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掀起工业改革大潮 实体经济逆势突围

时间:2017-04-10

掀起工业改革大潮 实体经济逆势突围 ———贵州“千企改造”工程促进工业全面转型升级乔标 陈笑天

  经济新常态下,贵州工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但也拥有着更好的机遇——

  一方面,在量的追赶和质的转换过程中,贵州工业必须解决生产方式粗放、市场主体少、企业成本高、产业低端等顽固的供给端矛盾;

  另一方面,如果抓住了发展方式转换调整期,率先建立新工业体系,就有希望突破传统禀赋限制改变工业格局的窗口。

  2016年8月1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促进工业全面转型升级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全省、市、县三级联动,通过提质增效、绿色改造升级、产品创新等,每年完成1000户以上企业改造升级任务。

  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产能,成为省委、省政府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一招”。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千企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加强统筹协调、项目调度和企业帮扶,扶持企业提质升级,增强发展信心,不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工业发生质的结构性重大变化,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铜仁福建天翔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不断提升企业自我造血能力。

  詹阳重工全地形车赴南极执行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任务。

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撑起工业“四梁八柱”

  作为贵州工业创新发展的又一新模式,“千企改造”工程已成为深入推进工业强省的重要一环。

  通过贵州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携手努力,企业的平均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尤其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领域快速发展,在全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

  “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使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制造强国建设对我国工业领域大协同的要求不断提高,贵州也已做好了准备——工业体系小型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的新分工趋势逐渐形成,贵州工业领域相对历史包袱少、发展空间大、信息化技术强、对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工业体系变革准备更为充分,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看到,“千企改造”工程不仅提升了贵州工业技术水平、减小了与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借助信息化使贵州工业与全国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贵州工业更好的融入“全国一盘棋”。

  我们看到,“千企改造”工程是省内工业缩小差距,形成比较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基础,是传统工业与信息技术的抓手,推动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工艺和信息化改造,率先实现全省工业互联,有利于统筹调度各类资源,形成更贴近市场、更具时效性、更灵活多变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方式。

  撑起“工业强省梦”,需要千千万万的企业主体共同释放更大的活力。而“千企改造”工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贵州工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在外部环境挤压下依然达到两位数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工业发展过程也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偏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突出表现为高低端产品的结构性失衡,矿产业占比仍然偏高达到51%左右,产业发展较为低端产业链较短,外部经济疲软造成省内能矿行业发展动力不足;增速较快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等几个行业占比较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全省工业支撑不够。

  一切瓶颈和问题,都需要以政策手段引导工业企业更加关注大数据、“互联网 ”、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破除传统工业体系与先进互联网技术对接的结构性障碍,不断培育新的业态和提升传统业态,推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

  工业中低端产品结构性过剩制约了省内工业的健康发展,“千企改造”着重针对贵州工业发展过程中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环境保护不到位、技术水平不足、两化融合薄弱等问题,通过提升工业部门的质量效率,促进工业部门践行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以达到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供给、激发发展活力的目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打响转型“关键一招”

  工程吹响号角之后,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狠抓贯彻落实,推动工作进展迅速。

  建立了“千企改造”工程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省政府常务会、推进大会、专题会、调度会等,专题研究部署“千企改造”工程有关工作,建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的“千企改造”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贵州省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促进工业全面转型升级方案》,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市(州)、贵安新区及相关省直部门也比照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在全省各经信部门专门成立“千企改造”领导小组,负责抓各地区、各部门“千企改造”工程。

  超额完成全年推进任务。坚持一步到位、全面铺开,省市县三级经信部门整体联动,推动全省所有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全面化”。对接并遍访所有规上工业企业,指导帮助2000家左右企业制定转型升级方案,并广泛发动规下工业企业,督促和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2016年,全省共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1210户、项目1532个,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1000户改造任务,完成技改投资28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680亿元。

  充分实现了技术改造工程与大数据融合。组织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用友、三一重工等68家国内知名大数据企业,参与全省“千企改造”·大数据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共收集173个解决方案,形成了《优强大数据企业应用解决方案汇编》。组织大数据企业及专家对茅台、瓮福、盘江等23家省内重点企业进行“把脉会诊”,进一步梳理企业发展“痛点”,梳理提出转型升级需求59项,以此带动整个行业运用大数据实现转型升级。搭建“众包”平台,常态化收集企业需求和发展难题,及时在平台上公开发布,面向全世界征集解决方案。

