建设一批自驾车旅游线路,配套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自驾车房车营地等设施。
推进旅游+体育。结合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和安龙县笃山镇、兴仁县放马坪、高新区太阳湖滨河、钟山区梅花山等生态体育公园建设。支持万峰林-万峰湖国际户外运动健身中心加快建设。
推进旅游+康养。联合省卫计委推动健康医疗旅游发展,打造医养胜地。推进黔东南州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建设。联合发改委充分利用苗医苗药和良好气候环境优势打造一批康复休养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推进旅游+林业。与林业部门共同支持百里杜鹃、赤水竹海、毕节等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
推进旅游+工业。打造“茅台国酒”、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和六盘水建设博物馆“三线工业”、“铜仁朱砂小镇”、高新区大数据创客公园等一批全国性工业旅游示基地(区、点)。
多措并举 激活国内市场
统筹协调全省旅游部门和涉旅企业宣传营销力量,强化与外宣、体育、经贸、农业等关联行业融合,构建旅游形象营销、服务营销和内容营销统筹推进新格局。
搭建全省宣传推广联动平台。联合贵州日报全域旅游品牌国际广播中心搭建贵州旅游新闻中心,推出集30家省外门户综合网站、50家省内微信“多彩黔行”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
重点加强对二、三线城市宣传推广,主动“走出去”开展促销活动,深度开发基础市场。
贵阳、安顺、铜仁、黔东南、黔南、贵安等地重点围绕“两高”沿线城市开展进社区推广活动,包装推出系列高铁游产品有效吸引沿线客源。贵阳、六盘水、安顺、毕节等地重点围绕重庆、长沙、南京、武汉等“火炉城市”开展点对点营销,巩固和提升避暑目的地形象。
利用“中国自驾游线路评选”活动平台开展年度国内宣传推广活动,面向市场推出我省36条自驾游精品线路。选择30所重点高校策划举办贵州旅游文化走进高校嘉年华系列活动。
全年各地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要求,推动“贵州人游贵州”,包装推出系列短线游、周末游、亲子游、乡村游、温泉游等主题产品扩大基础市场。
以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为营销重点,推动各市州旅游部门联手聚力,支持贵阳与贵安新区,遵义与毕节、铜仁,安顺与六盘水、黔东南与黔南、黔西南等试点建立区域推广联盟共拓市场。
旅游扶贫 打造特色品牌
今年,我省将实施《关于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完成乡村旅游投资120亿元以上。制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实现通过旅游发展带动34万贫困人口就业致富脱贫。
深入实施“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旅游精准扶贫机制,重点打造131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村),建设1104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0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点)。
着力建设一批集居住、观光、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指导乌当“泉城五韵”、惠水好花红、普定秀水等乡村旅游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乌蒙山民族文化旅游区、滇黔桂民族文化旅游区贵州境内的旅游开发建设,通过旅游发展带动片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指导各地以县为单位、以村为基础编制贫困村旅游扶贫规划,实现旅游扶贫规划编制“全覆盖”。
内联外引 共拓入境市场
今年,我省将组织实施《入境旅游市场开拓三年行动计划》,整合资源共拓入境市场。
利用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第十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大会,策划举办好“中瑞山地旅游对话”、“南丝绸之路旅游经济论坛”、“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并邀请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会员走进贵州。
参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丹麦、瑞士、东盟举办旅游年系列活动,重点做好与瑞士和东盟的旅游交流和国际合作。借鉴我省G20营销经验,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金砖五国峰会开展专项营销。
力争推动开通我省首条“通程航班”贵阳—北京—苏黎世(瑞士)的洲际航线和贵阳—莫斯科、釜山、迪拜、胡志明旅游包机。在原有韩国、日本、法国设立营销中心的基础上,依托中青旅、港中旅等入境社在美国、德国、瑞士、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主要客源地联合设立“贵州旅游海外营销中心”和“贵州旅游超市”。
体制改革 凝聚发展合力
进一步细化省旅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把省旅发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向市州推进。
推动旅游发展重点县旅游部门实现“局改委”。推动贵阳花溪青岩、花溪公园、天河潭,遵义娄山关、海龙囤建立大景区管委会或旅游创新区,推动梵净山、北盘江大峡谷等进行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抢抓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争取国家支持实施特定区域离省游客购物免税、境外游客离境退税和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
人才队伍 强化智力支撑
争取启动实施“贵州旅游英才培养计划”、旅游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千名金牌导游培养计划等项目支持。
开展全省新任旅游委(局)负责人培训,旅游骨干师资队伍培训,涉旅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乡村旅游村官培训,导游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
同时,对旅游扶贫功效和旅游经济进行专门研究。重点深化对全域旅游、山地旅游、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导游自由执业、旅行社改革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讨,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智力支撑。
与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编制《贵州全域旅游》和《旅游黔锋》(暂定名)杂志。
全域旅游 提升发展品质
2017年,是我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全省旅游行业将按照全域旅游“六全理念”,主动迎接大众旅游时代,提升旅游发展品质。
按照《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分类指导和调度推进全省12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毕节市、黔南州、贵安新区申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利用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新成果和旅游新资源,加快发展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户外运动、汽车露营、科普探险、研学旅行等山地新业态。
监管创新 服务优质保障
全省将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旅游包车”和旅游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活动,成立贵州全域旅游安全保障中心。
全面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深入推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以及100名“贵州好游客”、100名“贵州好导游”评选活动,动员全社会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利用旅游诚信网不定期公布一批“红黄榜”名单,加大对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暗访复核。依托全省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定期公布旅游企业、从业人员不文明、不守信行为记录,加大对不文明旅游及旅游失信的惩戒力度。
2017年,全省将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100座以上,完成第三卫生间建设和改造160座以上。力争年内实现免费WiFi覆盖重点涉旅场所。
大交通促大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