  建立了工程项目调度系统。省市县三级强化技改项目调度,坚持“体系化”。依托工业云平台建立了“千企改造”工程项目调度系统,组织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及88个县(市、区)进行系统应用培训,推动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实时跟踪调度,并将调度项目纳入全省“百千万”工程平台进行同步服务,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纳入调度系统项目库的亿元以上正常推进项目537个,完成投资768.8亿元,基本按年度计划完成。

  完善了体系保障措施。举办全省工业及大数据信息产业项目银企对接会,助力纳入改造企业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工作,912户工业企业及大数据信息产业项目与金融机构达成贷款协议,协议金额达1377.4亿元。绘制铝工业、磷工业、白酒、手机及平板电脑、医药、特色食品、汽车新材料等10个产业链图,找准差距和短板,针对性开展拓幅、补链、招商,推动企业改造提升。严格执行环保、节能降耗、安全等有关规定,建立倒逼机制限时改造和转型升级。研究制定钢铁行业脱困发展、磷石膏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方案、意见或规划,加快改造提升步伐。

  各项优惠政策向改造企业倾斜加大。对纳入“千企改造”工程的企业、项目,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并在财税、土地等政策上优先给予倾斜,从201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安排资金10亿元支持“千企改造”。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要求必须进行改造升级。2016年,全省享受电价优惠企业943户,已有700户左右企业按要求制定转型升级方案,并按计划组织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下达10亿元左右,专门用于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蝶变突围”

  “千企改造”工程是对技术改造工作的顶层设计,是结合发展趋势和现有基础对全省工业技术改造的统筹安排,是贵州工业“蝶变突围”的重要引擎。

  有利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将显著增强贵州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技术改造是创新的载体,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有利于沉淀的技术技巧发展为创新,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企业重视创新、乐于创新,形成创新发展推动力。

  “千企改造”工程中的“三品”专项,通过每年组织一批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推进精益制造,改进工艺流程。通过推动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子级食品级磷酸、磷化物、煤制烯烃/芳烃、煤制清洁燃料、高强度铝合金等一批重点产品;在化工、建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五张名片”等重点领域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国际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质量奖产品。

  有利于提升质量增强效率,走内生增长道路——

  实施“千企改造”工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使企业具备提升产品质量的能力;提升产业生产技术和信息化综合水平,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通过实施工程中的“调结构、补短板、增效益”专项,在能源、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白酒、军民融合和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大技改投入,有利于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实现打造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能力的目标。

  “千企改造”工程有助于减轻工业企业的负担,解决一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包括解决融资难题,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社会资本融资渠道,开展多形式的融资洽谈活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通过推进精益制造,改进工艺流程,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质量整体水平,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减排,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技术改造是工业存量实现绿色制造的主要方式,贵州工业发展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是把握工业跨越式增长和绿色制造普及的平衡,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的“千企改造”工程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设备技术进步和利润空间也提升了企业承载绿色化改造的意愿和能力。

  “千企改造”工程中的“节能环保与安全改造”专项,通过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余热佘压回收、水循环利用等绿色工艺,使能源、冶金、有色、建材等工业存量中的重点企业完成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和绿色化改造,从而实现资源循环化利用,大幅提高磷石膏、酒糟、赤泥、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有利于推动两化融合,走智能制造发展道路——

  “千企改造”的独特之处之一是十分重视大数据、“互联网 ”等先进手段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除了生产力水平提升之外,信息化水平较为领先,不仅有利于应对经济性常态带来的发展压力,也是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体系革命的提前布局。

  其中“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专项,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 ”、智能制造等新理念对工业生产体系重新构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应用,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有利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走服务型制造发展道路——

  服务型制造是互联网时代效率较高的生产模式,是工业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体现,贵州制造企业具备独特优势,规模相对适中且生产力水平较强,是发展服务型制造的理想地域。

  “千企改造”工程通过支持企业发展行业网络协同制造,搭建基于大数据、“互联网 ”的主动营销与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开发服务型产品,能够实现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供应链效率等效果;也有利于构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催生一批增量服务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丰富新业态,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作者单位为赛迪规划所)

  3

  • 上一篇:理财师:投资组合需合理 分散投资有必要
  • 下一篇:来自第六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的一线观察